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2月6日,兩(liang) 位年輕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被押赴廣州紅花崗刑場。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們(men) 轉頭深情望向彼此,大聲向世人宣布:“我們(men) 要舉(ju) 行婚禮了,讓反動派的槍聲來作為(wei) 結婚的禮炮吧!”

  他們(men) 視死如歸、真摯感人的革命愛情,感動無數國人,被稱為(wei) “刑場上的婚禮”。

  這兩(liang) 位年輕人分別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周文雍和陳鐵軍(jun) 。

周文雍和陳鐵軍(jun)

  烈士周文雍,1905年8月出生於(yu) 廣東(dong) 開平,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烈士陳鐵軍(jun) ,1904年出生於(yu) 廣東(dong) 佛山,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革命不低頭 血色真浪漫

  1927年,根據上級的指示,周文雍和陳鐵軍(jun) 兩(liang) 人偽(wei) 裝成夫妻開展地下工作。就這樣,共同的理想信念將這兩(liang) 個(ge) 年輕人的命運緊緊聯係在了一起。

  經過了生死考驗之後,兩(liang) 人產(chan) 生了真摯的感情。但是麵對當時嚴(yan) 酷的鬥爭(zheng) 環境,為(wei) 了革命的事業(ye) ,他們(men) 隻能把這份感情深深地藏在心底。

  1927年12月11日,震驚中外的廣州起義(yi) 爆發。由於(yu) 遭到中外反動勢力的瘋狂鎮壓,廣州起義(yi) 宣告失敗。周文雍率領部分起義(yi) 武裝撤出廣州,輾轉到達香港。

  1928年1月,根據上級的指示,周文雍與(yu) 陳鐵軍(jun) 返回了廣州,重建黨(dang) 的機關(guan) 。為(wei) 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他們(men) 再次扮演夫妻。然而不幸的是,由於(yu) 叛徒出賣,周文雍與(yu) 陳鐵軍(jun) 被敵人逮捕。

  鐵窗受嚴(yan) 刑 矢誌終不渝

  在監獄裏,兩(liang) 位年輕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受盡了酷刑,但他們(men) 始終都沒有向敵人低頭。

  敵人強迫周文雍寫(xie) “自首書(shu) ”,周文雍接過筆來,在監獄的牆壁上寫(xie) 下了:“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

  而陳鐵軍(jun) 和周文雍一樣,鐵骨錚錚,始終不肯透露黨(dang) 的秘密。

  麵對這對堅貞不屈的革命伉儷(li) ,敵人無計可施,決(jue) 定判處他們(men) 死刑。

  死刑前,早已做好犧牲準備的周文雍向敵人提出一個(ge) 要求,那就是與(yu) 妻子陳鐵軍(jun) 拍一張合影照。

  “這對革命伴侶(lv) ,用自己的愛和信仰,在百年黨(dang) 史中書(shu) 寫(xie) 了不朽的、極致浪漫的一頁。”

——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 馬沈

  1928年2月6日,敵人把周文雍和陳鐵軍(jun) 押到紅花崗刑場。途中,他們(men) 慷慨激昂地高呼口號,表現出共產(chan) 黨(dang) 人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周文雍、陳鐵軍(jun) 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停在了這一刻,但是他們(men) 堅貞的愛情卻像怒放的木棉花一般盛放。他們(men) 崇高的理想與(yu) 信念凝結成了穿越時光的精神坐標,永遠激勵著後人!

  2009年,畫家王明明、蔡玉水根據周文雍、陳鐵軍(jun) 悲壯的革命愛情故事,創作完成了國畫《刑場上的婚禮》。作品一經問世即引起強烈反響。

  堅韌不屈服 信仰生無畏

  國畫《刑場上的婚禮》將寫(xie) 實的繪畫風格與(yu) 簡潔肅穆的水墨語言巧妙地結合,畫家將二人為(wei) 了崇高的信仰不畏犧牲的精神以及浪漫的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畫麵中,人物輪廓清晰,用筆果斷。從(cong) 周文雍緊握鐵鐐的拳頭和艱難分立的雙腿,可以想象他所經受的磨難,更能感受到他內(nei) 心堅韌不屈的信念。

  在周文雍的身後,陳鐵軍(jun) 攙扶著他,身體(ti) 微向前傾(qing) ,右手扶在他的臂膀上,臉輕輕靠向周文雍,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浪漫的真情。

  畫家在環境描繪上處理得簡潔抽象又富有深意,大麵積的留白營造出一種既悲情又聖潔的氛圍。背景中幹筆皴擦製造出的風感,為(wei) “刑場上的婚禮”奏響了悲壯的序曲。

  畫麵中,零星散落的紅色木棉花瓣,營造出一種讓人震撼的浪漫。紅色既是黨(dang) 和革命的象征,又是對革命誌士揮灑熱血的讚頌,更是對刑場上周文雍、陳鐵軍(jun) 超越生死的美好愛情的謳歌。

  合力齊創作 表浪漫情懷

  2006年,畫家王明明先生和蔡玉水先生接到了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主辦的“國家重大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創作任務。

畫家蔡玉水和王明明

  如何用繪畫這一方式創作這個(ge) 主題,成為(wei) 兩(liang) 位畫家在藝術構思中最大的難題。

  兩(liang) 位畫家用了近四年的時間完成了《刑場上的婚禮》這幅作品。該作品後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錚錚鐵骨英雄樹,火紅爛漫英雄花。周文雍、陳鐵軍(jun) 兩(liang) 位烈士對革命事業(ye) 的赤膽忠心,成為(wei) 令後人景仰的一座精神豐(feng) 碑。

  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共產(chan) 黨(dang) 人獨有的浪漫情懷,穿越曆史的時空依然滾燙。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青年以先烈的精神遺產(chan) 為(wei) 路標,在改革攻堅一線頑強拚搏,在脫貧攻堅戰場甘於(yu) 奉獻,在戍邊衛國的堅守中無怨無悔。廣大青年正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逐夢前行,為(wei) 新時代譜寫(xie) 更加壯麗(li) 的青春之歌。

  這對革命伉儷(li) 經曆了怎樣的生死考驗?畫作《刑場上的婚禮》又是如何抒寫(xie) 悲壯詩篇的?

  讓我們(men) 跟隨中共黨(dang) 史專(zhuan) 家馬沈、美術評論家劉萬(wan) 鳴一起,了解《刑場上的婚禮》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