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牆青瓦、翹角飛簷,位於(yu) 湖南省平江縣的一座四合院式的清代書(shu) 院,迄今已有300年曆史。

  書(shu) 院門外兩(liang) 邊,“天經地緯、嶽峙淵渟”的匾額中,嵌藏著書(shu) 院的名字——天嶽。

  1928年7月22日,就在這座寧靜而古樸的書(shu) 院中,一支部隊誓師起義(y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平江起義(yi) 爆發。

  起義(yi) 領導者之一彭德懷,此時的公開身份卻是湘軍(jun) 獨立第五師第一團的團長,名義(yi) 上隸屬於(yu) 國民黨(dang) 軍(jun) 隊,彭德懷為(wei) 什麽(me) 要發動平江起義(yi) 呢?

  革命低潮中的平江星火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yi) 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dang) 反動派的第一槍。隨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了一係列武裝起義(yi) 。

  1928年3月16日,在中共平江縣委組織下,農(nong) 民暴動隊伍化裝成挑擔的、唱戲的、舞龍的、道士等,向平江縣城方向集結。

  農(nong) 民手執大刀、長槍從(cong) 各路衝(chong) 進城裏,和駐城的守軍(jun) 展開激烈戰鬥,史稱“三月撲城”。

  1928年6月,彭德懷所在部隊被國民黨(dang) 調往平江,接替防務“剿共”。此時,彭德懷已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獨立第五師部分武裝也已由共產(chan) 黨(dang) 掌握。

  當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革命事業(ye) 正處於(yu) 低穀,而彭德懷已是國民黨(dang) 軍(jun) 隊中的團長了,他為(wei) 什麽(me) 會(hui) 在這時選擇加入共產(chan) 黨(dang) 呢?

  出身寒門的彭德懷始終懷著救國救民的誌向,他在舊軍(jun) 隊裏麵組織了一個(ge) 叫作“救貧會(hui) ”的秘密組織,為(wei) 工農(nong) 謀福利。

  在北伐期間,彭德懷結識了著名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段德昌,了解到共產(chan) 黨(dang) 是一個(ge) 完全不同於(yu) 其他政黨(dang) 的組織,是拯救民族危亡的真正希望,於(yu) 是彭德懷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1928年7月22日,已經秘密加入共產(chan) 黨(dang) 的彭德懷帶領著獨立第五師第一團一部,未打一槍,未死傷(shang) 一人,隻用一個(ge) 半小時便占領平江縣城。

  隨後,平江縣工農(nong) 兵蘇維埃政府成立,起義(yi) 部隊改編為(wei) 紅軍(jun) 第五軍(jun) 第十三師。

 

  平江起義(yi) 後,湖南軍(jun) 閥組織八個(ge) 團的兵力對起義(yi) 軍(jun) 進行圍攻。麵對敵人的優(you) 勢兵力,彭德懷審時度勢,決(jue) 定率軍(jun) 撤出平江縣城。幾個(ge) 月後,他帶著部隊走向了井岡(gang) 山。 

 

  1928年年底,彭德懷等率紅五軍(jun) 與(yu) 毛澤東(dong) 、朱德領導的紅四軍(jun) 在井岡(gang) 山勝利會(hui) 師。

  彭德懷政治上對黨(dang) 赤膽忠誠,軍(jun) 事上英勇善戰。“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jun) !”毛澤東(dong) 的這句詩,成為(wei) 彭德懷戎馬一生的生動寫(xie) 照。

 

  “ 從(cong) 領導發動平江起義(yi) 到在朝鮮戰場打敗敵人,彭德懷的革命理想信念始終不變,這也是所有共產(chan) 黨(dang) 人必須堅守的理想信念。”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 盧勇

  平江起義(yi) 這聲全國革命低潮中的驚雷,打擊了國民黨(dang) 的反動統治,助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1980年,畫家許寶中創作了油畫《平江起義(yi) 》,再現了這場起義(yi) 激動人心的曆史瞬間。

