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dong) 省粵西地區位於(yu) 祖國的南海之濱,這裏萬(wan) 頃碧波,十裏銀灘。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一道“長城”從(cong) 這裏拔地而起。它不是厚重的石牆,而是一片片木麻黃樹林,沿著海岸線綿延數十裏,宛如一道“綠色長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瀕臨(lin) 大海的廣東(dong) 省粵西地區,由於(yu) 風大浪急,植物難以生長。每當台風來襲,風沙漫天,給當地人民的生產(chan) 生活帶來了很大困擾。

  1956年,黨(dang) 中央向全國發出了“綠化祖國”的號召,全國各地掀起了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綠化熱潮。

  綠化祖國的熱潮吹遍神州,廣東(dong) 粵西沿海地區響應黨(dang) 和政府的號召,在海邊種起了木麻黃林,構成了一道道綠色屏障。

  與(yu) 此同時,中原大地,河南蘭(lan) 考,焦裕祿也在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防風治沙。因為(wei) 曆史上黃河多次決(jue) 口,造成蘭(lan) 考縣出現上百個(ge) 風口、大片沙荒地和鹽堿地,時任河南蘭(lan) 考縣委書(shu) 記的焦裕祿,帶領蘭(lan) 考人民開始了改天換地的征程。

  為(wei) 了防風治沙,焦裕祿采取了哪些方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造出了全世界麵積最大的人工林,成為(wei) 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熱潮,成為(wei) 許多藝術家們(men) 創作的靈感源泉。

  1974年,畫家關(guan) 山月回到家鄉(xiang) 廣東(dong) 粵西海濱,看到家鄉(xiang) 海邊曾經的荒灘已經滿目蒼翠,他觸景生情,感慨萬(wan) 千,創作出了國畫《綠色長城》。

  《綠色長城》構圖的獨特之處在於(yu) 注重氣勢的連貫,用迂回走向的“之”字形構圖,來表現綿延不斷的林帶。這樣既避免了林帶的單調,又很好地表現出海岸景觀的寬闊浩渺,營造出磅礴的氣勢。

  “ 這幅畫是中國畫,中國畫是要講究筆墨的,木麻黃林的所有的樹幹都是用筆墨去體(ti) 現的。為(wei) 了表現防護林的層層疊疊,是一個(ge) 林帶狀,畫家用大片的墨色來反襯陽光下的木麻黃林。”

  ——美術專(zhuan) 家尚輝

  為(wei) 了追求林帶的深邃和視覺美感,關(guan) 山月還融入了西洋畫手法,大麵積地使用石綠,層層著色,增加作品的層次感和立體(ti) 感。

  畫作右上邊的海邊和樹林間,還畫了很多的人物,這些人物和迎風而立的木麻黃林,構築了一道“綠色屏障”,就像“綠色長城”守護著海防的安全。

  此外,畫作上,一群海鳥在林帶上空飛翔。更遠處浩渺煙波,船帆點點,描繪了中國南方海岸的風情,也表現了漁民們(men) 安居樂(le) 業(ye) 的景象。

  1912年生於(yu) 廣東(dong) 陽江的關(guan) 山月,是“嶺南畫派”代表性畫家之一。1959年,關(guan) 山月和傅抱石為(wei) 人民大會(hui) 堂創作了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為(wei) 大眾(zhong) 所熟悉。

  《綠色長城》吸收了西洋畫技法,這幅畫是1974年關(guan) 山月回家鄉(xiang) 粵西海濱采風時創作的。

  清晨,一片朝陽斜著灑在木麻黃樹林的頂端,就在這時,關(guan) 山月找到了木麻黃樹林最美的一幕。但如何畫出這薄薄的一片陽光,卻讓關(guan) 山月犯了難。

  最終,在這些木麻黃樹的樹梢,關(guan) 山月薄薄的染了一層丙烯,這片陽光代表著國家欣欣向榮的景象,也寄托了關(guan) 山月的鄉(xiang) 愁。

  六十多年過去了,關(guan) 山月的家鄉(xiang) 廣東(dong) 省適宜造林的海岸綠化率達89.9%,一排排木麻黃林迎風而立,“綠色長城”守衛綠水青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與(yu)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hui) 建設一起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五位一體(ti) ”的總體(ti) 布局。

  舉(ju) 目已覺千山綠。全球從(cong) 2000年起新增的綠化麵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保護力度,讓母親(qin) 河——長江、黃河永葆生機活力。

  中國相繼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讓藍天重現、水清岸綠。

  一首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交響曲,正在神州大地激蕩回響。一個(ge) 天藍、地綠、水清的大美中國,正在呈現眼前。

  “綠色長城”為(wei) 何被修建?畫家關(guan) 山月在創作《綠色長城》時還有哪些巧妙的構思?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馬沈、美術評論家尚輝一起,了解《綠色長城》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