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祖國北疆,位於(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的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

  草原深處,黃沙漫卷、旌旗獵獵,鐵甲奔湧、戰鷹呼嘯。2017年7月30日,為(wei)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90周年,這裏舉(ju) 行了盛大的閱兵式。

  這是一次野戰化、實戰化的沙場點兵,是人民軍(jun) 隊改革重塑後的第一次全新亮相,是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首次以慶祝建軍(jun) 節為(wei) 主題的閱兵。

  沙場點兵 雄師勁旅顯風采

  點兵朱日和,全軍(jun) 齊振奮。2017年7月30日,一萬(wan) 兩(liang) 千名受閱官兵,六百多台受閱車輛、裝備集結列陣,展現出一幅壯美的沙場點兵畫卷。

  黨(dang) 旗、國旗、軍(jun) 旗三麵旗幟交相輝映,護旗方隊徐徐駛來,拉開了閱兵分列式的序幕。

  27個(ge) 地麵方隊和9個(ge) 人員方隊向前挺進,如滾滾鐵流依次通過檢閱台。

  陸海空三軍(jun) 航空兵一百多架戰機編成一個(ge) 紀念標識梯隊、六個(ge) 空中梯隊和一個(ge) 空中突擊梯隊。

  空地同步受閱,多軍(jun) 兵種聯合行動,展示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jun) 隊改革重塑後的嶄新麵貌。

  朱日和訓練基地是專(zhuan) 門為(wei) 了實戰化演練、信息化實踐設立的,占地麵積1066平方千米,現在是亞(ya) 洲最大、我軍(jun) 最先進的陸空軍(jun) 事訓練基地。

  鑄造國防盾牌 打贏未來戰爭(zheng)

  朱日和閱兵場上40%的新型裝備是首次公開亮相。其中,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運輸機——運-20,首次以戰鬥姿態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一件件大國重器、國防盾牌,宣示了我國建設世界一流軍(jun) 隊的決(jue) 心。

  在這次閱兵中,第二個(ge) 接受檢閱的信息作戰群格外引人注目,它的亮相昭示著我軍(jun) 由機械化到信息化跨越的鏗鏘步伐。

 

  未來作戰,信息製勝。誰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誰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電子對抗方隊、無人機方隊、電子偵(zhen) 察方隊……朱日和閱兵中的大量現代化、信息化裝備,都是改革強軍(jun) 成果的集中展示。

  遒勁有力 彰顯“鐵流”主題

  2019年,畫家鄧毅創作了《鐵流》,用畫筆記錄下朱日和閱兵的震撼時刻。

  畫家以全景式的構圖方式,再現了朱日和閱兵的宏大場麵。

  作品分上下兩(liang) 個(ge) 部分,下麵前景的主體(ti) 是東(dong) 風導彈發射車的方陣,鋼鐵戰車如鐵流滾滾而來,呈現出一往無前的態勢。

  畫作上半部分,天空占據了畫麵一半的篇幅,舒卷的團團白雲(yun) 帶著鏗鏘挺進的動勢,奔湧流動。雲(yun) 海翻騰間,24架直升飛機擺出了“90”的飛行圖式,象征著人民解放軍(jun) 光輝的90年曆程。

  為(wei) 了體(ti) 現閱兵部隊的鋼鐵力量,畫家采用了平直有力的線條,如貫穿整幅畫麵的地平線、方陣中車輛清晰的輪廓線。這些從(cong) 視覺上強化了閱兵部隊嚴(yan) 陣以待、訓練有素的精神麵貌,彰顯出“鐵流”的主題。

  畫家在前景一角安排了一組人物:前端攝影攝像人員、指揮員,後側(ce) 導調員、報道員、勤務保障人員等,從(cong) 動作形態上和節奏上反映出他們(men) 堅定、從(cong) 容、剛強的作風。

  鐵骨錚錚 鐵流滾滾 蓄勢待發 一往無前

  草原莽莽,黃沙漫漫,橫雲(yun) 怒卷。麵對眾(zhong) 多精良的受閱裝備,畫家鄧毅一直在思考,該選擇哪種武器來展現氣勢恢宏的朱日和閱兵場景呢?

  最終,畫家選擇東(dong) 風-21丁導彈作為(wei) 畫作主體(ti) 。它被譽為(wei) “航母殺手”,是維護我國領土完整的利器。 

  鄧毅特意買(mai) 來武器模型擺放在沙地中,模擬戰車開進的一幕,對照著進行刻畫,讓這條“鋼鐵遊龍”更具動感。

  有形易寫(xie) ,無狀難描。完成了武器裝備的構思,畫作上半部分空曠的天空反而更難描繪。鄧毅決(jue) 定用雲(yun) 這個(ge) 生活中最常見的元素,來渲染朱日和閱兵的恢宏現場。

  他收集了數百張雲(yun) 的圖片,在一片片變幻莫測的雲(yun) 彩間,抓住了下筆的靈感。 

  一年半的時間裏,鄧毅不斷調整畫作細節,十幾幅小稿記錄了他的思考過程。

  空中連綿的雲(yun) 層、天際起伏的山脈,以及公路帶有弧度的長線條拉伸了畫麵空間,它們(men) 與(yu) 硬朗的鋼鐵洪流互為(wei) 映襯,在寬廣的天地之間,鐵甲戰車如萬(wan) 匹戰馬奔騰,排山倒海、一往無前。

  強國必須強軍(jun) 軍(jun) 強才能國安

  淬火礪刃、以武止戈。在朱日和訓練基地立著一座鐵塔,塔上寫(xie) 有一句“從(cong) 這裏走向戰場”的醒目標語。它見證了我軍(jun) 訓練模式、訓練手段的根本性變革和現代化飛躍。

  實戰化訓練是不流血的戰爭(zheng) ,訓練離實戰越近,離打贏就越近。朱日和訓練基地未來將磨礪出更多的勝利尖兵。

  新的征程上,我們(men) 必須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強軍(jun) 思想,全麵推進政治建軍(jun) 、改革強軍(jun) 、科技強軍(jun) 、人才強軍(jun) 、依法治軍(jun) ,把人民軍(jun) 隊建設成為(wei) 世界一流軍(jun) 隊,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朱日和閱兵場上還有哪些令人熱血沸騰的時刻?畫作《鐵流》還有哪些對閱兵現場的精彩刻畫?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徐裏一起,了解《鐵流》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