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長征中的中央紅軍(jun) 來到廣西湖南交界地區、湘江上遊一帶。在這裏,中央紅軍(jun) 麵臨(lin) 著事關(guan) 生死存亡的一戰。

此時,北麵有湖南的湘軍(jun) ,南麵有廣西的桂軍(jun) ;身後,是窮追不舍的國民黨(dang) 中央軍(jun) 。

蔣介石在這裏布下了“口袋陣”,欲將中央紅軍(jun) 包圍全殲於(yu) 湘江東(dong) 岸地區。險境中的中央紅軍(jun) ,該如何突破重圍呢?

血漫湘江 紅軍(jun) 長征最慘烈一戰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jun)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長征。11月,中央紅軍(jun) 突破國民黨(dang) 軍(jun) 的三道封鎖線,迫切希望渡過湘江,擺脫國民黨(dang) 軍(jun) 的追擊。

此時蔣介石已判明紅軍(jun) 西進的意圖,他調集數十萬(wan) 重兵趕往湘江兩(liang) 岸,做出了把紅軍(jun) 殲滅於(yu) 湘水、漓水以東(dong) 地區的部署。湘江兩(liang) 岸戰雲(yun) 密布,中央紅軍(jun) 麵臨(lin) 著長征以來最嚴(yan) 峻的考驗。

國民黨(dang) 軍(jun) 以30萬(wan) 重兵三麵合圍,想利用湘江天險把紅軍(jun) 壓縮到全州、興(xing) 安、灌陽三縣交界地區,全殲紅軍(jun) 於(yu) 湘江以東(dong) 地區。

在這之間,紅軍(jun) 抓住了一個(ge) 戰機。紅軍(jun) 的紅一軍(jun) 團和紅三軍(jun) 團一部在湘江對岸占領了六十裏長的渡口。由陳樹湘率領的紅五軍(jun) 團34師擔負起全軍(jun) 後衛的重任,他們(men) 必須把追敵堵在後方,為(wei) 紅軍(jun) 主力渡過湘江爭(zheng) 取時間。

敵人狂轟濫炸之下,各路紅軍(jun) 傷(shang) 亡慘重。中央紅軍(jun) 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guan) 頭。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jun) 長征以來最慘烈的一戰。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 盧勇

1934年12月1日清晨,湘江霧氣彌漫,軍(jun) 委縱隊到達湘江渡口,在敵軍(jun) 轟炸下陸續渡江。

這是紅軍(jun) 作戰曆史上最為(wei) 慘烈的一天。槍炮聲、廝殺聲響徹湘江兩(liang) 岸。作為(wei) 長征中的鐵流後衛,陳樹湘率領紅五軍(jun) 團34師,與(yu) 追敵展開了拚死血戰。

至下午5時,軍(jun) 委縱隊和紅軍(jun) 大部終於(yu) 渡過湘江。

為(wei) 了確保紅軍(jun) 大部順利渡過湘江,紅34師錯過最佳轉移時機,深陷敵軍(jun) 重圍,五千多將士浴血奮戰,絕大部分血染疆場。在突圍中,陳樹湘腹部中彈,身受重傷(shang) 昏迷。

陳樹湘從(cong) 昏迷中醒來時,敵人正用擔架抬著他去邀功請賞,他從(cong) 傷(shang) 口處掏出腸子扯斷,壯烈犧牲。那一年,他29歲。

陳樹湘在湘江之戰中犧牲後,敵人為(wei) 了領賞把他的頭顱割下來,懸掛在小吳門,正對著他的家。

陳樹湘是以一個(ge) 革命軍(jun) 人最壯烈的方式走完了回家的路。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 盧勇

湘江之戰後,中央紅軍(jun) 從(cong) 長征出發時的8.6萬(wan) 人銳減到3萬(wan) 多人,大部分犧牲在湘江之畔,而這裏麵的絕大部分人沒有留下名字。

2009年,湘江之畔立起了一塊無字碑,石碑基座上刻著這樣一句話:“你們(men) 的姓名無人知曉,你們(men) 的功勳永世長存。”

湘江血戰五晝夜,是中央紅軍(jun) 長征中曆時最長、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損失最慘重的戰役,也是決(jue) 定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曆史事件。

