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1日,近5萬(wan) 名成都市民來到成都火車站,他們(men) 將在這裏共同見證一個(ge) 曆史性的時刻。
下午三點多鍾,隨著一聲火車汽笛的鳴響,列車正式發車,人群中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這也意味著,經過近六年的建設,溝通中國西北、西南地區的第一條鐵路幹線——寶成鐵路,正式開通。
木橋架上天 橋在雲(yun) 霧間
新中國成立之前,溝通四川與(yu) 陝西的重要通道隻有修建於(yu) 1935年的川陝公路。
新中國成立後,西南地區物資流通愈加頻繁。因此,黨(dang) 和國家越來越感受到修建連接西南和西北幹線的迫切性。1950年,鐵路建設者們(men) 以陝西省略陽為(wei) 界,對南北兩(liang) 段進行鐵路前期勘測設計之後,決(jue) 定修建寶成鐵路。
這條鐵路將從(cong) 寶雞出發,先後穿越秦嶺、巴山和劍門山,沿線將穿過304座隧道,最終到達成都。
雖然這已經是最為(wei) 理想的施工線路了,但是鐵路的大部分路段都處於(yu) 地勢險要的山區之中,並需要16次跨過嘉陵江,這一切都將為(wei) 施工帶來巨大的難度。
對於(yu) 工業(ye) 基礎薄弱的新中國而言,人們(men) 將如何完成這樣一項超級工程呢?
1954年1月,寶成鐵路從(cong) 寶雞動工,向南修築。
寶成鐵路穿越山高、穀深、水急的秦嶺時,從(cong) 楊家灣車站到秦嶺隧道直線距離隻有6千米,但坡度升高卻達到680米。
為(wei) 了盡可能降低地勢高差,讓火車通行,寶成鐵路的線路設計隻能以螺旋形的迂回展線上升。這條線路層疊三層,是著名的觀音山展線。
在建設觀音山展線時,建設者們(men) 大膽地采用了大爆破的方法。
1955年8月10日,隨著一聲巨響,觀音山的爆破成功了,使工期縮短了6個(ge) 月,也把寶成鐵路的修建推向了高潮。數十萬(wan) 鐵路人舍身忘我,投入到鐵路的建設之中。
在高山上,鐵路工人們(men) 腰拴繩索懸在山腰施工;在隧道裏,工人們(men) 拚盡全力弓腰掄錘;在山澗中,工人們(men) 不顧危險,立在棧道鑿石運料。
1956年7月12日,由寶成兩(liang) 端相向而築的鐵路,終於(yu) 在甘肅黃沙河成功接軌。
1958年1月1日,全長669公裏的寶成鐵路終於(yu) 建成通車了,“蜀道難”從(cong) 此成為(wei) 曆史!
寶成鐵路的建成通車,將四川連接到了全國鐵路網當中,寶雞到成都的路程也從(cong) 四天縮短到了一天。
無論是奔騰在嘉陵江之上,還是在隧道密集的崇山峻嶺,寶成鐵路不僅(jin) 拉動了整個(ge) 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拉開了中國鐵路現代化建設的序幕。
1955年,畫家趙望雲(yun) 為(wei) 了表現寶成鐵路這一偉(wei) 大工程的建設,創作出了國畫《萬(wan) 山叢(cong) 中》。
煙鎖秦嶺 峭壁千仞
畫作《萬(wan) 山叢(cong) 中》通過山水表現祖國山河新貌,展現了在重巒疊嶂的秦嶺修建寶成鐵路的壯觀場麵,抒發了新中國新的時代精神。
畫麵以寬廣的構圖最大限度地呈現了煙鎖秦嶺、峭壁千仞的重巒疊嶂,以此反襯人們(men) 高漲的建設熱情和堅定的愚公精神。
作品以俯瞰視角展開全景構圖,一條水係從(cong) 左向右,再向畫麵的深處流去,形成了畫麵的視覺導引,既讓觀眾(zhong) 沿水係看到了畫麵中修建鐵路的築路人,也讓觀眾(zhong) 隨著右側(ce) 水係向畫麵縱深延伸,看到修建好的鐵路涵洞。
這個(ge) 鐵路涵洞及正在搭建的拱橋,讓人們(men) 聯想到已經修建好了的穿山越嶺的鐵路。
在畫麵中下端,以眾(zhong) 人挖山填土形成鐵路施工的作業(ye) 麵。
