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這些畫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然而,當畫麵定格、截圖、放大,你會(hui) 發現接受檢閱的飛機、坦克型號五花八門。如此隆重的開國大典,為(wei) 什麽(me) 連統一的裝備都沒有?

  原來,受閱部隊裝備主要是繳獲的雜牌武器,來自24個(ge) 國家的98家工廠。後來有人將開國大典閱兵式說成是“萬(wan) 國牌武器展覽會(hui) ”似乎也並不為(wei) 過。

  毛澤東(dong) 後來說:現在我們(men) 能造什麽(me)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經過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同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較量,改變我國工業(ye) 落後狀況的要求顯得尤其緊迫。為(wei) 此,黨(dang) 中央做出了優(you) 先發展重工業(ye) 的決(jue) 策,要求首先保證重工業(ye) 和國防工業(ye) 的基本建設,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jue) 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強國家工業(ye) 基礎與(yu) 國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

  1953年元旦,《人民日報》的社論中出現這樣一段話:“工業(ye) 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yi) 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人們(men) 還聽到了一個(ge) 新名詞——“第一個(ge) 五年計劃”。

  但是,對於(yu) 剛剛從(cong) 戰爭(zheng) 硝煙中走出來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來說,怎樣編製國家建設計劃,完全是一件陌生的事。

  1952年8月,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來到莫斯科。此次訪蘇的一項重要議程就是征詢蘇聯政府對我國“一五”計劃的建議,並商談援助建設的具體(ti) 方案。

  以蘇聯為(wei) 主要學習(xi) 對象,自力更生為(wei) 主,爭(zheng) 取外援為(wei) 輔,這是在西方世界敵視和封鎖下的新中國,唯一可行的選擇。

  邊計劃、邊執行、邊修正,就在參與(yu) 編製計劃工作的幹部們(men) 不分晝夜地測算計劃數據的同時,國內(nei) 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已經熱氣騰騰地鋪展開來。

  在長春,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製造廠舉(ju) 行奠基儀(yi) 式。

  在鞍山,1953年12月,鞍山鋼鐵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煉鐵爐舉(ju) 行開工生產(chan) 典禮。包頭、武漢的大型鋼鐵企業(ye) 先後開始施工。

  為(wei) 生產(chan) 出新中國第一輛汽車,長春汽車製造廠技術人員自製的汽車零部件有2335種,各種工裝、非標圖紙達10多萬(wan) 張,描圖員就有100多人。就是靠著工人們(men) 你追我趕不服輸的幹勁兒(er) ,1956年7月13日,在一汽建廠3周年的前兩(liang) 天,由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第一輛汽車——CA10型解放牌卡車終於(yu) 駛下了裝配線,C指的是中國,也是長春的首字母,而A代表第一的含義(yi) 。

  從(cong) 這一天起,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曆史結束了,人們(men) 熱情洋溢的歌唱著收獲成果的時刻。

  “五十歲的老司機我笑臉揚啊,盼星星盼月亮啊,盼的那個(ge) 國產(chan) 汽車真就出了廠。”

  在那個(ge) 火紅的年代裏,在縱橫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神州大地上,到處回響著的機械轟鳴聲、勞動號子聲和工具碰撞聲,交織成一曲豪邁昂揚的奮鬥者之歌。

  “一五”期間,麵對舊中國從(cong) 未見過甚至從(cong) 未想過的大規模工業(ye) 化建設,新中國的當家人們(men) 利用有限的資源,辦成了許多前人無法完成的大事。五年間,全國同時開展了一萬(wan) 多個(ge) 工礦建設單位的施工,蘇聯援建的156個(ge) 項目中有68個(ge) 全部或部分建成投產(chan) 。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工業(ye) 部門一個(ge) 個(ge) 建立起來,一大批工礦企業(ye) 在內(nei) 地興(xing) 辦,舊中國重工業(ye) 過分落後的麵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觀。到1957年底,第一個(ge) 五年計劃各項指標超額完成。

  風雷動,旌旗奮,起宏圖。從(cong) 一窮二白到捷報頻傳(chuan) ,中國人民艱難而又堅定地走著自己的路,用奮鬥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大業(ye) 奠基。

  1953年到1957年,“一五”計劃五年間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新中國迅速從(cong) 廢墟上站起來,為(wei) 我國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奠定了基礎,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