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泛黃的照片拍攝於(yu) 1983年2月9日的蘇州虎丘景區。照片上的鄧小平正與(yu) 遊客一家三口親(qin) 切地拉家常。鄧小平此次遊覽虎丘,開創了國家領導人來此參觀不閉園的先例。雖然時值寒冬臘月草木榮枯,但是每個(ge) 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春天般的笑容。
鄧小平在蘇州考察期間,深入基層,切身體(ti) 會(hui) 老百姓的生活變化。這次考察,對鄧小平來說,意義(yi) 非凡,十分重要。那麽(me) ,他為(wei) 什麽(me) 會(hui) 選在這個(ge) 時間點前往蘇州?此行的目的又是什麽(me) ?
早在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會(hui) 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指出:“我們(men) 要實現的四個(ge) 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ge) 現代化。我們(men) 的四個(ge) 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men) 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後的。所以,我隻能說,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ge) 小康的狀態。”
在鄧小平的心中,“小康”目標是“降低了標準”的“中國式的現代化”。用他自己的話說:“中國曆史上有‘小康之家’的說法。小康社會(hui) 就是還不富裕,但日子好過。就我們(men) 來說,目標定得低一點有好處。目標定低一點是為(wei) 了防止產(chan) 生急躁情緒,避免又回到‘左’的錯誤上去。”
1982年,黨(dang) 的十二大確定了到20世紀末,力爭(zheng) 使全國工農(nong) 業(ye) 年總產(chan) 值翻兩(liang) 番,使全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戰略目標。黨(dang) 內(nei) 黨(dang) 外群情高漲,翻兩(liang) 番,能否翻?奔小康,如何奔?成為(wei) 全黨(dang) 和全國人民議論的熱點。
1983年2月,在黨(dang) 的十二大正式確立小康目標後不久,鄧小平前往江浙一帶考察,他要在這些經濟發展水平領先的地方驗證小康目標究竟符合不符合實際情況。
在江蘇蘇州,浙江杭州,鄧小平一路走,一路看,深入廠礦企業(ye) 、田間地頭、甚至親(qin) 自到農(nong) 貿市場查看市民的菜籃子。一路上,他最關(guan) 心的問題是:到2000年,江蘇、浙江能不能實現工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翻兩(liang) 番;人均800美元,達到這樣的水平,社會(hui) 上是一個(ge) 什麽(me) 麵貌?發展前景是什麽(me) 樣子?
為(wei) 期12天的蘇杭之行給鄧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蘇杭農(nong) 村的巨大變化,使鄧小平對“翻兩(liang) 番”、實現“小康”目標充滿了信心。在返京的列車上,有人問他感受如何,鄧小平高興(xing) 地說:到處喜氣洋洋。蘇杭之行驗證了“小康”目標的可行性。也就是從(cong) 這時起,鄧小平開始將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小康”目標實現之後中國的長遠發展規劃問題。
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hui) 堂會(hui) 見了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格拉稱讚中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鄧小平:“我對一些外賓說過,這隻是小變化。翻兩(liang) 番,達到‘小康水平’,可以說是中變化,到下世紀中葉,能夠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那才是大變化。到那時,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men) 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1987年10月25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在北京開幕。大會(hui) 係統闡述了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dang) 在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確定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chan) 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jue) 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chan) 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chan) 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黨(dang) 的十三大繪製出“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對中華民族百年圖強的宏偉(wei) 目標作了積極而穩妥的規劃。
從(cong) 此,中國人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