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yu) 延安城東(dong) 北5千米,有一所文學藝術院校——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辦的一所專(zhuan) 門培養(yang) 文藝幹部的高等學府。

  1939年5月11日,在魯藝成立一周年紀念晚會(hui) 上,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麵的音樂(le) 會(hui) 。著名音樂(le) 家冼星海親(qin) 自上台指揮,歌聲響徹雲(yun) 霄,震撼著人們(men) 的心胸。

  台下的毛澤東(dong) 主席連聲稱讚,周恩來為(wei) 這套組曲題詞:“為(wei) 抗戰發出怒吼,為(wei) 大眾(zhong) 譜出呼聲!”

  這次演出的組曲,就是著名的《黃河大合唱》。

黃河咆哮 時代強音

  當《黃河大合唱》在延安唱響之時,全麵抗日戰爭(zheng) 已進行了近兩(liang) 年。黃河兩(liang) 岸,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敵後根據地軍(jun) 民與(yu) 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搏鬥。

  1938年冬,青年詩人光未然率領演劇第三隊,來到山陝交界處的黃河古渡口疙針灘,目睹了深受震撼的一幕。

  咆哮的黃河上,一位白發老船夫立在船頭,喊出一陣悠長而高亢的聲音。抗戰將士和船夫們(men) 一起,拚著性命劃著槳,掌穩舵。軍(jun) 民齊心,奔赴黃河對岸抗日烽火燃燒的前線。

  光未然心潮澎湃,以黃河為(wei) 主題寫(xie) 成一首長詩。作曲家冼星海聽到這首詩後十分激動,僅(jin) 用了6天,就完成了譜曲,這部作品定名為(wei) 《黃河大合唱》。

  《黃河大合唱》凝聚了九一八事變以來,中華兒(er) 女同仇敵愾、與(yu) 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日日夜夜,成為(wei) 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時代的最強音。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文藝工作者手中的筆和琴,也成了抗戰的刀和槍。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 江英

  “風在吼,馬在叫”的歌聲伴隨著八路軍(jun) 走向抗日戰爭(zheng) 前線。中國,成為(wei)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的東(dong) 方主戰場。

  在延安簡陋的窯洞裏,毛澤東(dong) 以高超的戰略眼光,寫(xie) 成5萬(wan) 餘(yu) 字的《論持久戰》。

  在文中,他對“中國會(hui) 亡嗎?”的問題,做出斬釘截鐵的回答:不會(hui) 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複:不能速勝,抗日戰爭(zheng) 是持久戰。

  正如毛澤東(dong) 所預見的,從(cong) 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人民經過14年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軍(jun) 國主義(yi) 侵略者,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的偉(wei) 大勝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偉(wei) 大抗戰精神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

滾滾黃河奔湧不息

偉(wei) 大抗戰壯闊畫卷

  1984年,畫家馮(feng) 遠創作了保衛黃河係列畫作,以《百年家國恥》《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北定中原日》三幅組畫,再現了偉(wei) 大抗日戰爭(zheng) 波瀾壯闊的圖景。

  這幅畫作共分為(wei) 三個(ge) 部分。第一部分《百年家國恥》,畫家逼真地刻畫了被日本侵略者殘害的中國平民、南京大屠殺的淒慘場景。

  同時,畫家突出描繪了一群振臂呐喊、揮拳怒吼的人物特寫(xie) ,表現了中華兒(er) 女不甘屈辱的抗爭(zheng) 精神。

  第二部分《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畫家選擇了1937年8月八路軍(jun) 東(dong) 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的英雄壯舉(ju) 。

  畫麵上方是氣勢磅礴、洶湧奔流的黃河,下方是滿載著八路軍(jun) 戰士的木船,雕塑般的戰士們(men) 引吭高歌,情緒激昂。

  中間奮力掌舵的老船工目光沉穩。兩(liang) 側(ce) 協力搖櫓的軍(jun) 民,以人字形展開,齊心協力的抗戰群像,如同用血肉築成的新的長城。

  第三部分,畫家描繪了中國人民經過多年浴血奮戰,終於(yu) 贏得抗日戰爭(zheng) 偉(wei) 大勝利的場景。畫作背景刻畫了團聚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哀悼親(qin) 人、撫慰孤兒(er) 的感人細節,屬於(yu) “以樂(le) 景寫(xie) 哀,以哀景寫(xie) 樂(le) ”的反襯手法。

  畫麵近景受降的八路軍(jun) 將士眼神冷峻地審視著日軍(jun) 戰犯,曆史的發展規律證明:命運終將垂青正義(yi) 戰爭(zheng) 的人民。

繪中國心靈圖譜

寫(xie) 民族精神史詩

  畫家馮(feng) 遠,1978年入讀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專(zhuan) 業(ye) 研究生班,師從(cong) 導師方增先,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名譽主席。

  1984年,臨(lin) 近抗日戰爭(zheng)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40周年,畫家馮(feng) 遠決(jue) 定以抗日戰爭(zheng) 為(wei) 主題進行創作,記錄下這個(ge) 古老民族的抗爭(zheng) 與(yu) 涅槃。

  馮(feng) 遠查閱了大量史料,他希望讓筆下的每一個(ge) 人物,都具有深沉的曆史烙印。

  《百年家國恥》中,畫麵上方的高光處,一抹柔美的女性形象反襯出戰爭(zheng) 的血腥與(yu) 殘酷,與(yu) 身後中國軍(jun) 民寧死不屈的抗爭(zheng) 產(chan) 生強烈的對比。

  馮(feng) 遠在傳(chuan) 統中國人物畫線條勾勒的基礎上,融匯了西方光影造型的技法,賦予人物厚重的質感。

  在組畫中間的一幅,馮(feng) 遠特地留下了大片空白。奔流的黃河淩空傾(qing) 瀉而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雄渾意象在軍(jun) 民同心的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中,留給觀者無窮的遐想空間。

  距離畫作《保衛黃河三部曲》誕生已經過去了三十餘(yu) 年,我們(men) 仿佛能再一次聽到民族不屈精神的嘹亮歌聲——那裏有大地悲壯的嗚咽、有黃河奔騰的咆哮、也有浴血勝利的凱歌。

奔騰不息黃河之水

抗戰精神永續傳(chuan) 承

  驚濤澎湃的黃河,記載著我們(men) 民族的年代,記載著在偉(wei) 大的抗日戰爭(zheng) 中,四萬(wan) 萬(wan) 同胞團結得如鋼似鐵。

  千百萬(wan) 民族英雄,為(wei) 了保衛祖國灑盡了他們(men) 的熱血;英雄的故事,就像黃河怒濤,像山嶽般地壯烈!今天,奔湧不息的大河,正在奏響新時代的澎湃樂(le) 章。

  《黃河大合唱》首演76年後,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ju) 行。這次盛大閱兵,組織抗戰老戰士方隊參閱,宣誓了中國人民維護和平的堅定決(jue) 心。

  在偉(wei) 大的抗日戰爭(zheng) 中,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讓我們(men) 共同銘記曆史所啟示的偉(wei) 大真理:正義(yi) 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黃河大合唱》還有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創作故事?畫作《保衛黃河三部曲》蘊含著畫家對民族精神怎樣的理解?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王鏞一起,了解《保衛黃河三部曲》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