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空中俯瞰中國,萬(wan) 古奔騰的長江,如一條橫貫東(dong) 西的軸線,跨峻嶺險灘,納百川千湖。她從(cong) 世界屋脊的唐古拉山脈發源,穿過奇險秀麗(li) 的三峽,最終匯入大海。
長江,連接起錦繡壯美的華夏大地,也孕育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長江母親(qin) 河 滋養(yang) 萬(wan) 物生
長江流域擁有豐(feng) 富的自然資源,流域森林存量占全國約1/4,水稻產(chan) 量占全國的70%。
長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渾然一體(ti) ,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基因寶庫,也是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區域。
長江經濟帶,覆蓋11省市,匯聚了全國40%的人口,經濟總量超過全國的40%。
長江,哺育著億(yi) 萬(wan) 中華兒(er) 女,滋養(yang) 了泱泱五千年的中華文明。
然而,一段時間裏,我們(men) 的母親(qin) 河“病”了。因為(wei) 長期過度捕撈、水質汙染、航運幹擾、江底挖沙等問題,長江流域生態功能退化,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保護長江是事關(guan)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牽掛著祖國的大江大河,謀劃著讓中華民族母親(qin) 河永葆生機活力的發展之道。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必須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長江大保護 謀永續發展
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正式通過,從(cong) 規劃與(yu) 管控、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修複、綠色發展等方麵為(wei) 長江保護、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升長江生物完整性等級是其中一項重要舉(ju) 措。長江共有350多種魚類,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魚類寶庫。
中華鱘,長江最具代表性的魚類,這種曾與(yu) 恐龍並存的古老魚種,曾一度瀕危。
近40年來,科研人員成功人工繁殖中華鱘數千萬(wan) 尾。曾經瀕危的長江“精靈”,得到了人類最精心的嗬護。
每年春天,人工繁育的中華鱘會(hui) 被放流回長江,擔負起繁衍和複種的重任。
為(wei) 了追蹤中華鱘放歸後的情況,放流的中華鱘身上放置了聲呐發射器。
同時,在1700千米的長江上,科研人員放置了許多聲呐接收器,當中華鱘從(cong) 這裏經過時,就能接收到它們(men) 發出的聲呐信號。
2021年4月25日,一條中華鱘抵達江陰長山港斷麵,即將入海。
這條中華鱘體(ti) 重51.2千克,為(wei) 12齡(歲)魚,是今年第5尾通過該斷麵的中華鱘。
截至2021年,已有504萬(wan) 尾人工繁育的中華鱘被放歸長江。它們(men) 順著浩蕩長江歸流入海,回到千百年的家園。
從(cong) 2020年1月1日起,長江開始實施為(wei) 期十年的全流域禁漁計劃,讓350多種魚類能得到充分的休養(yang) 生息,實現生態重建。
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搬遷沿江企業(ye) 、優(you) 化船舶通道、恢複生態環境……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
萬(wan) 裏長江萬(wan) 千氣象 青綠山水推陳出新
2021年,畫家李勁堃等創作了國畫《長江之歌》,勾勒出了新時代長江的萬(wan) 千氣象。
這是一幅青綠水墨山水的巨型長卷。畫作用中國畫獨有的平遠式構圖,呈現了長江百轉千回、奔流不息的景象。
畫作運用中國傳(chuan) 統山水畫的章法構圖,由遠及近、運用翠綠色調和蒼潤筆法,勾勒出崇山峻嶺和複雜的S形曲線的江水。
畫作凸顯了長江奔流寬廣、曲折彎轉的磅礴生機,展現出傳(chuan) 統山水畫的渾厚蒼茫、水綠山青之境。
在青山墨彩之間,畫家描繪了長江沿線及兩(liang) 岸的重要景觀,包括三峽大壩水利工程和周邊的灌溉農(nong) 田、羊腸小路。
向左沿江而上是一座座橫跨天塹的長江大橋,山峰上密密麻麻的風力發電裝置,以及層巒疊嶂之間的神農(nong) 架、神女峰、恩施大峽穀等雄奇景觀。
《長江之歌》不僅(jin) 體(ti) 現了綿延千裏的長江、俊美的山川等自然風景,更體(ti) 現了人民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和走向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磅礴力量。
萬(wan) 裏漫遊 感受新時代長江脈動
長江是中國藝術創作的不竭源泉,曆代描摹長江的畫作數量眾(zhong) 多。《長江之歌》怎樣才能突破前人窠臼,推陳出新?
幾位畫家踏上了長江采風之旅。
從(cong) 山城重慶到奇險三峽,從(cong) 雲(yun) 夢洞庭到華中屋脊……萬(wan) 裏漫遊,畫家們(men) 感受著新時代長江的脈動,感受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層巒疊嶂,青山滴翠。為(wei) 了讓畫麵的綠色極具生命力,畫家們(men) 運用了中國傳(chuan) 統壁畫中的元素——銀箔。
在天空之上用銀箔做顏料,描繪白雲(yun) ;在濃鬱青翠的群山上貼銀箔增加山的層次感,讓綠水青山相融合。
泱泱中華,萬(wan) 古長江。這就是新時代的千裏江山。
守護綠水青山 守望民族複興(xing)
從(cong) 雪域高原到江南水鄉(xiang) ,長江經濟帶正踐行著綠色發展之路。新時代的新理念與(yu) 新氣象,在縱貫6300千米的長江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是關(guan) 係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yi) 。
呼吸萬(wan) 裏,吐納靈潮。長江之歌,奏響了神州大地生態文明建設的交響。一個(ge) 天藍、地綠、水清的大美中國,正呈現眼前。
在實施長江大保護過程中有哪些動人故事?畫作《長江之歌》還有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創作經曆?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於(yu) 洋一起,了解《長江之歌》背後的故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