  從(cong) 風雨走向光明

  這幅畫作采用了平視的視角來刻畫平江起義(yi) 的場景。彭德懷被安排在畫作黃金分割點的位置,作為(wei) 主體(ti) 人物顯得更為(wei) 突出。

  彭德懷身著藍灰色軍(jun) 裝,係著皮帶,斜挎駁殼槍,胸前的紅巾是起義(yi) 軍(jun) 統一的標識,迎風飄起,在軍(jun) 裝的襯托下格外鮮明。

  緊隨其後的一位腰挎手槍、身著便裝的年輕人是黨(dang) 代表滕代遠,也是此次起義(yi) 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畫家還刻畫了很多準備參加起義(yi) 的民眾(zhong) ,有撐著竹篙的船夫,有戴著鬥笠的農(nong) 民。

  一位穿著粗布背心的青年被刻畫得尤為(wei) 精彩。他腰間插著一根水煙管,褲腿高高挽起,肩背肌肉線條分明,支撐著一個(ge) 裝滿行李的獨輪車。

  他側(ce) 著頭,與(yu) 彭德懷的目光遙相呼應,寓意著民眾(zhong) 追隨革命隊伍的堅定意願。

  畫作中的浮橋向後延伸形成了一條視覺的引導線,起義(yi) 的隊伍由近至遠,讓畫作具有強烈的空間感和透視感。

  畫作遠處朦朧的山村、空中的雲(yun) 霧,象征著起義(yi) 隊伍從(cong) 戰爭(zheng) 的風雨中走來,一步步邁向光明和勝利。

  藝術離不開生活的滋養(yang)

  《平江起義(yi) 》的創作者許寶中1964年畢業(ye) 於(yu) 魯迅美術學院油畫係。曾任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創作室主任。

  煙雨朦朧的汨羅江上,舢板和木材搭建的簡易浮橋不停搖曳。1928年,彭德懷就是從(cong) 這裏踏上了一生戎馬的革命生涯,這座浮橋也成為(wei) 畫家許寶中創作《平江起義(yi) 》的靈感來源。

  “ 浮橋既是真實自然環境的體(ti) 現,也象征著彭德懷從(cong) 此以後走上了革命道路。”

  ——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原創作室主任 孫立新

  這條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中來的革命道路,表明了起義(yi) 的人心所向。藝術創作離不開生活的滋養(yang) ,在平江的碧山秀水間,畫作細節在許寶中腦海中逐漸清晰。

 

  90多年的崢嶸歲月隨汨羅江水流淌而過,循著這條來路,這道從(cong) 人民中孕育而出的榮光不斷閃耀、曆久彌新,最終,成為(wei) 許寶中筆下繪就的經典。

  平江 從(cong) 發展落後到強勢崛起

  90多年前,正值而立之年的彭德懷率領起義(yi) 軍(jun) ,跨過汨羅江上的浮橋,在平江縣天嶽書(shu) 院宣布起義(yi) 。今天,天嶽書(shu) 院已經建成了平江起義(yi) 紀念館。

  橫刀立馬的彭德懷青銅雕像屹立在門前廣場,展現著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

  平江是聞名全國的“將軍(jun) 大縣”。平江籍的開國將軍(jun) 多達52位,其中,有30多位就是從(cong) 平江起義(yi) 的部隊當中成長起來的,平江至今流傳(chuan) 著“一井三將軍(jun) 、五裏八將軍(jun) ”的佳話。

  湖南省平江縣,這片流淌著革命血液的紅色熱土,地方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1949年僅(jin) 0.36億(yi) 元,提升至2020年的330.79億(yi) 元,已實現了從(cong) 發展落後到強勢崛起的重大轉變。

  紅根已深植,今日正繁榮。如今,平江縣已脫貧摘帽,實現由貧轉強,這座位於(yu) 湘鄂贛邊界的革命名城正向新時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闊步邁進。

  彭德懷元帥還有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革命經曆?畫作《平江起義(yi) 》還有哪些獨具匠心的細節刻畫?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盧勇、美術評論家徐裏一起,了解《平江起義(yi) 》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