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紅色經典

唱出了紅軍(jun) 長征途中

翻雪山、過草地的艱難

更唱出了他們(men) 鋼鐵般的意誌

那一段氣壯山河的壯舉(ju)

也定格在畫家艾中信的油畫作品

《紅軍(jun) 過雪山》中

 1935年5月

長征中的中央紅軍(jun)

強渡大渡河、奪取瀘定橋

一路突破了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的圍追堵截

隨後

高聳雲(yun) 端的夾金山

擋住了他們(men) 的去路

它終年積雪,氣候異常惡劣

 因戰鬥需要

1935年6月12日

中央紅軍(jun) 先遣隊

開始向夾金山挺進

越往上爬

空氣越稀薄,呼吸越困難

有的同誌頭暈目眩

一步一停,一步一喘

他們(men) 互相攙扶著

幾乎拚著全身力氣

同殘酷無情的大自然搏鬥

1935年6月14日

紅一方麵軍(jun) 與(yu) 紅四方麵軍(jun)

在懋功會(hui) 師

總兵力達10萬(wan) 餘(yu) 人

紅軍(jun) 實力增強、士氣旺盛

對前途充滿信心

1957年

為(wei)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30周年

畫家艾中信創作出油畫

《紅軍(jun) 過雪山》

△畫家艾中信

在構圖上

畫作以一個(ge) S形的曲線

描繪出冰坡後麵是冰穀

冰穀後麵是冰崖的場景

把紅軍(jun) 穿越雪山的過程

和艱難程度表現出來

也使長征戰士們(men) 的戰鬥意誌

和詩句“更喜岷山千裏雪”的

意境和黨(dang) 性更加突出

  這件作品應該說是革命曆史題材創作中的一幅經典,作品左側(ce) 的雲(yun) 端好像是凝固在天空中,和右邊的暴風雪在構圖上正好起到一個(ge) 回應的作用。 用遠處的這種烏(wu) 雲(yun) 來襯托近景的冰坡,冰坡的處理上用灰色或冷灰色、暖灰色這樣一些色彩的變化,來調整整個(ge) 畫麵的一些色彩的構成,一氣嗬成。

——美術評論家 尚輝

畫作中行軍(jun) 人的設計

具有情節性

冰坡的前端

是迎著冰雪往上走的人

冰縫前麵

一位戰士正在拉過後麵的同伴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過程中

我們(men) 也會(hui) 像當年紅軍(jun) 將士

麵對雪山一樣

迎接許多困難和挑戰

今天

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長征

就是要實現

“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

其開創性、艱巨性、複雜性

絲(si) 毫不亞(ya) 於(yu) 當年的萬(wan) 裏長征

而偉(wei) 大的長征精神

將像畫作《紅軍(jun) 過雪山》一樣

永遠激勵著我們(men)

夾金山氣候惡劣

紅軍(jun) 為(wei) 何選擇這條路?

紅軍(jun) 過雪山時

有哪些真實感人的曆史故事?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馬沈

美術評論家尚輝

將帶我們(men) 一起走近

《紅軍(jun) 過雪山》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