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距離中國萬(wan) 裏之遙的阿拉伯半島,位於(yu) 半島西南端的也門共和國,扼守著紅海與(yu) 印度洋之間的曼德海峽,也連通著亞(ya) 、非、歐三大洲的海上交通。
六年前,也門安全形勢急劇惡化,身處也門的中國公民,麵臨(lin) 著生命安全的威脅。千鈞一發之際,紅海之濱,一場驚心動魄的撤僑(qiao) 行動開始了。
紅海之濱 跨越萬(wan) 裏的撤僑(qiao) 行動
2015年3月26日淩晨,沙特等國對也門胡塞武裝目標發動空襲,也門安全局勢驟然緊張。
空襲發生時,在也門有我國使館工作人員、留學生、中資企業(ye) 人員、援助醫療隊等600多名同胞。撤僑(qiao) ,刻不容緩。
習(xi) 近平主席和中央軍(jun) 委果斷下達命令,正在亞(ya) 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jun) 第十九批護航編隊,即刻前往也門撤僑(qiao) 。這是我國第一次動用軍(jun) 艦執行撤僑(qiao) 任務。
接到任務後,中國海軍(jun) 第十九批護航編隊三艘軍(jun) 艦緊急轉入撤離任務準備狀態。按照部署,臨(lin) 沂艦前往也門亞(ya) 丁港,濰坊艦、微山湖艦在紅海荷台達港外集結。
2015年3月29日,一艘中國軍(jun) 艦駛入亞(ya) 丁灣,它即將迎來一批特殊的乘客,開啟一場跨越萬(wan) 裏的回家之旅。
當時身處也門的600多名同胞,主要分布在亞(ya) 丁城和也門首都薩那。
中國使館方麵確定了南北兩(liang) 線的撤離方案:臨(lin) 沂艦從(cong) 亞(ya) 丁港撤離亞(ya) 丁城及周邊的124人 ,濰坊艦和微山湖艦從(cong) 荷台達港撤離薩那及周邊的455人。
其中,從(cong) 薩那通向荷台達港的撤離,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200多千米的距離,隻有一條荷薩公路可以通行,沿途多個(ge) 檢查站,分屬也門內(nei) 政部、胡塞武裝、酋長部落控製,充滿變數。
經過周密部署,撤離當天,中國使館的車隊全部在最醒目的位置貼上了五星紅旗,一路暢通,直達碼頭。這一刻,五星紅旗成為(wei) 最有效的通行證。
翹首以盼的撤離人員,終於(yu) 登上了接他們(men) 回家的中國軍(jun) 艦。
軍(jun) 艦上巨大的橫幅“祖國派軍(jun) 艦接親(qin) 人們(men) 回家”讓很多人熱淚盈眶。
從(cong) 撤僑(qiao) 命令下達,到中國同胞全部安全撤離也門,僅(jin) 用了不到5天時間。
有一種速度,叫中國救援。有一種感動,叫祖國接你回家。
當時,撤僑(qiao) 軍(jun) 艦停靠的碼頭非常危險,無論是“人等艦”,還是“艦等人”,都存在風險。
護航編隊在靠泊港口之前,經過反複預演,做出了8類、17種不同的撤離方案。當艦艇一靠港,警戒組、安檢組、行李組、應急分隊迅速就位,大大加快了人員流動的速度。
海外撤僑(qiao) ,考驗的是一個(ge) 國家危急管理、應急指揮、應急保障和國際協調等綜合能力。
患難時刻,中國政府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善意。應有關(guan) 國家請求,中國軍(jun) 艦協助撤離了15個(ge) 國家的279名外國公民。同舟共濟的國際主義(yi) 、人道主義(yi) 精神贏得了世界各國的高度讚揚。
回望撤僑(qiao) 感人瞬間 畫筆定格大國擔當
也門撤僑(qiao) 是一場堅定有力的國家行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能力與(yu) 擔當。2021年,畫家吳靜雨根據這一事件創作了油畫《為(wei) 了每一名同胞》。
畫家大膽地采用了人物和軍(jun) 艦各占一半的構圖方式。護衛艦頂端,高揚的五星紅旗與(yu) 碼頭上的海軍(jun) 戰士形成一個(ge) 穩定的三角形構圖。
彌漫著硝煙的藍色天空中一架艦載直升機在盤旋,營造出當時動蕩不安的氛圍。
甲板上一排嚴(yan) 陣以待的戰士,正嚴(yan) 密巡視著周邊的情況,他們(men) 與(yu) 艦身形成一條斜線,猶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守護著每一位中國公民。
畫作中,“祖國派軍(jun) 艦接親(qin) 人們(men) 回家”十一個(ge) 大字格外醒目,給同胞們(men) 帶來平安回家的希望,突出了畫作的主題。
碼頭上,由左向右是井然有序依次登艦的僑(qiao) 民,有抱著小孩、背著背包的母親(qin) ,有提著行李、白發蒼蒼的老者,有打著電話與(yu) 家人報平安的年輕女士。
畫作的最前端刻畫了三組人物,中間是一個(ge) 小女孩與(yu) 一名女兵,小女孩左手拿著國旗,右手敬禮,向負責迎接同胞們(men) 回家的解放軍(jun) 表達感謝之情。
作品左邊是一名正在幫僑(qiao) 民搬運行李箱的戰士,右邊是兩(liang) 個(ge) 全副武裝、威武挺拔的海軍(jun) 陸戰隊戰士,他們(men) 裝備精良,堅定而不可侵犯。整幅畫作營造出緊張、高效、成功的撤僑(qiao) 場麵。
在繪畫構思的過程中,要選取撤僑(qiao) 行動中的哪些場麵來表現,是畫家吳靜雨思考最多的問題。
反映也門撤僑(qiao) 的影視作品中,焦急等待的人群看到軍(jun) 艦起立歡呼的場景,讓吳靜雨深受觸動,也給了他靈感。
生動的形象是畫作的靈魂。吳靜雨通過大量的新聞資料、影視素材,尋找、比對、勾勒他心目中最完美的繪畫形象。
最終,親(qin) 切地拉著小女孩的女兵、幫助同胞提行李的戰士、威武挺拔的突擊隊員以及醒目的標牌,成為(wei) 這幅繪畫中最生動的元素。
這塊標牌,體(ti) 現了國家的威嚴(yan) 和強大,就像一堵牆,把危險隔絕在外。
從(cong) 草圖、素描稿直至正稿,前後曆時三年,吳靜雨創作的《為(wei) 了每一名同胞》將一個(ge) 激動人心的中國故事永遠定格在了畫布上。
國之大者 人民至上
距離也門撤僑(qiao) 行動已經過去6年,但有一個(ge) 細節依然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是這塊標牌。
很多撤離的僑(qiao) 民回憶說,當時一看到牌子上“中國”“安全區域”這幾個(ge) 詞的時候,心頓時就安定下來了,祖國來接他們(men) 回家了,安全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采取果斷有力的措施,進行了多次重大撤離或接返在海外中國公民的行動。
一次次國家行動,切實維護了海外同胞的正當權益,為(wei) 身處危難險境的中國公民鋪就了安全的回家之路。
這是一個(ge) 踐行“以人為(wei) 本”的大國,帶給公民的底氣與(yu) 自豪,也是一個(ge) 日益強大的中國,展現給世界的能力與(yu) 擔當!
也門撤僑(qiao) 行動中還有哪些驚心動魄的瞬間?畫作《為(wei) 了每一名同胞》還有哪些獨特的巧思?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