在畫麵左側(ce) ,畫家以皴法描繪出山脊形態,表現出西北幹燥缺水、植被稀少的特點。
一個(ge) 小型采石場中,幾名工人不懼危險、懸吊在陡峭崖壁上鑿石。
更多的人在山腳下席地而坐,揚錘砸石。
隨著畫麵向右推移,火熱的勞動場麵正式展開。
前側(ce) 的翻鬥車成為(wei) 工地上的一個(ge) 視覺中心,車頭抬起的姿態,讓觀眾(zhong) 可以感受到工人師傅在顛簸起伏的地麵上駕駛奔忙的狀態。
一隊參與(yu) 勞動的當地群眾(zhong) 走在坡度陡斜的土路上,肩扛鋤頭,手握紅旗,同時還有迎麵而來挑柴送飯的農(nong) 民。
一位老大爺趁著毛驢啃草的間歇,坐在路邊抽一袋煙。在這個(ge) 部分,畫家放緩了節奏,勾勒出一幅西北鄉(xiang) 間的祥和畫麵,流露出畫家對這片土地親(qin) 切而深厚的情感,也預示著鐵路建設將給未來的農(nong) 村生活帶來更多的美好。
深入現場 積稿百幅
《萬(wan) 山叢(cong) 中》的創作靈感是畫家趙望雲(yun) 在1954年隨陝西省慰問團赴寶成鐵路建設現場寫(xie) 生而得來的。為(wei) 了創作反映祖國建設的偉(wei) 大成就,趙望雲(yun) 深入寶成鐵路建設現場,積稿百幅創作完成這幅經典之作。
趙望雲(yun) 出生於(yu) 1906年,是20世紀通過中國畫寫(xie) 生描繪平民百姓生活的畫家,在西行之旅的寫(xie) 生中形成了淳厚樸實、蒼茫秀雅的畫風。
1954年,在創作國畫《萬(wan) 山叢(cong) 中》的過程中,該如何把工人們(men)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英雄氣概刻畫出來呢?這讓趙望雲(yun) 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
趙望雲(yun) 在采風過程中,看到高山深穀都無法阻擋新中國的建設者們(men) 把天塹變通途的信念,他立刻獲得了靈感。
畫麵主體(ti) 應該把高山的險峻和熱火朝天的場麵結合,形成強烈反差,來表現建設工人們(men) 的精神。
在解決(jue) 了創作難點之後,趙望雲(yun) 用了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國畫作品《萬(wan) 山叢(cong) 中》。有人評價(jia) 這幅作品是關(guan) 於(yu) 寶成鐵路建設的一曲恢宏而具有曆史意義(yi) 的偉(wei) 大讚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我國鐵路發展不斷發出時代強音,譜寫(xie) 著時代發展的華章。
2021年,我國高速鐵路運營總裏程超4萬(wan) 公裏,一個(ge) 又一個(ge) 創造世界奇跡的中國速度,折射中國勇往直前的奮進姿態。一幅“八縱八橫”的高速鐵路網的宏大藍圖,正在清晰勾畫。
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正在共同發力,編織起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光輝圖景。億(yi) 萬(wan) 人民奮勇拚搏,匯聚起推動曆史車輪前進的中國力量,推動“中國號”列車不斷加速前進!
修建寶成鐵路過程中還發生過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畫作《萬(wan) 山叢(cong) 中》還有哪些創作巧思?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王炳林、美術評論家尚輝一起,了解《萬(wan) 山叢(cong) 中》背後的故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