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空間站的管理控製中心,也是航天員生活的主要場所。
2021年6月17日,核心艙迎來了它的第一批“訪客”,三名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一飛衝(chong) 天 圓夢太空
2021年4月29日上午,一尾耀眼的金光劃過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上空,中國空間站的第一個(ge) 艙段——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中國人太空家園的建設全麵展開。
飛天,這個(ge) 中華民族想象了數千年、布局了五十年、奮鬥了三十年的夢想,正在一步步成為(wei) 現實。
1992年,黨(dang) 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對我國尖端科技事業(ye) 的發展進行了全麵部署,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並確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是發射載人飛船。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wei) 成為(wei) 第一位造訪太空的中國人。
第二步就是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hui) 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
成功完成前兩(liang) 步之後,中國開始進入第三步:建造空間站。它可以讓航天員在太空中實現長期駐留。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華誕前夕,三名航天員從(cong) 浩瀚太空送來祝福:“祝偉(wei) 大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生日快樂(le) ,敬禮!”
航天員所處的天和核心艙是空間站的樞紐,也是航天員主要的生活場所,這裏所有用電都來自於(yu) 兩(liang) 側(ce) 的太陽能帆板。
核心艙後端,可以對接天舟貨運飛船。天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物資和推進劑的補給,同時運走空間站裏產(chan) 生的廢棄物。
核心艙前端的節點艙有多個(ge) 對接口,這裏可以對接神舟載人飛船,航天員就是從(cong) 這裏往返空間站。節點艙的頂部是航天員進行出艙活動的地方。
未來,節點艙左右兩(liang) 側(ce) 還可以對接兩(liang) 個(ge) 實驗艙。空間站會(hui) 像搭積木一般不斷擴展,最終建成一個(ge) 中國人自己的、完整的“天宮”空間站。
載人航天,見證了中華民族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也見證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圓夢之旅。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站再一次迎來了它的“訪客”。翟誌剛、王亞(ya) 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進駐天和核心艙,開啟為(wei) 期6個(ge) 月的太空之旅。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1次飛行任務,至此,中國已將13位航天員順利送入太空。
浩瀚的宇宙不僅(jin) 有著壯觀的景色,更為(wei) 各種科研實驗提供了地球上極其難得的環境。
2016年,我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中成功種出生菜,探索植物在太空生長的規律;
開展太空養(yang) 蠶實驗,六隻蠶寶寶順利吐絲(si) 結繭。
除此之外,航天員還參與(yu) 了多項醫學實驗,這些實驗為(wei) 探索太空長期生活提供了珍貴的數據。
載人航天帶動了一大批產(chan) 業(ye) 的發展,生活中很多常見的東(dong) 西,比如微波爐、條形碼、ICU病房等,最早都來自航天技術的轉化。
未來,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wei) 國家級太空實驗室,為(wei) 人類科技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 也許未來有一天,人類將真正迎來星際遠航的時代,我相信到那時,中國‘天宮’的故事,必將作為(wei) 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個(ge) 裏程碑,被永遠銘記。”
——航天專(zhuan) 家 楊宇光
工筆細彩 再現“飛天”瞬間
2021年,大型工筆畫作品《飛天圓夢》問世,展現了從(cong) 飛天夢到中國夢的偉(wei) 大跨越。
畫家以中國傳(chuan) 統壁畫多聯組畫的形式,塑造了作畫時進入太空的11位航天英雄。
左圖四人行軍(jun) 禮代表即將出征。上半部分在太空艙的是楊利偉(wei) ,他是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
右圖四人揮手致意代表著凱旋。上半部分王亞(ya) 平等三人再現了太空授課的場景。
中間部分的浩瀚宇宙,展現了航天員翟誌剛第一次出艙的經典時刻。
神舟九號飛船和天宮一號成功對接的完美瞬間,寓意著中國日益騰飛的航天技術和航天成就。
這件作品以灰藍色調貫穿三幅畫麵,構成表現浩瀚宇宙的主色調。
在黑白墨筆的襯托下,航天員溫潤的膚色和左臂上鮮紅的國旗,映襯出他們(men) 自豪而堅毅的精神麵貌。
畫家精準描繪了航天員的形象、航天器內(nei) 部複雜機械結構等細節,包括各種航天標識、航天員的服飾、氣壓表等,這些都使觀者對於(yu) 這一史詩曆程獲得了身臨(lin) 其境般的真切體(ti) 驗。
丹青禮讚輝煌 刻畫細入毫芒
近30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寫(xie) 就了一部人類探索宇宙的絢麗(li) 史詩。每一個(ge) 重大節點,都是鐫刻在中國人記憶中難忘的瞬間。
如何將這些精彩的飛天時刻濃縮在一幅畫作中?畫家安佳決(jue) 定采用三聯組畫的形式,將當時進入太空的11位航天員囊括其中,並以纖毫畢現的描摹,細膩寫(xie) 實的工筆畫,呈現出科學的精確與(yu) 嚴(yan) 謹。
安佳搜集了近千張航天員照片,為(wei) 每位航天員畫了十多幅草稿,精心選擇最能展現個(ge) 人形象的獨特瞬間。
為(wei) 了保證科學細節嚴(yan) 謹無誤,就連一塊小小的氣壓表,安佳也不惜費盡周折,找來實物的照片,細細描摹。
曆經8個(ge) 月時間,這張長達6米的畫卷徐徐鋪展,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e) 的壯麗(li) 圖景躍然紙上。
星辰大海 永不止步
未來,“天和”還將在太空中靜候兩(liang) 個(ge) 實驗艙的陸續來訪,共同完成中國“天宮”空間站的組裝建造。
按計劃,它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我們(men) 期待,中國空間站能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為(wei) 人類科技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航天一次次勇攀高峰的探索成就,書(shu) 寫(xie) 了人類文明發展曆程中的驚鴻之筆。
九霄逐夢再問天,闊步強國新征程。中國航天,將為(wei) 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中國載人航天還有哪些激動人心的瞬間?畫作《飛天圓夢》還有哪些獨特的細節?
讓我們(men) 跟隨航天專(zhuan) 家楊宇光、美術評論家於(yu) 洋一起,了解《飛天圓夢》背後的故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