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莊嚴(yan) 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麵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ge) 彪炳史冊(ce) 的人間奇跡!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中,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紮實苦幹、奮發作為(wei) ,以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的情懷,帶領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拔窮根、摘窮帽。

  其中,在太行山區,就有這麽(me) 一位林業(ye) 專(zhuan) 家——李保國。他數十年如一日,帶領當地百姓脫貧致富,被人們(men) 稱為(wei)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用科技之手把荒山禿嶺變成綠水青山

  李保國,河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我國農(nong) 業(ye) 科研工作者的典型代表。

  1981年,為(wei) 響應黨(dang) 和國家號召,用科技幫助農(nong) 民致富,23歲的李保國作為(wei) 首批課題攻關(guan) 組成員走進了太行山。

  當他來到邢台市前南峪村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前南峪村到處都是光禿禿的石頭山,土層薄、不涵水,種植的樹木基本很難存活。

  為(wei) 了解決(jue) 土質問題,李保國每天起早貪黑跑遍了山上的溝溝坎坎,還挑燈夜讀,分析數據,終於(yu) 在一遍遍摸索中發明了“深眼悶炮”技術,讓太行山從(cong) 此披上了綠裝。

  經過開發治理,前南峪村的樹木成活率由10%提高到了90%。

  李保國作為(wei) 一線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幹脆就把家安在了太行山區。

  為(wei) 了研究課題,他常年起早貪黑,上山考察,餓了就用饃加白開水當飯。初次見到李保國的人,看不出他和當地百姓有什麽(me) 區別。

  “讓農(nong) 民親(qin) 近科技、掌握科技,農(nong) 業(ye) 科技工作者先要學會(hui) 當農(nong) 民。”

  ——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李保國

  李保國曾經不止一次說過:“我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幹了兩(liang) 件事,一是把我變成農(nong) 民,二是把越來越多的農(nong) 民變成‘我’。”當然,他推行這一係列技術時,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數十年來,李保國先後培訓太行山、燕山貧困地區農(nong) 民數十萬(wan) 人次,標準化林業(ye) 技術累計推廣麵積1000多萬(wan) 畝(mu) 。

  在李保國的指點下,2010年,崗底村191名果農(nong) 獲得了國家頒發的果樹工證書(shu) ,成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農(nong) 民“持證下田”的村莊。

  由於(yu) 長年累月的高強度勞作,李保國的健康多次亮起了紅燈。2016年4月10日淩晨,他突發心髒病再也沒有醒過來。

  2017年,為(wei) 表現李保國帶領太行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事跡,歌頌他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畫家郭健濂、褚朱炯、井士劍共同創作了油畫《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

  把我變成農(nong) 民 把農(nong) 民變成我

   這幅油畫作品,分為(wei) 上下兩(liang) 部分,分別是太行山脈和果園。

  左側(ce) 果園輪廓向下的弧線如同打開了一個(ge) 窗口,重點突出了高聳的山峰。

  人物則集中在畫麵的右側(ce) ,使畫麵的左右配比達到了均衡,更加強調了主題中太行山的元素,也讓人物和大山產(chan) 生了一種微妙的內(nei) 在聯係。

  畫麵中李保國拿著剪枝鉗舉(ju) 起手臂,形成了畫麵的高點和觀眾(zhong) 視覺的中心。

  在李保國的麵部,畫家用明暗不等的棕黃色小色塊著色,生動地呈現出一位陽光之下皮膚黝黑、專(zhuan) 注質樸的果農(nong) 形象。

  畫作中無論男女老少,無一例外地把目光投向李保國手上的動作,專(zhuan) 注認真地學習(xi) 。

  最左側(ce) 正在從(cong) 樹枝上摘采蘋果的婦女,她高舉(ju) 手臂的姿勢也與(yu) 李保國相呼應,表現了科技興(xing) 農(nong) 的開路人與(yu) 脫貧致富的山區農(nong) 民之間密不可分的關(guan) 係。

  蹲在地上的藍衣農(nong) 民手提籃子,在籃子裏和臨(lin) 近樹枝上的蘋果上都出現了橙黃色,像是給蘋果鍍上了一層閃亮的金色,與(yu) 提籃農(nong) 民燦爛的笑容自然呼應。

  而他藍色衣服上的幾處不同純度的金色,也讓人感受到他正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之中,烘托出豐(feng) 收的喜悅氛圍。

  2017年,郭健濂等三位畫家接到了為(wei) 新時代勞模李保國畫像的創作任務。

  他們(men) 查閱了許多資料,發現李保國在太行山幾十年的奉獻中,每一個(ge) 事跡都非常感人。究竟該如何選取最能體(ti) 現人物精神的場景呢?

  三位畫家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終於(yu) 在2017年9月完成了這幅油畫的繪製。

  太行山花已爛漫

  愚公精神永流傳(chuan)

  李保國俯下身子為(wei) 群眾(zhong) 脫貧覓出路,用科技把荒山禿嶺留給曆史,把綠水青山留給未來,努力做出了無愧於(yu) 時代的業(ye) 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大批無私奉獻的農(nong) 業(ye) 科技工作者,甘於(yu) 吃苦、勇於(yu) 創新。他們(men) 在農(nong) 業(ye) 科研和推廣中孜孜探索,在脫貧攻堅中建功立業(ye) ,大力實施科技興(xing) 農(nong) 、促進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增效、帶動農(nong) 民增收致富。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向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書(shu) 寫(xie) 嶄新的時代篇章!

  李保國在推行新技術時還遇到哪些難題 ?畫作《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中有哪些獨特的巧思?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於(yu) 洋一起,了解《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