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2月1日,農(nong) 曆除夕。湖南省醴陵縣城外的小路上,毛澤東(dong) 正疾步前行,他要到南鄉(xiang) 東(dong) 富寺進行一項重要考察。

  這次考察對當時的中國革命來說,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yi) 呢?

對土豪劣紳的政權和武裝

就是要連根撬

  1926年7月,北伐軍(jun) 正式誓師北上,一路勢如破竹。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工農(nong) 運動給了北伐軍(jun) 極大支援。

  在廣東(dong) ,省港罷工委員會(hui) 組織了運輸隊、宣傳(chuan) 隊、衛生隊隨軍(jun) 北上。在湖南,農(nong) 民自衛軍(jun) 直接參加戰鬥。

  農(nong) 民運動的鬥爭(zheng) 矛頭直指土豪劣紳、不法地主、貪官汙吏、各種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統治製度,引發了土豪劣紳、封建軍(jun) 閥和國民黨(dang) 右派的恐慌。他們(men) 攻擊汙蔑農(nong) 民運動是“痞子運動”“惰民運動”,叫嚷農(nong) 民運動“糟得很”。

  麵對風起雲(yun) 湧的農(nong) 民運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內(nei) 也出現了不同意見。部分人指責湖南工農(nong) 運動“過火”,而另一部分則支持農(nong) 民運動。麵對黨(dang) 內(nei) 黨(dang) 外對於(yu) 農(nong) 民運動的爭(zheng) 論,毛澤東(dong) 決(jue) 定實地考察,用事實說話!

  自1927年1月4日開始,毛澤東(dong) 深入湖南湘潭、湘鄉(xiang) 、衡山、醴陵、長沙五縣農(nong) 村,走過700多千米的鄉(xiang) 村道路,曆時32天。

  毛澤東(dong) 發現,祠堂成了農(nong) 民協會(hui) 的會(hui) 址。農(nong) 民協會(hui) 組織農(nong) 民修塘、修壩、辦農(nong) 民夜校,賭錢和抽鴉片煙則被禁止。還有一些地方,農(nong) 民協會(hui) 領導農(nong) 民進行了破除迷信、反對鄉(xiang) 紳惡霸的行動。

  與(yu) 此同時,毛澤東(dong) 廣泛地接觸和訪問廣大群眾(zhong) ,獲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在考察的過程中毛澤東(dong) 都看到了什麽(me) ,聽到了什麽(me) 呢?

  考察結束以後,毛澤東(dong) 揮筆疾書(shu) 。最終,兩(liang) 萬(wan) 多字的《湖南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正式問世。

  在曆史的緊要關(guan) 頭,《湖南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為(wei) 革命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動了農(nong) 村大革命運動的繼續發展。

  毛澤東(dong) 在此後做了大量的調查並親(qin) 自撰寫(xie) 調查報告,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等著名論斷。毛澤東(dong) 的調查研究思想,作為(wei) 寶貴精神財富載入黨(dang) 的史冊(ce) 。

  1970年,畫家林墉以毛澤東(dong) 在湖南深入群眾(zhong) 調查研究、考察農(nong) 民運動為(wei) 主題,創作出了中國畫作品《好得很——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

與(yu) 群眾(zhong) 站在一起

見證巨大變革

  中國畫作品《好得很——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展現的是毛澤東(dong) 與(yu) 農(nong) 民群眾(zhong) 站在一起的群像,生動傳(chuan) 神地反映了毛澤東(dong) 同誌提出的農(nong) 民運動“好得很”這一鮮明觀點。

  高舉(ju) 旗幟的農(nong) 民群眾(zhong) 向心式環繞在高台上下,有力突出了毛澤東(dong) 同誌的核心領導地位。青年毛澤東(dong) 英姿挺拔,目光如炬,表現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廣闊的理想胸懷。毛澤東(dong) 肅穆靜立的姿態也與(yu) 周圍農(nong) 民歡欣鼓舞的動態形成了靜與(yu) 動的反差,使得中心位置上的主要人物更加突出。

  毛澤東(dong) 身邊有背著大刀的農(nong) 民幹部,或高舉(ju) 旗幟或手挽銅鑼的青年農(nong) 友,還有麵露幸福笑容的農(nong) 家少年。

  這些人物的畫法更加寫(xie) 意,細筆勾出輪廓,衣著以大筆皴擦、渲染,表現出農(nong) 民質樸無華的氣質。

  曾經地主豪紳門前的石獅被推倒,並被青年農(nong) 民踩在腳下,而人們(men) 身後已經掛上了“農(nong) 民協會(hui) ”的牌匾,反映出農(nong) 民運動正蓬勃發展,農(nong) 村的革命形勢發生巨大變革的曆史情形。

  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隊伍從(cong) 遠處一直延伸到台下,鋤頭鐮刀的農(nong) 會(hui) 旗幟在其中高高招展飄揚,如同起伏洶湧的浪潮,又像翻騰欲飛的巨龍,象征著農(nong) 民運動無法抑製的高漲熱情和蓬勃勢頭。

  畫作四周有序分布著此起彼伏的漫卷紅旗,讓畫麵豐(feng) 富而熱烈。

  每一個(ge) 農(nong) 民的臉上都洋溢著巨大喜悅。畫家以雄健率直的筆墨色彩創造出既迥於(yu) 傳(chuan) 統又不流於(yu) 平庸的宏大結構。

與(yu) 油畫放在一起

也毫不遜色

  畫家林墉,1942年生,廣東(dong) 潮州人,1966年畢業(ye) 於(yu) 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係,現為(wei) 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顧問、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他的代表作有《調查歸來》《百萬(wan) 雄師過大江》《宋慶齡》等。他以清新明麗(li) 的畫風著稱中國當代畫壇。

畫家林墉

  1969年2月,廣東(dong) 省廣州市成立農(nong) 民運動講習(xi) 所建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選調了一批優(you) 秀青年美術工作者參與(yu) 美術創作,當時27歲的林墉正是其中一員,他因此創作了《好得很——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這幅作品。

  為(wei) 了還原毛澤東(dong) 考察湖南農(nong) 民運動的情節,林墉找來原著,邊讀邊畫。他對這幅畫作的目標是,中國畫人物創作要與(yu) 油畫放在一起而不遜色。

  為(wei) 此他用素描方法先畫出多個(ge) 樣稿,利用筆觸細節,逐漸豐(feng) 富人物形象。

  由於(yu) 畫麵中,紅色應用居多,怎樣才能讓紅色錯落分布,並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chong) 擊力呢?林墉遇到了巨大的挑戰。

  幾經打磨,林墉於(yu) 1970年最終創作完成了中國畫《好得很——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推動全黨(dang) 大興(xing) 調查研究之風。

  廣大黨(dang) 員幹部紛紛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到車間碼頭、田間地頭、市場社區,察民情、訪民意、問良策,為(wei) 促改革、謀發展摸清底數、號準脈搏打下了堅實基礎。

  深入群眾(zhong) 、心係民生,這是人民至上的深情;刨根問底、破解難題,這是攻堅克難的雄心。

  當前,廣大黨(dang) 員幹部崇尚實幹、精準發力,推動黨(dang) 中央大政方針和決(jue) 策部署落地生根,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不斷推向前進!

  毛澤東(dong) 在考察的過程中還有哪些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畫作《好得很——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還有哪些創作巧思?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於(yu) 洋一起,了解《好得很——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