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江西兩(liang) 省交界之處,雄偉(wei) 綿延的羅霄山脈縱貫南北。1927年9月,一支部隊正在山間崎嶇的小路上艱難前行。
這支隊伍就是由毛澤東(dong) 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yi) 的部隊。在秋收起義(yi) 遇挫後,部隊人員從(cong) 五千多人銳減至千餘(yu) 人。連續的失敗和長途行軍(jun) ,讓隊伍中很多人對革命前途感到迷茫。在這危急關(guan) 頭,毛澤東(dong) 將如何力挽狂瀾,帶領這支瀕臨(lin) 潰散的部隊走出困境呢?
黨(dang) 指揮槍 支部建在連上
秋收起義(yi) 遭到嚴(yan) 重挫折後,毛澤東(dong) 當機立斷,決(jue) 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nong) 村中去堅持武裝鬥爭(zheng) ,發展革命力量。
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義(yi) 部隊來到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這裏群山環抱,追敵已被擺脫。自起義(yi) 以來,工農(nong) 革命軍(jun) 得到了難得的休整機會(hui) 。
當晚,在一家名叫泰和祥的雜貨鋪裏,毛澤東(dong) 主持召開了中共前敵委員會(hui) 擴大會(hui) 議,一次照亮軍(jun) 隊建設前路的會(hui) 議開始了。
麵對當時秋收起義(yi) 的部隊出現的危急狀況,毛澤東(dong) 會(hui) 做出怎樣的決(jue) 定呢?
毛澤東(dong) 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讓這支瀕臨(lin) 潰散的軍(jun) 隊真正凝聚起戰鬥力。他認為(wei) 隻有加強隊伍中黨(dang) 的建設,從(cong) 組織上確保黨(dang) 對革命力量絕對領導,才能打造一支新型的革命軍(jun) 隊。這是建設無產(chan) 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jun) 隊的重要開端。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 江英
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的這間雜貨鋪裏,毛澤東(dong) 主持召開了中共前敵委員會(hui) 擴大會(hui) 議,決(jue) 定對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的主要內(nei) 容是:
第一, 將已經不足一千人的部隊縮編為(wei) 一個(ge) 團。改編時,毛澤東(dong) 宣布願留則留,願走的發給路費,將來願意回來還歡迎;
第二, 在部隊內(nei) 部實行民主製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樣,官長不準打罵士兵;
第三,全軍(jun) 由黨(dang) 的前敵委員會(hui) 統一領導。各級部隊分別建立黨(dang) 的組織,班排設小組,支部建立在連隊上,營、團建立黨(dang) 委。部隊的一切重大問題都必須經過黨(dang) 組織集體(ti) 討論決(jue) 定。
三灣改編半個(ge) 月後的一個(ge) 夜晚,毛澤東(dong) 在紅一連親(qin) 自組織發展了六名新黨(dang) 員,建立了人民軍(jun) 隊第一個(ge) 連隊黨(dang) 支部。六名工農(nong) 士兵骨幹跟著毛澤東(dong) 舉(ju) 起了右拳,宣誓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這六名黨(dang) 員中,其中兩(liang) 位為(wei) 開國上將陳士榘、開國中將賴毅。
黨(dang) 對軍(jun) 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製度,發端於(yu) 南昌起義(yi) ,奠基於(yu) 三灣改編,定型於(yu) 古田會(hui) 議,是人民軍(jun) 隊完全區別於(yu) 一切舊軍(jun) 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you) 勢。正如毛澤東(dong) 所說:“紅軍(jun) 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ge) 重要原因。”
三灣改編提出了三項措施,改變了舊式軍(jun) 隊的習(xi) 氣和農(nong) 民自由散漫的作風,這是一個(ge) 需要有極大魄力才能實行的、了不起的改革。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 江英
