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22日清晨,一封絕密電報從(cong) 山西省武鄉(xiang) 縣的八路軍(jun) 總部發往晉察冀軍(jun) 區和第一二〇師、第一二九師。
隨著這封密電的發出,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廣大軍(jun) 民悄悄突破日軍(jun) 的封鎖線,並向著預定目標開進。
這將是一場怎樣的戰役?它發起的背後又有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呢?
敏銳洞察敵情打破“囚籠政策”
1940年春,中國的全麵抗戰進入第四個(ge) 年頭,戰局的發展和華北敵後戰場的嚴(yan) 重敵情,引起了八路軍(jun) 總部的重視。
1940年7月22日,八路軍(jun) 總部正式發出《戰役預備命令》,規定以不少於(yu) 22個(ge) 團的兵力,大舉(ju) 破擊正太鐵路。
隨著戰役的展開,八路軍(jun) 參戰部隊達到105個(ge) 團20餘(yu) 萬(wan) 人,史稱“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22時,在正太鐵路沿線,一顆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各路突擊部隊像猛虎一樣撲向日寇的車站和據點。
在八路軍(jun) 總部的統一指揮下,一場以正太鐵路為(wei) 重點的、聲勢浩大的交通總破襲戰打響了!
從(cong) 8月20日到9月10日,八路軍(jun) 拔除了敵人在華北各主要鐵路、公路上的無數大小據點,使敵人在華北的交通網完全陷於(yu) 癱瘓。
1941年1月24日,曆時五個(ge) 多月的百團大戰,以我軍(jun) 取得輝煌勝利而宣告結束,譜寫(xie) 了一曲震驚中外的反法西斯戰爭(zheng) 的壯麗(li) 凱歌!
百團大戰不僅(jin) 打破了日軍(jun) 的“囚籠政策”,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也遏製了妥協投降的逆流,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鬥誌,在中國抗日戰爭(zheng) 史上寫(xie) 下了光輝的一頁。
2020年,畫家孫立新創作了油畫《百團大戰》。
畫作視角獨特由分散到集中
畫麵裏,八路軍(jun) 將士揮舞著大刀、步槍,如洪流般喊殺著向前奔湧,勢不可擋,給觀眾(zhong) 以強烈的視覺衝(chong) 擊。
左側(ce) 衝(chong) 在前列的戰士一邊奮力高呼,一邊高舉(ju) 大刀疾步向前。
畫麵中央,我軍(jun) 戰士與(yu) 敵軍(jun) 貼身肉搏,一名戰士雙手揮刀舉(ju) 過頭頂,大喝一聲向鬼子砍去。大刀上緣一抹淡橙色,呈現出鋼刃映射火光的金屬色澤,烘托出激戰中的熱烈氣氛。
另一位戰士頭部包紮著繃帶,高舉(ju) 槍托砸向敵人。
在他旁邊的一個(ge) 戰士頭部、腕部的繃帶已滲出血跡,目光堅韌地望向遠方。
畫麵正中的戰士組成一個(ge) 三角形,對麵前的三個(ge) 日本兵形成居高臨(lin) 下的壓迫之勢。
畫麵前景中鐵道枕木上燃起的兩(liang) 處火苗,映紅了倒下戰士的身體(ti) ,營造了一種悲壯的氣氛。
火光旁翻倒的日軍(jun) 鋼盔,也是侵略者失敗下場的隱喻。
人物上方飄揚的紅旗,在戰火的洗禮中千瘡百孔仍屹立不倒。
油畫作品《百團大戰》把觀眾(zhong) 帶入戰火紛飛、激烈殘酷的陣地之上,讓大家身臨(lin) 其境地見證了日本侵略者節節敗退的一幕,同時也展現出我軍(jun) 將士奮勇殺敵、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查閱大量曆史資料 構思不同場景畫麵
畫家孫立新,1955年出生於(yu) 遼寧丹東(dong) ,早年畢業(ye) 於(yu) 解放軍(jun) 藝術學院,後深造於(yu)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課程班。
畫家孫立新
孫立新的代表作品有《走過岷山》《我們(men) 一定會(hui) 回來》《激戰鬆骨峰》等。
在創作之初,孫立新查閱了關(guan) 於(yu) 百團大戰的大量曆史資料。
不過,選擇什麽(me) 樣的場景才能更好地展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八路軍(jun) 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氣概呢?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孫立新終於(yu) 創作出了油畫《百團大戰》。這幅美術作品後來被浙江嘉興(xing) 南湖革命紀念館收藏。
抗日烽火燃太行,竟扶危局定神州。80多年前,在黑雲(yun) 壓城城欲摧的至艱時刻,百團大戰猶如一聲驚雷,劃破黑暗、照亮天空,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抗戰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談及中國人民抗戰曆史,強調偉(wei) 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鑒往事,知來者。全黨(dang) 全軍(jun) 全國各族人民,海內(nei) 外所有中華兒(er) 女,大力弘揚偉(wei) 大抗戰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牢牢擰成一股繩,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在百團大戰中還有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畫作《百團大戰》還有哪些藝術特色?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於(yu) 洋一起,了解《百團大戰》背後的故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