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卡塔爾首都多哈,當地時間11月10日18時34分,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jue) 定。一個(ge) 月後,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曆史意義(yi) 的一件大事,也是進一步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契機。

  這一刻,中國人民已經期盼了15年。

  為(wei) 什麽(me)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花15年之久?在這個(ge) 過程中,中國又麵臨(lin) 過哪些挑戰?

  世貿組織的前身是成立於(yu) 1947年的關(guan) 稅和貿易總協定,中國是關(guan) 貿總協定最早的23個(ge) 締約國之一。為(wei) 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1986年7月,中國政府申請恢複我國關(guan) 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並開始同締約國各方進行談判。

  1993年底,江澤民同美國總統克林頓舉(ju) 行會(hui) 晤時,闡明了中國處理“複關(guan) ”問題的三項原則:第一,關(guan) 貿總協定是一個(ge) 國際性組織,如果沒有中國這個(ge)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參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國要參加,毫無疑問是作為(wei) 發展中國家參加;第三,中國加入這個(ge) 組織,其權利和義(yi) 務一定要平衡。

  中國希望“複關(guan) ”,但卻不能放棄自己的底線。在談判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這些指導原則。

  1994年,在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guan) 稅和貿易總協定的前一年,中國已經非常接近“複關(guan) ”的目標。但由於(yu) 美國等少數締約方缺乏誠意、蓄意阻撓、漫天要價(jia) ,中國“複關(guan) ”未果。

  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關(guan) 稅和貿易總協定,中國“複關(guan) ”談判,轉為(wei) “入世”談判,開始與(yu) 世貿組織成員國逐一進行拉鋸式的雙邊談判,其過程跌宕起伏。其中,中美談判進行了多達25輪,影響最大,也最艱難。

  1999年11月10日,最後的談判在北京進行。在中美“入世”協議談判的最後階段,中方的底線距離美國要價(jia) 仍很遙遠。時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斯珀林虛張聲勢地拍桌子,站起來威脅中國談判代表團“永遠也加入不了世界貿易組織!”對於(yu) 美方談判代表的這種威脅,中國談判代表團態度堅決(jue) ,堅守原則,頂住了壓力。

  經過六天六夜的艱苦談判,中美之間這場最關(guan) 鍵的戰役取得雙贏的結果。1999年11月15日下午4點,中美雙方代表在北京簽署了兩(liang) 國關(guan) 於(yu)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市場準入協議。

  到2001年9月,中國完成了與(yu) 世貿成員的所有雙邊市場準入談判。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wei) 第143個(ge) 成員。

  中國入世後,中國政府全麵履行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承諾。在2002年入世後的第一年即大幅調低了53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guan) 稅。關(guan) 稅總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

  中國建立健全知識產(chan) 權法律法規,與(yu) 多個(ge) 國家建立知識產(chan) 權工作機製,構建起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國情的知識產(chan) 權法律體(ti) 係。

  融入世界經濟是曆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yu) 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遊泳,如果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麵,總有一天會(hui) 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國勇敢地邁向世界市場。

  實踐證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yu) 製定規則和競爭(zheng) 的有利位置,從(cong) 而打開了對外開放的新天地,得到更為(wei) 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推動經濟體(ti) 製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