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秋天,北京政法學院的學生在趕製一個(ge) 模型。

  上麵這幾個(ge) 大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yu) 人民”,出自這一年頒布的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那麽(me)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是如何製定出來的呢?

  隨著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加強國家政治、法律上層建築領域建設,更好地為(wei) 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基礎服務,成為(wei) 重大而迫切的任務。

  根據中共中央的提議,1953年1月成立了以毛澤東(dong) 為(wei) 主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hui) 和以周恩來為(wei) 主席的選舉(ju) 法起草委員會(hui) ,為(wei) 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進行緊張有序的籌備。

  為(wei) 了選舉(ju) 產(chan) 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代表,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普選在全國各地展開。

  紀錄片《莊嚴(yan) 的一票》,拍攝了1953年的普選現場。

  在民國初年,還隻有少數有錢人能擁有選舉(ju) 資格。而這一回,全國人民都能以自己莊嚴(yan) 的一票,行使他們(men) 的選舉(ju) 權。

  中南海也設立了投票站,毛澤東(dong) 、朱德、劉少奇和周恩來都來到投票站投票。

  這是毛澤東(dong) 當選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的證書(shu) 。同樣領到證書(shu) 的,還有各民族、各階層的人民代表。

  1953年12月27日,毛澤東(dong) 帶著憲法起草小組成員,乘專(zhuan) 列來到風景如畫的杭州。毛澤東(dong) 親(qin) 自掛帥,做一項為(wei) 新中國法製建設奠定千秋基業(ye) 的大事,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毛澤東(dong) 廣泛閱讀和研究了世界各類憲法,他認為(wei) ,製定本國憲法,參照別國憲法和中國曆史上有過的憲法,是完全必要的。人家好的東(dong) 西,結合中國國情加以吸收;不好的甚至反動的東(dong) 西,也可以引為(wei) 借鑒。

  1954年2月24日,毛澤東(dong) 致信在北京主持工作的劉少奇,提交“二讀稿”。兩(liang) 天後,提交“三讀稿”。落款處的時間,都是“上午二時”。

  2月28日和3月1日,劉少奇在北京主持召開政治局擴大會(hui) 議,討論並基本通過了憲法草案的初稿“三讀稿”。3月12日、13日和15日,劉少奇再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hui) 議,專(zhuan) 門討論毛澤東(dong) 於(yu) 3月9日提交的“四讀稿”。3月17日,毛澤東(dong) 一行回到北京,立即著手準備召集憲法起草委員會(hui) 會(hui) 議,討論憲法草案。

  3月23日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在中南海勤政殿舉(ju) 行。毛澤東(dong) 、劉少奇、周恩來、陳雲(yun) 、董必武、鄧小平和宋慶齡、李濟深等出席會(hui) 議。會(hui) 議決(jue) 定對憲法草案的初稿組織討論修改。

  經過81天的廣泛討論和反複修改,憲法草案刊登在1954年6月15日的《人民日報》上,提交全國人民公開討論。

  一時間,討論憲法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

  曆時近三個(ge) 月,全國1.5億(yi) 餘(yu) 人共提出了118萬(wan) 多條修改和補充的意見和問題,由各地黨(dang) 政領導部門及時上報中央,憲法起草委員會(hui) 認真討論、再作修改。

  1954年9月15日下午3時,北京中南海懷仁堂,1200多位各地選舉(ju) 產(chan) 生的全國人大代表,帶著六億(yi) 中國人民的囑托,步入會(hui) 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隆重開幕。

  毛澤東(dong) 當選為(wei)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wei) 副主席,劉少奇當選為(wei)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委員長,根據毛澤東(dong) 的提名,決(jue) 定周恩來為(wei) 國務院總理。

  大會(hui) 依據憲法的規定,選舉(ju) 和決(jue) 定了國家領導工作人員。

  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製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的召開,標誌著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的確立,在中國政治發展史乃至世界政治發展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