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20日至22日,短短3天時間,香港多家報紙、電視台和外國駐港新聞機構,發出數百篇有關(guan) 鄧小平外出視察的稿件。香港和世界的輿論為(wei) 什麽(me) 如此關(guan) 注鄧小平的一次視察呢?
隨著蘇聯解體(ti) 、東(dong) 歐劇變,社會(hui) 主義(yi) 在世界範圍內(nei) 的實踐陷入低潮。國內(nei) 有人對社會(hui) 主義(yi) 前途缺乏信心,對改革開放產(chan) 生懷疑,提出姓“社”還是姓“資”的疑問。中國究竟向何處去?作為(wei)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一舉(ju) 一動,自然牽動著世界的目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歲高齡的鄧小平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他一路走,一路看,發表了一係列重要談話。
與(yu) 八年前他看到的相比,深圳從(cong) 一個(ge) 大工地,變成了繁華都市。
時任深圳市委書(shu) 記李灝回憶:“小平同誌說,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擔心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深圳國貿大廈,高高聳立,直插雲(yun) 霄。深圳的建設者曾在這裏創下了“三天一層樓”的紀錄,成了“深圳速度”的象征。1月20日,鄧小平乘電梯登上160米高、53層的國貿大廈旋轉餐廳,俯瞰深圳全貌。
看著眼前中國最年輕的大都市,鄧小平談興(xing) 很濃。他提出“三個(ge) 有利於(yu) ”標準:要把是否有利於(yu) 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生產(chan) 力,是否有利於(yu) 增強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yu)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wei) 判斷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要繼續發展下去,要使人民生活繼續提高,他才會(hui) 相信你,才會(hui) 擁護你。
當年留下的現場影像,記錄了鄧小平那段著名的談話:“中國隻要不搞社會(hui) 主義(yi) ,不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不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死路。”
鄧小平精辟闡述了計劃和市場的關(guan) 係,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資本主義(yi) 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是解放生產(chan) 力,發展生產(chan) 力,消滅剝削,消除兩(liang) 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在關(guan) 鍵時刻,鄧小平為(wei) 中國的經濟體(ti) 製改革指明了方向。
時任《深圳特區報》副總編輯的陳錫添,作為(wei) 跟隨采訪的記者,見證並記錄了鄧小平視察深圳的全過程:‘’這個(ge) 照片是第二天小平同誌在國貿大廈聽李灝書(shu) 記的匯報,這個(ge) 就是我,我心裏很激動,我就感覺這是非比尋常的一件大事。”
1992年3月26日陳錫添撰寫(xie) 的《東(dong) 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誌在深圳紀實》長篇報道,在《深圳特區報》頭版發表,在社會(hui) 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3月30日新華社向海內(nei) 外全文播發此長篇報道,世界各國主要媒體(ti) 都紛紛轉載和播發。
東(dong) 方風來滿眼春。南方談話,使鄧小平一生的光輝業(ye) 績達到新的高度。它猶如一股強勁的東(dong) 風,從(cong) 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men) 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驅散了人們(men) 思想上的迷霧。
它是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又一個(ge)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shu) ,引領中國改革開放迎來又一個(ge) 明媚的春天。
1992年6月起,長江沿岸的5個(ge) 城市陸續對外開放。此後,其他17個(ge) 內(nei) 陸省會(hui) 城市及一些內(nei) 陸邊境城市也相繼對外開放。中國由此形成了沿海、沿江、沿邊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開放大格局。
1997年,黨(dang) 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wei) 黨(dang) 的指導思想寫(xie) 入黨(dang) 章。鄧小平理論開拓了馬克思主義(yi) 的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的開創之作,是黨(dang) 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ti) 智慧的結晶。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