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躺在病床上的周恩來特意讓鄧穎超找來《長征組歌》,陪伴他度過了最後時光。長征,是周恩來刻骨銘心的記憶,更是鼓舞他與(yu) 病痛作鬥爭(zheng) 的巨大力量。

  毛澤東(dong) 曾說過,“我們(men) 的軍(jun) 事力量在長征前曾經達到過30萬(wan) 人,因為(wei) 犯錯誤,後來剩下不到3萬(wan) 人,不到十分之一”。為(wei) 什麽(me) 工農(nong) 紅軍(jun) 能把一次前路渺茫的倉(cang) 促撤退,變成了一場向死而生的英勇進軍(jun) ,譜就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正是在崇高的革命理想與(yu) 堅定政治信念支撐下,飛奪瀘定橋,攻占瀘定城,搶渡大渡河......屢遭挫折的中央紅軍(jun) 開始走出失敗的陰霾。

  以往,人們(men) 大多知道中央紅軍(jun) 翻越了夾金山等雪山。近些年經過考證踏勘發現,三大主力紅軍(jun) 在長征中翻過的雪山,僅(jin) 4000米以上的就有20多座。

  在白雪皚皚的山上,有的戰士停步坐下後就再也沒能起來,有的不慎滑下懸崖,長眠於(yu) 此。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jun) 先頭部隊與(yu) 紅四方麵軍(jun) 李先念部在達維鎮會(hui) 師。6月18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jun) 主力到達懋功地區,和紅四方麵軍(jun) 勝利會(hui) 師,總兵力達10萬(wan) 餘(yu) 人,紅軍(jun) 實力增強士氣旺盛。然而,等待他們(men) 的卻是更加嚴(yan) 峻的挑戰。

  8月初,紅一、紅四方麵軍(jun) 混合編成左右兩(liang) 路軍(jun) 北上。毛澤東(dong) 、張聞天、周恩來等率中央機關(guan) 和前敵指揮部隨右路軍(jun) 行動;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等率紅軍(jun) 總司令部隨左路軍(jun) 行動。8月21日,右路軍(jun) 從(cong) 毛爾蓋出發,穿越荒無人煙的大草地,等待左路軍(jun) 前來會(hui) 合。

  然而,張國燾自恃槍多勢眾(zhong) ,公然向黨(dang) 爭(zheng) 權,不願北上,電令右路軍(jun) 政委陳昌浩率部南下,“徹底開展黨(dang) 內(nei) 鬥爭(zheng) ”。毛澤東(dong) 等連夜率紅一、紅三軍(jun) 和軍(jun) 委縱隊先行北上。黨(dang) 中央多次致電張國燾立即率部北上,張國燾置之不理。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開擴大會(hui) 議,通過關(guan) 於(yu) 張國燾錯誤的決(jue) 定,將北上紅軍(jun) 改稱“陝甘支隊”。9月17日,陝甘支隊突破川陝邊界天險臘子口,隨後占領哈達鋪。

  此時,從(cong) 鄂豫皖根據地出發的紅25軍(jun) 已經到達陝甘根據地,與(yu) 當地紅26軍(jun) 、紅27軍(jun) 會(hui) 師合編為(wei) 紅十五軍(jun) 團,打破敵人的重兵“圍剿”,為(wei) 黨(dang) 中央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安置在西北創造了條件。10月19日,陝甘支隊到達陝北吳起鎮,中央紅軍(jun) 主力縱橫11個(ge) 省,行程25000裏的長征勝利結束。

  1935年10月,反對北上、堅持南下的張國燾公然另立“中央”,自任“主席”。張國燾的反黨(dang) 分裂行為(wei) ,在紅四方麵軍(jun) 中也不得人心,加上重新南下的紅四方麵軍(jun) 在作戰中減員過半,張國燾在1936年6月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

  原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由任弼時、賀龍領導的紅二、紅六軍(jun) 團,1935年11月從(cong) 桑植出發,曆盡艱險,在1936年7月同紅四方麵軍(jun) 在甘孜會(hui) 師。黨(dang) 中央指定紅二、紅六軍(jun) 團與(yu) 紅32軍(jun) 合編為(wei) 紅二方麵軍(jun) ,由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

  經朱德、劉伯承、任弼時、賀龍等力爭(zheng) ,並得到徐向前等紅四方麵軍(jun) 許多幹部戰士的支持,紅四、紅二方麵軍(jun) 終於(yu) 共同北上。

  10月9日,紅四方麵軍(jun) 指揮部到達甘肅會(hui) 寧,同一方麵軍(jun) 會(hui) 合。10月22日,紅二方麵軍(jun) 到達甘肅隆德將台堡(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同紅一方麵軍(jun) 會(hui) 合。

  至此,三大主力紅軍(jun) 勝利會(hui) 師!

  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wei) 安的關(guan) 鍵。它實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麵。

  紅軍(jun) 長征,不僅(jin) 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zheng) 史詩,而且鑄就了偉(wei) 大的長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