經過三灣改編,起義(yi) 軍(jun) 的麵貌煥然一新。不久後,這支部隊到達井岡(gang) 山,開啟了新的征程。支部建在連上,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槍林彈雨中作出的生死抉擇,更是人民軍(jun) 隊血脈賡續的勝戰基因。
1977年,畫家高泉創作了油畫《支部建在連上》,再現了三灣改編的曆史瞬間。
一盞油燈 照亮前進征程
油畫《支部建在連上》對毛澤東(dong) 形象的刻畫,有別於(yu) 以往突出領袖偉(wei) 岸形象的常規畫法。畫麵采用圍坐式的構圖方式,身著灰色軍(jun) 裝的毛澤東(dong) 與(yu) 戰士群眾(zhong) 同坐在一起,神態平易而親(qin) 切。
一盞油燈作為(wei) 光源,照亮了每個(ge) 人的臉龐,不僅(jin) 烘托出夜晚的氣氛,同時強烈的光影對比也讓毛澤東(dong) 成為(wei) 了整幅畫麵最明亮、最醒目的人物。
畫作右上角豎立的黨(dang) 旗,在油燈的照射下顯得色澤鮮豔飽滿,更增添了神聖莊嚴(yan) 的氣氛。
與(yu) 毛澤東(dong) 進行目光交流的是一位纏著白色頭巾的農(nong) 民,手臂撐著膝蓋、身體(ti) 微微前傾(qing) 的坐姿,體(ti) 現著聆聽毛澤東(dong) 講話時的認真和專(zhuan) 注。
畫麵右端的兩(liang) 位戰士雖然處於(yu) 前景的位置,但卻因為(wei) 逆光而成為(wei) 了畫麵中最暗的人物,清晰的黑色輪廓和周圍的光亮形成了強烈對比。
桌子上有一張寫(xie) 有入黨(dang) 誓詞的紅紙,鮮豔的黨(dang) 旗和誓詞點出了畫麵的主題,隱喻著黨(dang) 對革命的絕對領導。
《支部建在連上》的創作者高泉1961年畢業(ye) 於(yu) 中央美院油畫係,曾任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美術創作室主任。主要作品有《過草地》《北上》《支部建在連上》等。
三灣改編年代久遠,沒有照片資料可供參考,這對畫家高泉的造型能力是一個(ge) 巨大的考驗。
《支部建在連上》這張畫,你到哪去找現場照片呢?隻能用自己想象的方式表現出來。
——高海蘭(lan) (高泉之女)
沒有圖像參考,又要讓畫作栩栩如生、還原曆史真實。高泉日積月累的寫(xie) 生,為(wei) 他的創作提供了豐(feng) 厚滋養(yang) 。
高泉畫的速寫(xie) 圖
他走到哪兒(er) 畫到哪兒(er) ,隻要有一點點時間,條件允許,他就畫小速寫(xie) ,為(wei) 創作積攢一些素材。
——高海蘭(lan) (高泉之女)
在山東(dong) 威海一座以高泉的名字命名的藝術博物館裏,有一件高泉生前收藏的油燈尤為(wei) 特別。
油燈,成為(wei) 《支部建在連上》這幅畫作中最高光之處,它分隔開明與(yu) 暗,塑造出光與(yu) 影,圍坐四周的戰士們(men) 麵向毛澤東(dong) ,麵向光明,定格了三灣改編的曆史瞬間。
真理之樹常青 人民軍(jun) 隊踏上新征程
油畫《支部建在連上》生動地再現了三灣改編這一重大曆史事件。畫作當中的這盞油燈,它微弱的光芒照亮了漆黑的雜貨鋪,而它所象征的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人民軍(jun) 隊前進的征程。
這盞油燈曆經風雨,穿越時空,如今被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中。
物換星移,三灣村口的這株古楓依舊樹影婆娑、枝繁葉茂。當年正是在這株楓樹下,毛澤東(dong) 在啟程前向部隊發表了鼓舞人心的講話。
一支中國曆史上從(cong) 未有過的革命武裝,在這株楓樹下啟程,開赴羅霄山之腹的井岡(gang) 山。
九十多年過去了,從(cong) 這棵楓樹下啟程的人民軍(jun) 隊矢誌不渝,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jun) 隊踏上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新征程。推進強軍(jun) 事業(ye) ,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dang) 對軍(jun) 隊的絕對領導,這是人民軍(jun) 隊永遠不能變的軍(jun) 魂、永遠不能丟(diu) 的命根子。
風勁帆滿海天遠,雄師闊步新征程。黨(dang) 領導的人民軍(jun) 隊正在奮力實現建軍(jun) 一百年奮鬥目標,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三灣改編背後還有哪些不為(wei) 人知的細節?畫作《支部建在連上》如何生動再現偉(wei) 大曆史瞬間?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江英、美術評論家徐裏一起,了解《支部建在連上》背後的故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