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曆史,每個(ge) 時代都會(hui) 有自己的“主題”。那麽(me) 何謂“時代主題”?簡單說來,就是人類社會(hui) 在一個(ge) 時代麵臨(lin) 的全球性、戰略性和關(guan) 乎全局的核心問題。上世紀80年代,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該如何把握新的時代主題呢?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後,隨著黨(dang) 和國家工作的轉移和改革開放的展開,爭(zheng) 取一個(ge) 有利於(yu) 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國際和平環境越來越成為(wei) 全黨(dang) 的共識。
1979年1月29日,美國總統卡特在白宮外的草坪上舉(ju) 行隆重儀(yi) 式,歡迎30年來首訪美國的中國領導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
實現中美建交,結束了兩(liang) 國之間30年的不正常狀態,為(wei) 我國正在推進的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ge) 更穩定、更有利的國際環境。基於(yu) 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黨(dang) 中央開始對外交政策進行重大調整。
首先是改變戰爭(zheng) 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觀點,對戰爭(zheng) 與(yu) 和平問題作出新的科學判斷。鄧小平反複說明,“我們(men) 的對外政策,就本國來說,是要尋求一個(ge) 和平的環境來實現四個(ge) 現代化。”雖然戰爭(zheng) 的危險還存在,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戰爭(zheng) 力量的增長,爭(zheng) 取二十年的和平環境是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1982年9月,黨(dang) 的十二大報告鄭重申明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wei) 指導發展同各國的關(guan) 係。鄧小平說:“我們(men) 一定要兢兢業(ye) 業(ye) 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強同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加強同全世界人民的團結,為(wei) 反對霸權主義(yi) ,維護世界和平,推進人類進步事業(ye) ,而努力奮鬥。”
1984年5月17日,鄧小平會(hui) 見厄瓜多爾總統烏(wu) 爾塔多,同時對世界當時存在的兩(liang) 個(ge) 最根本問題發表看法。第一是反對霸權主義(yi) ,維護世界和平。當今世界不安寧的根源來源於(yu) 霸權主義(yi) 的爭(zheng) 奪,它損害的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利益。第二南北問題。這是今後國際問題中一個(ge) 十分重要的方麵。
1985年3月4日,鄧小平會(hui) 見日本商工會(hui) 議所訪華團時明確提出“和平與(yu) 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liang) 大問題”的重要論斷,為(wei) 新時期黨(dang) 和國家製定對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他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ge) 是和平問題,一個(ge) 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dong) 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dong) 西南北四個(ge) 字。”抓住了這兩(liang) 大問題也就從(cong) 錯綜複雜的國際矛盾中抓住了製約影響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把握住了時代的主題。
處理中美、中蘇關(guan) 係是這一時期外交工作的主要方麵之一。中美關(guan) 係雖因售台武器等問題受到嚴(yan) 峻考驗,但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仍保持穩定發展。1989年5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共中央總書(shu) 記戈爾巴喬(qiao) 夫訪華,破裂20多年的中蘇兩(liang) 黨(dang) 兩(liang) 國關(guan) 係實現正常化,為(wei) 建立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新型大國關(guan) 係,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和平與(yu) 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liang) 大問題”的重要論斷,為(wei) 新時期黨(dang) 和國家製定對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wei) 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和平環境。
隨著中國外交方針的調整,中國外交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一個(ge) 有利於(yu) 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初步形成。到1989年,同中國建交的國家達137個(ge)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