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距離蛇口20多公裏處,599.1米的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全麵竣工,這是深圳的第一高樓。很難想象40年前的蛇口,還是一個(ge) 偏僻的南海漁村。

平安國際金融中心

40年前的蛇口漁村

  究竟是什麽(me) ,使這片土地在40年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要從(cong) 蛇口工業(ye) 區說起。1979年7月,招商局蛇口工業(ye) 區炸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山第一炮”,拉開了深圳曆史交響的序幕。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後,改革成為(wei) 大勢所趨,開放迫在眉睫。1978年5月,我國向西方發達國家派出了以副總理穀牧為(wei) 團長的第一個(ge) 高規格政府經濟代表團。他們(men) 在考察中看到了中西方在經濟、科技上的差距,也看到了彼此的需求:中國需要資金、技術,西方需要市場、出口。合作成為(wei) 雙方不謀而合的默契。

  但突破口在哪裏呢?

  廣東(dong) 憑借毗鄰港澳麵朝大海的自身優(you) 勢,搶下了這個(ge) 機遇。

  1978年底,主持廣東(dong) 省委工作的習(xi) 仲勳建議,將寶安縣、珠海縣升格為(wei) 深圳市和珠海市,吸收港澳、華僑(qiao) 資金,從(cong) 香港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建成外貿出口基地。這個(ge) 提議於(yu) 1979年1月得到中央批準。

  1979年4月,習(xi) 仲勳到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hui) 議。他在發言中希望中央能根據廣東(dong) 緊靠港澳、華僑(qiao) 眾(zhong) 多的特點,給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頭建立出口加工區。這一設想得到了鄧小平的大力支持。

  關(guan) 於(yu) 如何命名這幾處實行特殊政策的地區,鄧小平說,“還是叫特區好,陝甘寧開始就叫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men) 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dong) 省委、福建省委的報告,決(jue) 定在深圳、珠海劃出部分地區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將“出口特區”定名為(wei) “經濟特區”。同年8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十五次會(hui) 議作出決(jue) 定,批準廣東(dong) 、福建兩(liang) 省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並通過了《廣東(dong) 省經濟特區條例》。經濟特區建設正式通過立法程序確定下來,大規模的經濟特區建設正式拉開帷幕。

  伴著蛇口區的隆隆炮聲,移山填海興(xing) 建的碼頭和工廠開始動工;樹立在蛇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見證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深圳市委大院門前樹立的四蹄堅挺、埋頭奮進的“拓荒牛”銅雕,展現著特區早期建設者們(men) 的艱辛拓荒。

“拓荒牛”銅雕

  南國春早。1984年1月24日至2月10日,近80高齡的鄧小平南下先後視察了深圳、珠海、廈門三個(ge) 經濟特區,他充分肯定了特區的發展成就,也明確了辦特區中“放”的指導思想——“開放政策不是‘收’的問題,而是開放得還不夠”。

  1984年4月,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島,大連、煙台、青島、上海等14個(ge) 沿海港口城市開放,開放由點連成線;次年2月,長三角、珠三角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wei) 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由線到片;1988年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表決(jue) 通過撤銷廣東(dong) 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在海南島建立全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

  1990年4月,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準開發開放浦東(dong) ,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幾十萬(wan) 建設者開進浦東(dong) ,架橋築路,建廠造樓,一個(ge) 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浦東(dong) 新區在長江出海口崛起。

  曆史,在一個(ge) 春意盎然的季節選擇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而後點燃了中國這個(ge) 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激情。

  一場改變中國也改變世界的變革,正見證著中國經濟的奇跡!

  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由之路。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進程的生動縮影,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偉(wei) 大創舉(j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