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1936年12月13日的美國《紐約時報》,在報紙的顯著位置,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蔣介石將軍(jun) 已失去自由,但中國政局仍為(wei) 彼所操持,全世界聞訊之餘(yu) ,皆為(wei) 之震驚。”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將軍(jun) 扣留了來西安督促“剿共”的蔣介石,囚禁了從(cong) 南京來的幾十名國民黨(dang) 軍(jun) 政要員,並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nei) 戰、一致抗日等八項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
直到1991年,被蔣介石囚禁半個(ge) 多世紀的張學良,在攝像機前說出當年的想法。“我反對內(nei) 戰,不願意打內(nei) 戰,我一向講對外的。”
1931年9月18日,日軍(jun) 關(guan) 東(dong) 軍(jun) 發動九一八事變,僅(jin) 用4個(ge) 月零18天就侵占了整個(ge) 東(dong) 三省。張學良和東(dong) 北軍(jun) 執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nei) ”政策,沒有抵抗就退入山海關(guan) 內(nei) 。1935年,張學良和東(dong) 北軍(jun) 被派到西北和十七路軍(jun) 一起“剿共”。
根據瓦窯堡會(hui) 議確定的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中共中央向張學良提出停止內(nei) 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雙方結束敵對狀態。張學良和楊虎城同意紅軍(jun) 和東(dong) 北軍(jun) 、十七路軍(jun) 一起形成“三位一體(ti) ”的“統一戰線”。
從(cong) 1936年10月到12月,張學良數次麵見或寫(xie) 信給蔣介石,反對繼續“進剿”紅軍(jun) ,遭到蔣介石拒絕,兩(liang) 人為(wei) 此多次發生爭(zheng) 辯。12月4日,蔣介石抵達西安,迫令張學良、楊虎城立即將其軍(jun) 隊全部開赴陝北“剿共”前線,否則就把東(dong) 北軍(jun) 、第十七路軍(jun) 調離陝甘,由中央軍(jun) 接替“剿共”。連續幾天,張學良、楊虎城反複勸說蔣介石應以國家民族大義(yi) 為(wei) 重,容納抗日主張,均遭蔣介石斥責。張學良、楊虎城決(jue) 心采取非常手段,實行“兵諫”!用武力扣留蔣介石,逼其抗日。
西安事變發生後,南京政府在如何對待事變問題上出現了兩(liang) 種主張。軍(jun) 政部長何應欽等主張討伐,調動軍(jun) 隊準備進攻西安;以宋子文、宋美齡為(wei) 首的一派主張和平解決(jue) ,積極謀劃營救蔣介石的辦法。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事先並不知道西安事變將要發生。這是事變發生當天,張學良化名李毅致電毛澤東(dong) 、周恩來請教“高見”的電報譯稿。電報中說:“吾等為(wei) 中華民族及抗日前途計,不顧一切……迫其釋放愛國分子,改組聯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見,速告,並望紅軍(jun) 全部速集於(yu) 環縣一帶,以便共同行動,以防胡敵北進。”
中共中央經過緊急磋商後統一了意見,決(jue) 定從(cong) 國家民族大義(yi) 出發拋卻一黨(dang) 之利,製定和平解決(jue) 方針,應張學良邀請,周恩來、博古、葉劍英等親(qin) 赴西安協助解決(jue) 一觸即發的內(nei) 戰危機。
12月17日至23日,周恩來與(yu) 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努力,經過多次談判,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的承諾。
12月25日,張學良在沒有告知周恩來的情況下,陪同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一到南京立即被蔣介石扣留。周恩來等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極其複雜的情況下及時解決(jue) 了一係列棘手問題,鞏固了紅軍(jun) 和東(dong) 北軍(jun) 、十七路軍(jun) 的團結,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決(jue) 西安事變的成果。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jue) ,成為(wei) 時局轉換的樞紐,從(cong) 此,十年內(nei) 戰的局麵基本結束,國內(nei) 和平初步實現。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liang) 黨(dang) 實行第二次合作成為(wei) 不可抗拒的大勢。
1937年1月,中共中央領導機關(guan) 由保安遷駐延安。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國共雙方達成合作協議。8月25日,中革軍(jun) 委發布命令,宣布紅軍(jun) 改名為(wei) 國民革命軍(jun) 第八路軍(jun) 。隨後,南方八省紅軍(jun) 遊擊隊改編為(wei) 新四軍(jun) ,相繼開赴抗日前線。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