位於(yu) 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gang) 山,地勢險峻、群峰蒼茫。
90多年前,一支隻剩下700多人的革命隊伍曆盡艱險,輾轉來到這裏。他們(men) 在此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成功開辟了“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並由此形成了薪火相傳(chuan) 的井岡(gang) 山精神。
這支革命隊伍為(wei) 何選擇來到井岡(gang) 山?井岡(gang) 山又是怎樣成為(wei) “中國革命的搖籃”的呢?
發展力量 井岡(gang) 山建立根據地
星星之火 照亮中國革命未來
1927年9月,秋收起義(yi) 失敗,毛澤東(dong) 決(jue) 定放棄進攻長沙,向敵人力量薄弱的湘南一帶轉移。
然而,當部隊到達江西省萍鄉(xiang) 時遭遇強敵伏擊,起義(yi) 軍(jun) 總指揮盧德銘英勇就義(yi) 。
麵對嚴(yan) 峻形勢,為(wei) 了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毛澤東(dong) 提出了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建議。
羅霄山脈,山山相連;巍巍井岡(gang) ,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能為(wei) 根據地鬥爭(zheng) 提供天然屏障。
井岡(gang) 山
11月初,毛澤東(dong) 率起義(yi) 部隊開始創建以寧岡(gang) 為(wei) 大本營的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之後,工農(nong) 革命軍(jun) 攻占茶陵縣城,建立起湘贛邊界第一個(ge) 紅色政權。
茶陵、遂川、寧岡(gang) 三縣紅色政權的建立,標誌著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的初步形成。
1928年4月,毛澤東(dong) 率領的工農(nong) 革命軍(jun) 和朱德率領的湘南起義(yi) 軍(jun) 在江西寧岡(gang) 勝利會(hui) 師。根據中共湘南特委的決(jue) 定,兩(liang) 軍(jun) 合編為(wei) 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四軍(jun) ,後被稱為(wei) 工農(nong) 紅軍(jun) 第四軍(jun) 。
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一支規模比較大的、成建製的革命武裝,它開創了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的新局麵。
1928年6月中旬,國民黨(dang) 向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進剿”。
6月23日,紅軍(jun) 取得龍源口大捷。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擴大,區域的麵積達7200多平方千米,共有50多萬(wan) 人。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進入了“邊界全盛時期”。
在井岡(gang) 山時期,廣大群眾(zhong) 義(yi) 無反顧地參加革命,傾(qing) 其所有支持黨(dang) 和紅軍(jun) 。在黃洋界保衛戰的緊急時刻,農(nong) 民赤衛隊、暴動隊手持梭鏢、大刀投入戰鬥。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 馬沈
毛澤東(dong) 《西江月·井岡(gang) 山》
1929年1月14日,由毛澤東(dong) 、朱德率紅四軍(jun) 主力離開井岡(gang) 山,轉戰贛南,開辟新的贛南、閩西根據地。
雖然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隻存在短短兩(liang) 年零四個(ge) 月,但它卻成了中國革命的啟明燈,照亮了中國革命未來的方向。
2013年,畫家陳家泠為(wei) 了歌頌井岡(gang) 山這座革命的山、英雄的山,創作了中國畫《井岡(gang) 主峰》。
通景畫麵氣勢恢宏
筆墨精湛色彩濃烈
陳家泠先生的《井岡(gang) 主峰》是一幅當代彩墨畫創作的鴻篇巨製,由五聯幅組成通景畫麵,描繪出以井岡(gang) 山主峰為(wei) 核心的連綿山脈,氣勢磅礴,蔚為(wei) 壯觀。
畫作描繪井岡(gang) 山群峰蒼翠,山川秀美的景象,表現出昂揚向上的生命力。
五聯畫的形製來自中國古典的屏風樣式,每一幅可獨立成章,成為(wei) 一處別致小景。
左起第一幅構圖精巧,錦簇的繁花、層疊的山石、瘦削的山峰等層疊錯落,幾重山峰形態各異,雄壯與(yu) 雋秀錯落相間,生機勃發。
第二幅中,一道瀑布由山間傾(qing) 瀉而下,與(yu) 寬闊的山體(ti) 形成了線與(yu) 麵的對比,也傳(chuan) 達出井岡(gang) 山人傑地靈的特點。
中間一幅突出高聳的主峰,壁立的山體(ti) 給人以“大山堂堂”的巍峨之感,是力量的象征。
兩(liang) 掛細流從(cong) 山麵上涓涓而下,輕盈靈動,成為(wei) 畫麵的“氣口”,給大山帶來清新之風。
右側(ce) 的兩(liang) 幅則以敦厚深沉的山脈為(wei) 畫麵主體(ti) ,中景處的山脊以濃淡相間的彩墨形成肌理,表現山石的硬朗、剛毅,描繪出堅硬而淩厲的質感。
山腳下,河水蜿蜒而上,消失在兩(liang) 山之間,營造出縱深的空間感,也充分體(ti) 現出井岡(gang) 山地區的地貌特征。
畫家以留白表現瀑布與(yu) 環山而行的溪流,使之與(yu) 山體(ti) 形成了線與(yu) 麵、滿與(yu) 空、動與(yu) 靜的和諧構圖。
山腳和山脊上間或出現的棕褐色石塊,為(wei) 井岡(gang) 山主峰增加了粗獷的力量感,而棕褐山石上紅、綠、藍色的點彩,傳(chuan) 達出暖融融的春意。
連綿的山巒貫穿整幅畫麵,打開了無限開闊的視野。
推陳出新 棄用淡墨渲染
丹青抒懷 繪就壯美山河
2013年起,已過古稀之年的陳家泠懷著滿腔熱忱,開啟了他“用丹青講述中國”的革命聖地之旅。
從(cong) 韶山、井岡(gang) 山、婁山關(guan) 到延安、太行山,他創作了一係列的作品,《井岡(gang) 主峰》正是在這一時期創作出來的。
作為(wei) 革命聖地,此前已經有許多表現井岡(gang) 山的佳作。如何區別於(yu) 他人、在畫作呈現上有所創新?這是陳家泠遇到的最大的創作難點。
《井岡(gang) 主峰》以筆墨丹青,讓井岡(gang) 山壯美的自然景觀與(yu) 燦爛的革命曆史交相輝映,創作展出後引起了熱烈反響。
巍巍井岡(gang) 見證赤誠初心
接續奮鬥 鑄就曆史輝煌
一座山,輝映曆史;一條路,引領方向;一種精神,照耀未來。跨越時空的井岡(gang) 山精神是黨(dang) 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重要精神源頭,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精神譜係、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座不朽豐(feng) 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傳(chuan) 承不朽井岡(gang) 山精神,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guan) 、依靠群眾(zhong) 求勝利,使井岡(gang) 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創造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人民、無愧於(yu) 先輩的偉(wei) 業(ye) !
在井岡(gang) 山時期還有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畫作《井岡(gang) 主峰》還有哪些藝術特色?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馬沈、美術評論家於(yu) 洋一起,了解《井岡(gang) 主峰》背後的故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