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期的中國積貧積弱,內(nei) 有軍(jun) 閥混戰,外有列強入侵。為(wei) 了尋找出路,一批具有愛國理想的教育家在北京發起“留法儉(jian) 學會(hui) ”。此後,一大批青年學子們(men) 懷抱著“實業(ye) 救國、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願望,選擇漂洋過海,奔赴法國。

  1919年12月,湖南進步青年蔡和森與(yu) 30多名學生從(cong) 上海啟程,登上郵船赴法勤工儉(jian) 學。1920年9月,時年16歲的鄧小平乘坐郵輪“盎特萊蓬”號航行1.5萬(wan) 千米、曆經三十多天來到法國馬賽。11月,22歲的周恩來登上“波爾多斯”號郵船開始了他遊學歐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

  但是,這些對新世界滿懷向往的中國青年學生剛剛走下郵輪,就陷入了困境。

  當時歐洲經濟蕭條,大部分學生找到的都是一些非常繁重的體(ti) 力活。

  赴法的中國留學生們(men) 在經曆了求學不能、反抗無門後,逐漸看清了標榜著“自由、民主、博愛”的西方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的真麵目。

  盡管生活艱辛,留法勤工儉(jian) 學的學生們(men) 思考最多的仍然是國家和民族該往何處去的問題,他們(men) 先後受到當時法國左翼思想的影響,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yi) 。

  蔡和森在法國勤工儉(jian) 學期間成為(wei) 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的先鋒。1920年7月,在法國的小鎮蒙達爾紀,蔡和森等20餘(yu) 人召開了會(hui) 議,在討論會(hui) 上,蔡和森提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名稱和“組織共產(chan) 黨(dang) ”的主張。

  後來,蔡和森把這次會(hui) 議的內(nei) 容寄給了遠在國內(nei) 的毛澤東(dong) ,毛澤東(dong) 在回信中間寫(xie) 道:“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ge) 字不讚成。”

  為(wei) 了團結、教育廣大旅法青年學生,在法留學的周恩來等人在法國發起成立了“旅歐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不久,鄧小平進入了旅歐青年團的核心領導層,負責宣傳(chuan) 工作。1924年初,機關(guan) 刊物《赤光》半月刊誕生,鄧小平是這個(ge) 刊物編輯部重要的一員。

  1925年,赴法留學的大批先進分子或輾轉回國參加革命,或遠赴蘇聯繼續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留法勤工儉(jian) 學運動對中國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赴法勤工儉(jian) 學運動將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介紹到中國,並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鍛煉和培養(yang) 了一大批革命家。

  幾十年後,他們(men) 之中出現了新中國的總理、共和國元帥、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以及蜚聲國內(nei) 外的生物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留法勤工儉(jian) 學運動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史重要的一頁,是中國革命史中的一座豐(feng) 碑。

  2019年5月4日,雕塑家吳為(wei) 山為(wei) 紀念留法勤工儉(jian) 學運動100周年,創作了大型青銅浮雕作品《百年豐(feng) 碑》。

  這件雕塑寬約5米,高約3米, 是由“工”字形造的一個(ge) 塑形,有勤工儉(jian) 學的含義(yi) 。

  “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周恩來、鄧小平、陳毅和聶榮臻。吳為(wei) 山為(wei) 了突出這四個(ge) 人,通過‘起位’的高低,來形成前後的一種空間關(guan) 係。”

  ——美術專(zhuan) 家尚輝

  《百年豐(feng) 碑》這座青銅雕塑的正麵和背麵都鐫刻著法文 “勤工儉(jian) 學100周年”,碑體(ti) 呈磚石壘砌的造型,象征著無數胸懷理想的仁人誌士。

  雕塑家吳為(wei) 山在塑造人物造型時,選取了革命先驅們(men) 典型的麵貌和服飾特征。例如周恩來,表情堅毅,身形挺拔,散發出沉穩持重的氣質。鄧小平頭戴鴨舌帽,身披大衣,年少的麵龐上充滿自信,意氣風發。

  在塑形之上,吳為(wei) 山著意傳(chuan) 達神韻,在寫(xie) 實中融入寫(xie) 意,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質感和簡括的手法將人物的力量感和精神氣質形神兼備地傳(chuan) 達出來。

  2018年10月1日,雕塑家吳為(wei) 山接到任務後,開始從(cong) 雕塑的主題思想、雕刻形式以及展現內(nei) 容上認真構思。

  雕塑家吳為(wei) 山走訪了蒙達爾紀市的“中國旅法勤工儉(jian) 學蒙達爾紀紀念館”,紀念館內(nei) 的每一張圖片和每一個(ge) 老物件都再現了勤工儉(jian) 學先輩們(men) 的足跡。吳為(wei) 山被這些革命先驅們(men) 的故事所激勵,回國後,他迅速創作出一座青銅雕塑模型,於(yu) 2019年3月份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揭幕。

  當時法國有關(guan) 方麵看到雕塑後非常驚喜,於(yu) 是便邀請吳為(wei) 山創作一座更大的青銅雕塑,並約定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交付,用以安放在蒙達爾紀的“鄧小平廣場”。

  100多年前載著留法學生的郵輪,不僅(jin) 開啟了一次青春的遠行,更承載著一群學子們(men) 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yi) 理想。

  青春與(yu) 時代相輝映,青年與(yu) 祖國共奮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確保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薪火相傳(chuan) 的戰略高度,關(guan) 心青年成長成才,為(wei) 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們(men) ,懷揣遠大理想、牢記黨(dang) 的囑托、肩負時代使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道路上奮勇向前,並書(shu) 寫(xie) 著無愧於(yu) 時代的青春華章。

  留法的學生們(men) 到了法國之後發生了什麽(me) 故事?青銅浮雕《百年豐(feng) 碑》還有哪些鮮明的藝術特色?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歐陽雪梅、美術評論家尚輝一起,了解《百年豐(feng) 碑》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