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1949年3月13日毛澤東(dong) 的親(qin) 筆手稿。
手稿上,毛澤東(dong) 特別批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軍(jun) 旗上加上“八一”二字。
1927年8月1日,是南昌起義(yi) 發生的日子。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上,南昌起義(yi) 究竟有著怎樣的重要地位,為(wei) 什麽(me) 要將“八一”兩(liang) 字標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的軍(jun) 旗上呢?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發動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chan) 黨(dang) 人和革命群眾(zhong) 。在極端危急的情況下,1927年7月下旬,新組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臨(lin) 時常委會(hui) 決(jue) 定了三件大事:
將黨(dang) 所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向南昌集中,準備發動武裝起義(yi) ;組織工農(nong) 運動基礎較好的湘、鄂、贛、粵四省農(nong) 民發動秋收起義(yi) ;召集中央緊急會(hui) 議,討論和決(jue) 定大革命失敗後的新方針。
中央決(jue) 定派周恩來擔任黨(dang) 的前敵委員會(hui) 書(shu) 記,到南昌領導這次起義(yi) 。
這次行動極端機密。周恩來的妻子鄧穎超後來這樣回憶:當時,大敵當前,大家都滿腔仇恨。我們(men) 隻是在無言中緊緊地握手告別。這次分別後,不知何日相會(hui) ?
1927年7月27日,周恩來秘密從(cong) 九江趕到南昌。
在江西大旅社,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組成前敵委員會(hui) ,決(jue) 定於(yu) 7月30日起義(yi) 。
此時,葉挺、賀龍、朱德等也遵照中央軍(jun) 委指示,在南昌為(wei) 發動武裝起義(yi) 做好了準備。
正當起義(yi) 準備工作緊張進行時,中共中央收到共產(chan) 國際指示電:“如果有成功的把握,我們(men) 認為(wei) 你們(men) 的計劃是可行的”。中共中央派中央臨(lin) 時政治局常委張國燾以中央代表的身份,赴南昌傳(chuan) 達中共中央和共產(chan) 國際的指示。
7月30日晨,張國燾趕到南昌。由於(yu) 對國民革命軍(jun) 第二方麵軍(jun) 總指揮張發奎存有幻想,張國燾主張“應極力拉攏張發奎,得到張之同意,否則不可動。”但這一看法,遭到其他與(yu) 會(hui) 者強烈反對。
這場激烈的爭(zheng) 論,一直持續到7月31日上午,張國燾終於(yu) 表示服從(cong) 多數。
7月31日當天,賀龍、葉挺共同簽署了由葉挺起草的作戰命令:“決(jue) 定於(yu) 明(一)日四時開始向城內(nei) 外所駐敵軍(jun) 進攻,一舉(ju) 而殲之!”
南昌起義(yi) 進入倒計時。
剛入夜,賀龍命令負責封鎖道路、斷絕交通的部隊進入戰鬥狀態。部隊官兵脖子上係著紅布帶,左臂係著白毛巾,馬燈、電筒上貼著紅十字,口令是“河山統一”。
由於(yu) 叛徒告密,起義(yi) 被迫提前,一場點亮中國革命前途的戰鬥,在深夜裏打響。
1927年8月1日淩晨二時,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劃破長夜的寂靜。
在以周恩來為(wei) 首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hui) 的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軍(jun) 隊兩(liang) 萬(wan) 多人,舉(ju) 行南昌起義(yi) 。
經過四個(ge) 多小時激烈戰鬥,殲敵3000多人,占領了南昌城。
8月3日,根據中共中央計劃,起義(yi) 軍(jun) 陸續撤離南昌,南下廣東(dong) 。10月初,起義(yi) 軍(jun) 在廣東(dong) 潮州、汕頭地區失敗。保存下來的部隊一部分轉移到廣東(dong) 海陸豐(feng) 地區,同當地農(nong) 軍(jun) 會(hui) 合,大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移到湘南地區開展遊擊戰爭(zheng) 。
南昌起義(yi) 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dang) 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獨立領導革命戰爭(zheng) ,創建人民軍(jun) 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在南昌起義(yi) 後第六天,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hui) 議,即八七會(hui) 議。毛澤東(dong) 根據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8月9日,中共中央決(jue) 定,毛澤東(dong) 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去湖南,改組湖南省委,領導秋收起義(yi) 。
在1955年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十位元帥和十位大將中,七位元帥和三位大將參加了南昌起義(yi) 。8月1日後來成為(wei) 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成立紀念日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