斷腸明誌 震撼瞬間永恒定格

2005年,畫家白展望創作了油畫《紅軍(jun) 師長陳樹湘》,再現了陳樹湘師長壯烈犧牲的震撼一幕。

畫家白展望采用寫(xie) 實的手法,再現被國民黨(dang) 反動派俘虜後,紅軍(jun) 師長陳樹湘寧死不屈,斷腸取義(yi) 的瞬間。

由於(yu) 傷(shang) 勢嚴(yan) 重,陳樹湘勉強支撐在擔架的兩(liang) 邊。他沒有忘記“為(wei) 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毅然決(jue) 然地扯斷了自己的腸子,衣服被鮮血染紅。

畫麵兩(liang) 邊是三個(ge) 國民黨(dang) 的保安團成員。左邊一個(ge) 保安團成員回頭看著擔架上的陳樹湘,似乎已經發現他絞斷了腸子,麵露錯愕之情。

右邊頭戴鋼盔的保安團成員看到陳樹湘突如其來的舉(ju) 動,驚異到合不上嘴。

泥濘的土地、彌漫著硝煙的背景,似乎一切都籠罩在戰爭(zheng) 的陰霾之中,寓意當時的革命正處於(yu) 低穀時期。

畫麵的右下角,一株充滿生機的綠色植物,暗示紅軍(jun) 雖然在湘江戰役中遭遇了重大失利,但依然有頑強的生命力,革命的星星之火依然沒有熄滅。

青春與(yu) 革命理想的交織

畫家白展望1959年生於(yu) 陝西乾縣,畢業(ye) 於(yu) 解放軍(jun) 藝術學院美術係油畫專(zhuan) 業(ye) 。

2005年,臨(lin) 近紅軍(jun) 長征勝利70周年,為(wei) 了刻畫寧死不屈、斷腸明誌的紅軍(jun) 師長陳樹湘,白展望專(zhuan) 程來到湘江采風。到達湘江時,恰逢八一電影製片廠在湘江邊拍攝電影《我的長征》。

看著戰士們(men) 穿著紅軍(jun) 的衣服,拿著紅軍(jun) 的槍在河灘上的硝煙裏麵來回衝(chong) 鋒,白展望感到十分震撼。

不畏艱險,衝(chong) 鋒向前,血火湘江是英雄犧牲的背景。白展望決(jue) 定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再現陳樹湘斷腸犧牲的震撼瞬間。

白展望自製擔架,找來參演的戰士躺在上麵。隨著擔架的一遍遍行進,一個(ge) 個(ge) 生動的細節愈發清晰地印刻在畫家的腦海中,描繪在畫布上。

陳樹湘是從(cong) 自己的傷(shang) 口裏將腸子抓出來、拉斷,他得有多大的力量?我想他的嘴肯定是痛苦的、緊閉的,手上的青筋肯定是暴起的,鮮血肯定是流淌的。

——畫家 白展望

陳樹湘是個(ge) 悲劇,但悲劇中彌漫著理想的光輝。這是一幅歌頌紅軍(jun) 的畫,也是歌頌青春和理想的畫。

——畫家 白展望

青春、理想、犧牲,交織在一起,讓白展望找到了畫作的靈魂。在他筆下,陳樹湘師長英勇訣別的瞬間,信仰的光輝永恒綻放。

新長征路上 革命理想高於(yu) 天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feng) 碑。2019年9月12日,湘江戰役紅軍(jun) 烈士遺骸安葬儀(yi) 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舉(ju) 行。在全州縣梘塘鎮金雞嶺發掘的9具紅軍(jun) 烈士遺骸,於(yu) 公祭儀(yi) 式後安葬。

 

 慘烈而悲壯的湘江戰役,數萬(wan) 名紅軍(jun) 將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長眠在湘江之邊。他們(men) 用鮮血染紅了長征的紅飄帶,用生命為(wei) 中國革命鋪墊了勝利前進的通途。 

2021年4月25日上午,在廣西考察調研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位於(yu) 全州縣的紅軍(jun) 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緬懷革命先烈。

 

湘江戰役中,紅軍(jun) 將士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敢於(yu) 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崇高精神,永遠值得我們(men) 銘記和發揚。

在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路上,我們(men) 要抱定必勝信念,勇於(yu) 戰勝來自國內(nei) 外的各種重大風險挑戰,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奮勇前進。

湘江戰役中還有哪些動人故事?畫作《紅軍(jun) 師長陳樹湘》中還有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細節?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盧勇、美術評論家徐裏一起,了解《紅軍(jun) 師長陳樹湘》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