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長汀縣,有一組庭院式土木結構廂房,這就是始建於(yu) 宋代的汀州試院。
1935年,一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早期領導人被囚禁在這裏。他最早將《國際歌》翻譯成中文,也曾在危機關(guan) 頭主持黨(dang) 中央工作,他就是偉(wei) 大的馬克思主義(yi) 者——瞿秋白。
囚室裏陳設簡陋,桌子上放著紙筆墨硯,對麵是一張簡陋的木床。在這間十平方米左右的狹小囚室裏,瞿秋白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40天。
即使身陷囹圄,36歲的瞿秋白依然沒有停止思考,他堅信共產(chan) 主義(yi) 最終會(hui) 勝利。
瞿秋白短暫的一生,有著怎樣不凡的故事呢?
遠赴蘇俄 尋找“光明”
1920年10月16日清晨,年僅(jin) 21歲的瞿秋白以記者的身份,踏上了遠赴蘇俄的行程。他想要觀察“十月革命”後誕生的那個(ge) 嶄新國度,尋找改造中國的辦法。
在蘇俄期間,瞿秋白寫(xie) 下大量文字,給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描繪了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新國度的麵貌。
瞿秋白從(cong) 蘇俄回國後,創辦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張日報——《熱血日報》,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傳(chuan) 播、為(wei) 黨(dang) 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著名的《國際歌》就是瞿秋白最早譯成中文的。他用音譯的辦法,解決(jue) 了中外文歌詞音節不匹配的難題。中國的無產(chan) 階級和勞動人民,能夠和全世界的無產(chan) 階級發出同樣的聲音。
“八七會(hui) 議”臨(lin) 危受命 堅定理想臨(lin) 難不屈
1927年,28歲的瞿秋白已經成長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主要領導人之一。正當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在中國革命處於(yu) 命懸一線的緊要關(guan) 頭,瞿秋白主持了著名的“八七會(hui) 議”。
會(hui) 上通過了由瞿秋白起草的《告全黨(dang) 黨(dang) 員書(shu) 》,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dang) 反動派的方針。
1934年,瞿秋白來到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擔任紅色中華通訊社和《紅色中華》報負責人。紅中社,就是後來的新華社的前身。
中央紅軍(jun) 長征後,瞿秋白留在蘇區堅持鬥爭(zheng)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突圍中不幸被俘。
瞿秋白被捕後,被關(guan) 押在國民黨(dang) 軍(jun) 第三十六師的師部,國民黨(dang) 多次勸降未成。1935年6月18日早晨,瞿秋白寫(xie) 下“眼底雲(yun) 煙過盡時,正我逍遙處”後,走出囚室,前往刑場。
36歲的瞿秋白,一路唱著由他自己翻譯的《國際歌》,信步前行,來到一片草坪上,他微笑著對行刑的士兵說:“此地甚好”,隨後飲彈灑血,從(cong) 容就義(yi) 。
黑色中式對襟衫、白布短褲,背手挺胸,麵帶笑容,這是瞿秋白留下的一位革命者最後的豐(feng) 采。
謙謙書(shu) 生 錚錚英雄
1984年,畫家靳尚誼創作人物肖像油畫《瞿秋白》,記錄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重要領導人瞿秋白生命的最後時刻。
這幅畫作描繪了被捕入獄後的瞿秋白,在監牢中就義(yi) 前沉思的形象。
畫家並沒有選擇渲染主人公臨(lin) 刑就義(yi) 時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形象,而是把人設置於(yu) 青灰色的牢獄牆壁背景中,看似空曠的背景,實則是畫家著力描繪的空間。
瞿秋白身體(ti) 略微傾(qing) 斜,靜坐在床邊,支撐的手臂與(yu) 軀幹組成了三角形的穩定構圖,自然地顯現出青年革命家的剛毅形象,它與(yu) 整體(ti) 畫麵重心向下的沉穩結構相互呼應,以現實主義(yi) 的寫(xie) 實手法、浪漫主義(yi) 的詩意情懷,呈現出革命精神的力量與(yu) 生機。
頂側(ce) 光的光源設置,強化了沉穩的人物主體(ti) 結構,營造出視覺場景的深度感,吸引觀者平靜而真切地進入到畫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畫作中,畫家隻描繪了一件簡約的道具:一疊被手臂壓著的文稿。這疊文稿象征性地表現了瞿秋白就義(yi) 前寫(xie) 下的絕筆篇章《多餘(yu) 的話》,也蘊含著這位文人革命者曲折而複雜的人生意象。
畫作者靳尚誼,開創了中國“新古典主義(yi) ”油畫學派,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主席。
簡潔而震撼 靜穆而偉(wei) 大
1984年,當畫家靳尚誼開始創作《瞿秋白》這幅畫作時,究竟選擇哪一個(ge) 場景展現這位革命家跌宕起伏的一生,成為(wei) 他創作時的一大難題。
一張瞿秋白就義(yi) 前的照片,給了靳尚誼突破前人窠臼的靈感。照片中,麵對死亡的瞿秋白平靜從(cong) 容。畫家決(jue) 定不去表現英雄就義(yi) 的頂天立地,而是刻畫了一位沉默平靜的書(shu) 生,思緒萬(wan) 千盡在無言之中。
在環境的處理上,畫家選擇簡單的純色背景,將視覺中心全部集中於(yu) 人物本身。空靈的環境、瞿秋白凝神思考的靜默,留給觀者無窮的遐想。
天下為(wei) 公,人間正道。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堅持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為(wei) 世界謀大同。堅定曆史自信,接續勇毅前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瞿秋白的革命生涯中還有哪些故事?畫作《瞿秋白》還體(ti) 現了畫家怎樣的創作理念?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於(yu) 洋一起,了解《瞿秋白》背後的故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