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複興(xing) 號智能動車組正式在成渝高鐵開跑。首趟列車於(yu) 6點52分從(cong) 重慶西站始發,8點08分抵達成都東(dong) 站,全程運行時間為(wei) 1小時16分。

  成渝鐵路的修建可謂艱難坎坷。

  成渝鐵路連接成都、重慶兩(liang) 市;其間山勢險峻,地理情況複雜,修建鐵路的難度巨大,自古就有“蜀道難”的感歎。從(cong) 清末到民國,曾有不少人提出修建成渝鐵路的動議,直到劉鄧大軍(jun) 解放大西南,四川人民的鐵路夢依舊停留在圖紙上。

  1949年12月31日,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的常委辦公會(hui) 上,時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shu) 記的鄧小平提議修建成渝鐵路,他說:“以修建成渝鐵路為(wei) 先行,帶動百業(ye) 發展。”

  擺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和築路大軍(jun) 麵前的是一組龐大的數據:成渝鐵路線路設計總長500多千米,沿途要開鑿隧道40多處,修建大小橋梁400多座。

  當時的新中國一窮二白,資金和技術都非常匱乏,為(wei) 何要建設這樣一個(ge) 重大工程呢?

  1950年6月15日,成渝鐵路正式破土動工。在開工典禮上,時任西南軍(jun) 區司令員賀龍同誌親(qin) 手將一麵繡有“開路先鋒”的錦旗,授予了築路大軍(jun) 。

  就這樣,指戰員們(men) 在沒有大型機械設備保障施工、運力極其匱乏的情況下,開始了工程建設。

  當時正值西南炎熱的雨季,陰雨連天,戰士們(men) 經常泡在泥水中運送土石方。與(yu) 此同時,中共中央西南局一共組織了約3萬(wan) 軍(jun) 人和10萬(wan) 民工開赴各路段,一時間,在500多千米的成渝鐵路上,到處都是勞動的號子,隆隆的開山炮聲。

  在成渝鐵路的修建過程中,是黨(dang) 員帶頭作為(wei) 開路先鋒,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使路基節節向前延伸,而鐵路沿線的四川人民幾乎貢獻了他們(men) 的全部力量——築路急需的129萬(wan) 根枕木都是沿線群眾(zhong) 捐獻,有的年長者甚至捐出了自己的棺木。

  “成渝鐵路全線最長的一座鋼梁橋,叫沱江大橋,這個(ge) 橋下麵是奔騰不息的湍急水流,許多解放軍(jun) 戰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

  當時的成渝鐵路建設工地上,傳(chuan) 唱著一曲《四唱成渝鐵路》,它不僅(jin) 唱出了那個(ge) 時代人們(men) 艱苦奮鬥的精神,還唱出了建成通車時的激動與(yu) 喜悅。

  1952年7月1日,完全由中國自行設計施工、采用國產(chan) 材料修建的新中國第一條鐵路幹線——成渝鐵路建成通車,毛澤東(dong) 主席親(qin) 筆題寫(xie) 了“慶賀成渝鐵路通車,繼續努力修築天成路”。

  1972年,畫家陳逸飛、魏景山根據成渝鐵路修建通車的曆史事件,創作了油畫作品《開路先鋒》。

  這幅作品展現的是成渝鐵路建設工地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麵,挖土機、吊車正在工地上忙碌地作業(ye) ,畫幅右邊則是兩(liang) 組人群正在你追我趕地勞作。

  畫麵的最前排,兩(liang) 名工人身體(ti) 微微地前傾(qing) ,堅定地望著前方,他們(men) 身穿雨衣,代表著建設工作風雨無阻。

  一位工人脖頸間搭著毛巾,毛巾隨著大風向後飄動;另一位工人腰間別著閃亮的銅哨子,團結一心的勞動號子象征著凝聚的集體(ti) 力量。

  作為(wei) 開路先鋒,這組人物抬著的和已經鋪設在地麵的鋼軌,赫然形成一個(ge) “工”字。畫家以他們(men) 為(wei) 楷模和表率,樹立起工業(ye) 化建設中的英雄形象。

  走在後麵的分別是一名解放軍(jun) 戰士和一位農(nong) 民青年,反映出新中國工業(ye) 建設中全民參與(yu) 的高漲熱情。

  與(yu) 此同時,畫家特別在左下角安排了巨大的紅色水管,在眾(zhong) 多平直剛硬的線條中,管套的曲線打破了僵硬感,使畫麵富有變化。其次,它的紅色與(yu) 工人身穿的黃色背心、天邊彩虹的暖色相呼應,在畫麵中烘托出築路工人的朝氣和勞動的熱情。

  整幅作品洋溢著強烈的英雄浪漫主義(yi) 色彩,天邊出現的彩虹不僅(jin) 點明了雨過天晴,同時也表達了對工程建設光明未來的一種隱喻。

  1972年,26歲的陳逸飛和29歲的魏景山去了南京梅山鐵礦工程采風寫(xie) 生。在采風過程中,兩(liang) 位畫家被工人們(men) 那種讓高山低頭、戰天鬥地的精神麵貌所打動。

  為(wei) 創作《開路先鋒》,兩(liang) 位畫家深入到鐵礦區體(ti) 驗生活長達兩(liang) 個(ge) 多月,最終選取了工人們(men) 築路鋪路、抬著鋼軌闊步前進的這一瞬間作為(wei) 畫麵的主體(ti) 內(nei) 容。

  為(wei) 了展現工人們(men) 的力量與(yu) 氣勢,兩(liang) 位畫家通過觀察和琢磨發現,如果將視線放低,會(hui) 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視平線放得很低,就是從(cong) 下麵看上去,突出了工人的形象的高大,表達著工人豪邁的氣勢,雄厚的力量。”

——畫家魏景山

  “曆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wan) 事出艱辛。”成渝鐵路建成後,一舉(ju) 改變了“蜀道難”的千年困局。

  成渝鐵路自建成之日直到今天,始終是連接川西、川東(dong) 的經濟、交通大動脈,對西南地區的發展具有舉(ju) 足輕重的作用。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成渝鐵路沿線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

  重慶作為(wei) 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著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成都作為(wei) 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業(ye) 已成為(wei) 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以及交通、通信樞紐。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這意味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即將進入全麵加速階段,它正在成為(wei) 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修建成渝鐵路中,最艱難的事是什麽(me) ?如何更好地欣賞這幅《開路先鋒》?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徐裏一起,了解《開路先鋒》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