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jun) 民巧用地雷 屢次擊退日軍(jun)

  1941年10月,侵華日軍(jun) 兩(liang) 萬(wan) 餘(yu) 人出動飛機大炮,對八路軍(jun) 太嶽根據地的北部進行大掃蕩。

  麵對武器裝備精良、來勢洶洶的敵人,根據地的軍(jun) 民充分發揮他們(men) 的智慧,因地製宜,發明了許多有效殺傷(shang) 日寇的戰法,如襲擾戰、地道戰、麻雀戰等,這其中就有地雷戰。

  地雷戰究竟是誰較早提出來的呢?這個(ge) 人叫王耀南,時任八路軍(jun) 129師工兵主任,曾被毛澤東(dong) 稱為(wei) “工兵專(zhuan) 家”。

  王耀南提出的地雷戰戰術總結為(wei) :“敵人來了我鑽地道,敵人找地道我放冷槍,我在敵人來路埋地雷,送小鬼子回東(dong) 洋。”

  中的插曲唱出了當時抗日軍(jun) 民大擺地雷陣抗擊敵人的景象。

  地雷作為(wei) 根據地軍(jun) 民手中的一種製作簡單、成本低、隱蔽性高、殺傷(shang) 力大的有效武器,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

  地雷戰這種戰術是如何在敵後根據地開展起來的呢?

  聽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講述地雷戰是如何開展的

  “最早的地雷主要是根據地群眾(zhong) 自發製作的,是用石頭、廢鐵壺、瓷瓶子、瓦罐子這些容器製作而成的一種‘土地雷’。”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 江英

  1943年5月18日,日偽(wei) 軍(jun) 改用一種險惡的手段偷襲山東(dong) 海陽縣趙疃村,讓當地老百姓在前麵開路,敵軍(jun) 尾隨在後。

  這時,民兵們(men) 發明了一種雷叫“長藤雷”,等走在前麵的群眾(zhong) 過去後,在路邊埋伏的民兵迅速地拉動長線,日偽(wei) 軍(jun) 就被炸得血肉模糊。

  這個(ge) 時候還湧現了一大批爆炸英雄。其中海陽村民於(yu) 化虎培訓了一千多名爆破手,他們(men) 曾經創下一個(ge) 雷殺傷(shang) 七個(ge) 敵人的紀錄。

  地雷就像追魂索,日軍(jun) 走到哪兒(er) 就炸到哪裏。地雷戰,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戰爭(zheng) 的偉(wei) 大創舉(ju) ,在抗日戰爭(zheng) 中寫(xie) 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7年,雕塑家蕭傳(chuan) 玖為(wei) 表現抗日根據地軍(jun) 民在開展地雷戰的鬥爭(zheng) 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勇敢智慧的革命精神,創作了雕塑作品《地雷戰》

技藝高超 手法奔放

  美術評論家於(yu) 洋帶您賞析經典畫作

  雕塑作品中的民兵,抬頭遠望,眉頭緊鎖,時刻警惕一切可疑的動向。

  人物扭轉的脖子和有著強壯肌肉的手臂,讓大家既分明又真切地感受到了雕塑家通過作品傳(chuan) 遞的力量。

  雕塑作品《地雷戰》在線條的應用上特別設計了向上延伸的直線線條。在人物的正麵,從(cong) 腳尖、膝頭到昂起的頭部連成一條豎直的線。

  在人物的正側(ce) 麵,蹬直的右腿、身上斜挎的子彈袋和高出肩頭的槍杆又形成了一條指向斜上方的直線。

  作者雕塑技藝高超,手法奔放,子彈袋、衣褶等細節,精雕細刻,惟妙惟肖。雕塑家把所有細節連成一個(ge) 有生命的整體(ti) ,與(yu) 人物一同煥發出渾厚而靈動的活力。

  “《地雷戰》是中國現代雕塑大家蕭傳(chuan) 玖創作的鼎盛時期的作品,它圍繞‘埋地雷’這個(ge) 中心動作展開刻畫和敘事。”

  ——美術評論家 於(yu) 洋

  

手法洗練 靈活多變

  1956年,毛澤東(dong) 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方針,知識界、文藝界逐漸活躍起來,《地雷戰》這件作品就是蕭傳(chuan) 玖在1957年完成的。

  蕭傳(chuan) 玖先生的作品手法洗練,靈活多變,風格明快而渾樸。

  1956年,當蕭傳(chuan) 玖接到創作邀請時,立即意識到這是重大的革命曆史題材。為(wei) 此,蕭傳(chuan) 玖學習(xi) 了毛澤東(dong) 同誌的《論持久戰》,並從(cong) 中得到啟發,最終確定了以民兵作為(wei) 《地雷戰》的雕塑形象。

  聽蕭傳(chuan) 玖之子蕭加講述作品創作曆程

  他憑借紮實的雕塑功底,很快完成了雕塑作品《地雷戰》。這幅作品後來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曾經開展地雷戰的敵後戰場,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曾經戰火紛飛的冀中平原,一座承載著千年大計的現代化新城雄安正在崛起;曾經出色運用地雷戰的山東(dong) 海陽,一座總規劃麵積18.6平方公裏的東(dong) 方航天港產(chan) 業(ye) 園區,點燃了海陽高質量發展的“飛天引擎”。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英勇智慧的人民,繼續發揚優(you) 良的革命傳(chuan) 統,在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征程中,再創輝煌!

  在開展地雷戰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作品《地雷戰》還有哪些藝術魅力?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於(yu) 洋一起,了解《地雷戰》背後的故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