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59年的北京,馬路上許多公共汽車都會(hui) 頂著一個(ge) 大包來回跑。

  36歲的石油工人王進喜,看到此情此景,深感納悶。這個(ge) 大包究竟是什麽(me) 東(dong) 西?

  別人告訴他,國家缺油,公共汽車燒的是煤氣,那是煤氣包。上世紀50年代,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石油禁運,而國產(chan) 石油產(chan) 量嚴(yan) 重不足,連首都的汽車都因為(wei) 缺油而隻能背上煤氣包,這深深刺痛了這位剛剛被評為(wei) 全國勞動模範的西北漢子。

  “有些外國人啊,他是看不起我們(men) 中國人,又說我們(men) 中國是貧油國,我就不相信,石油都埋到他們(men) 國家地下了?我們(men) 國家就沒有油?才怪了!”

  在這段60多年前的錄音裏,我們(men) 真切感受到王進喜心裏憋著的那股勁兒(er) 。

  1959年9月,我國石油戰線終於(yu) 傳(chuan) 來喜訊——發現儲(chu) 量巨大的高台子油田,因國慶10周年臨(lin) 近,油田被命名為(wei) 大慶油田。這一發現打破了中國貧油的謬論。隨即,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hui) 戰在大慶展開。

  憋著一口氣的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的37個(ge) 人從(cong) 玉門趕到大慶,義(yi) 無反顧地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hui) 戰。下了火車,王進喜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裏、這裏的鑽井紀錄是多少。

  “我們(men) 全隊幾十個(ge) 人很高興(xing) ,大家就想啊,一下子到了大慶啊,一拳頭砸出個(ge) 井來。”

  早春的大慶,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度,鑽井邊、棉襖邊掛著長長的冰棱,生存條件極其艱苦,各項設施、資源都十分匱乏,但王進喜和他的隊員們(men) 下定決(jue) 心:“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1960年4月19日,王進喜帶領1205隊僅(jin) 用五天零四小時便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創造了當時鑽井的最高紀錄。

  同年,當王進喜帶領工友打下第二口井的時候,突遇井噴,如果不趕快壓住,就會(hui) 造成井毀人亡的悲劇。

  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粉,情急之下隻能用水泥代替。工人們(men) 往泥漿池裏倒入大量水泥試圖壓住井噴,可現場卻沒有攪拌機,水泥都沉在池底,加重了堵塞程度,井噴更厲害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身受腿傷(shang) 的王進喜“撲通”一下就跳進了齊腰深的泥漿裏。用自己的身體(ti) 當做攪拌機,把泥漿池裏的水泥攪上來。王進喜和他的戰友們(men) 緊張地戰鬥了三個(ge) 小時,終於(yu) 製服了井噴。

  王進喜的崇高思想和英雄行為(wei) 深深感動人,當地群眾(zhong) 稱讚他是個(ge) “鐵人”。王鐵人是中國工人階級最優(you) 秀的代表,“鐵人精神”是忘我勞動、為(wei) 國爭(zheng) 光、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精神的集中體(ti) 現。

  1960年6月1日,第一輛載有原油600噸的列車在眾(zhong) 人夾道歡呼中緩緩駛出,首車原油的外運標誌著大慶石油會(hui) 戰初戰告捷。到1963年底,石油人通過三年的石油會(hui) 戰,結束了中國使用“洋油”的時代,實現基本自給。

  1964年,毛澤東(dong) 向全國發出“工業(ye) 學大慶”的偉(wei) 大號召。王進喜光榮出席了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鐵人”的事跡傳(chuan) 遍全國。

  1970年11月15日,日夜操勞、積勞成疾的王進喜患胃癌病逝,年僅(jin) 47歲。“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進喜以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誓言。

  在那個(ge) 激情燃燒的歲月裏,各行各業(ye) 湧現出無數像王進喜一樣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掏糞工人時傳(chuan) 祥“寧願一人髒,換來萬(wan) 家淨”;年輕的戰士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wei) 人民服務之中去”;黨(dang) 的好幹部焦裕祿以“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的赤誠,以心中裝著全體(ti) 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在蘭(lan) 考大地與(yu) 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爭(zheng) ……

  這些閃亮的名字,成為(wei) 那個(ge) 年代激勵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英雄故事,代代傳(chuan) 承,英雄高歌,從(cong) 未停歇!

  這是新中國建設困難重重、艱苦奮鬥的年代,是一個(ge) 英雄輩出、精神昂揚的年代。

  精神是一個(ge) 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ge) 民族才能在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