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jun) 。這是中國航母“零”的突破,也是國家綜合實力和海軍(jun) 實力的象征。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wei) 主要作戰武器的艦艇,可供艦載機起飛和降落。航空母艦要形成戰鬥力,離不開艦載機。

  2012年11月23日,中國首架殲-15艦載機原型機在遼寧艦上進行著艦、起飛測試,取得圓滿成功。

  這份優(you) 異的答卷,離不開中國科研人員的辛勤努力。這其中,有一個(ge) 肩負重任的人:羅陽。

  戰鷹呼嘯 利劍出鞘

  1982年,21歲的羅陽以優(you) 異的成績從(c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ye) ,成為(wei) 了一名飛機設計員。

  2002年7月,羅陽正式進入沈陽飛機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這裏是新中國第一個(ge) 殲擊機製造廠,曾研發了一係列殲擊機。

  十多年間,羅陽與(yu) 沈飛一起成長,共同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ye) 一步步發展壯大。2007年,羅陽已成長為(wei) “中國殲擊機搖籃”的領航者。

  當時,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已開始入役改裝,卻沒有艦載機以供航空母艦使用。羅陽和團隊領命殲-15艦載機項目的研發,為(wei) 共和國的藍天長城鑄造利劍!

  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降難度非常大,殲-15艦載機要在105米的超短距離內(nei) 滑躍起飛,而一般戰鬥機的起降至少需要200米到800米的滑跑距離。

  相比起飛,降落更難,要在極短的距離內(nei) 從(cong) 時速200千米瞬間歸零,因其超高的技術難度,這一動作被譽為(wei) “刀尖上的舞蹈”。

  才見霓虹君已去 英雄謝幕海天間

  2012年11月18日,殲-15艦載機第一次上艦。羅陽和團隊成員早上6點登上遼寧艦,見證殲-15在遼寧艦上起降的關(guan) 鍵時刻。

  11月23日,首架殲-15艦載機原型機完成航母起降訓練,實現了我國戰鬥機從(cong) 陸地跨向海洋的夢想。  

  目睹殲-15翱翔藍天,雖然羅陽已經連續好幾個(ge) 日夜沒合眼,但是他依然非常興(xing) 奮。當晚,羅陽與(yu) 家人通話,對這次艦載機的成功試飛感到很欣慰。

  11月25日上午,圓滿完成艦載機試飛任務的遼寧艦回航,參與(yu) 試飛任務的工作人員陸續離艦。而此時,已在艦上連續工作八天的羅陽明顯有些疲憊。就在大家準備一起慶祝的時候,同事們(men) 卻再也沒有等來羅陽。

  羅陽因突發疾病,在工作崗位上殉職,年僅(jin) 51歲。

  2012年11月29日,羅陽的追悼會(hui) 在沈陽舉(ju) 行。來自社會(hui) 各界的三千餘(yu) 人來為(wei) 英雄送別。

  羅陽的靈車從(cong) 沈飛公司緩緩駛過,大家在寒風中為(wei) 羅陽送行,久久不願離去。

  “ 羅陽是航空報國的楷模,更是幾十年來中國國防科工人許黨(dang) 報國的一個(ge) 縮影,是他們(men) 用大國重器支撐大國崛起,用民族擔當挺起民族脊梁。 ”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 江英

  羅陽為(wei) 中國航空事業(ye) 奮鬥30年,直至把生命奉獻給藍天,譜寫(xie) 了一曲“鷹擊長空”的壯麗(li) 之歌。

  刻畫平凡 詮釋偉(wei) 大

  2017年,畫家張峻明創作了油畫《航空報國的楷模——羅陽》。

  這幅畫采用了全景式的構圖,呈現了羅陽和他的研發團隊在遼寧艦上工作的場景。

  這些人站在遼寧艦的飛行甲板上,在他們(men) 身後,三架殲-15艦載機格外醒目,預示著中國的航空事業(ye) 如朝陽般蒸蒸日上。

  畫麵左側(ce) 一群人的中間是手拿圖紙的羅陽,他舉(ju) 目遠眺,注視著飛行甲板的船頭,那裏是艦載機騰空起飛的地方,也是羅陽踐行自己航空夢想的地方。

  以圖紙為(wei) 焦點,團隊成員或正麵、或斜側(ce) 聚攏在羅陽身邊,形成了一個(ge) 環繞式布局。

  旁邊的一位團隊成員手裏拿著一架殲-15的飛機模型,暗示他們(men) 正在討論著航母艦載機的有關(guan) 問題。團隊中年輕的航空科研人員,寓意中國的航空事業(ye) 一代接一代傳(chuan) 承不息。

  甲板上忙碌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有正在指揮戰機的調運人員,有正在搬運各種工具的機械師。

  人群上方是一架正在準備試飛的艦載機,給人一種壓力感。這也意味著科研團隊雖然肩負中國航空事業(ye) 的重任,但依然會(hui) 迎難而上、不辱使命。

  艦載機在暖色調的烘托下,與(yu) 空中飛翔的戰機以及海上巡航的戰艦形成動靜關(guan) 係,羅陽專(zhuan) 注的表情在這種色調的烘托下讓人肅然起敬。

  畫家張峻明,山西壽陽人,早年畢業(ye) 於(yu) 中央美術學院,現任職於(yu)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張峻明創作這幅油畫時,距離羅陽去世已經過去了五年,究竟該怎樣刻畫羅陽這一人物形象呢?

  張峻明了解到,羅陽生前在遼寧艦上待了一個(ge) 多星期,反複測試艦載機。於(yu) 是,張峻明決(jue) 定選擇羅陽日常生活中常態化的場景進行刻畫。

  畫家找來幾位羅陽生前的同事作為(wei) 模特,還原他們(men) 在遼寧艦上討論工作的場景。

  “ 越是司空見慣的,越能打動人,越平凡的越偉(wei) 大。”

——畫家 張峻明

  曆時六個(ge) 月的精心刻畫,張峻明完成了這幅畫作,讓羅陽和他鍾愛的碧海藍天、長空利劍永遠相伴。

  鑄劍止戈 捍衛和平

  在沈陽飛機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羅陽奮鬥一生的地方,他的雕像靜靜地矗立。

  國之重器,以命鑄之。羅陽以生命踐行了航空報國的初心與(yu) 使命。羅陽身後,新時代的中國航空人正在創造一個(ge) 個(ge) 新的奇跡。

  殲-20、運-20、直-20……展翅翱翔天際,自信俯瞰世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指引下,一件件大國重器、國防盾牌橫空出世,展現了新型人民軍(jun) 隊的風采,肩負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夢想,承載著中華兒(er) 女的自立、自尊、自信與(yu) 自豪。

  這砥礪前行的力量,這鏗鏘叩擊的腳步,鑄就了新時代中國和平最堅強的後盾。

  艦載機研製成功的背後還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畫作《航空報國的楷模——羅陽》還有哪些生動的細節刻畫?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於(yu) 洋一起,了解《航空報國的楷模——羅陽》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