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50年5月,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劉少奇寫(xie) 給在湖南老家的姐姐劉紹懿的一封信。
劉紹懿在土地改革中被定為(wei) 地主,寫(xie) 信給弟弟希望能夠得到幫助。劉少奇接信後,沒有利用職權為(wei) 姐姐說話,而是回了這封信給她,詳細解釋新中國的土地改革政策,教育她告別封建剝削生活,自力更生。
劉少奇在信中這樣寫(xie) 道:“你家過去主要是靠收租吃飯的,是別人養(yang) 活你們(men) 的,所以你應該感謝那些送租給你們(men) 、養(yang) 活你們(men) 的作田人。你們(men) 以後應該勞動,自己作田,否則,你們(men) 就沒有飯吃……我當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們(men) 在鄉(xiang) 下種田吃飯,那就是我的光榮。如果我當了副主席,你們(men) 還在鄉(xiang) 下收租吃飯,或者不勞而獲,那才是我的恥辱。”
此時,轟轟烈烈的全國性廢除封建土地製度的改革正在拉開序幕。
在漫長的歲月裏,這樣的畫麵成了舊中國農(nong) 民苦難生活的典型寫(xie) 照。他們(men) 祖祖輩輩在土裏刨食,夢寐以求能夠擁有一塊屬於(yu) 自己的土地。然而,廣大農(nong) 村中70%至80%的土地掌握在占農(nong) 村人口不過 10%的地主、富農(nong) 手裏,貧雇農(nong) 和大多數中農(nong) 終年辛勤勞作仍難以維持生計。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領導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曆程中,始終把解決(jue) 農(nong) 民的土地問題作為(wei) 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
1947年10 月,中共中央通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明確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製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製度。到1949年6 月,解放區 2.7 億(yi) 人口中,有 1.51 億(yi) 人口的地區完成了土改,有 1 億(yi) 農(nong) 民分到了大約 3.75 億(yi) 畝(mu) 的土地,同時還分到了從(cong) 地主階級手中沒收的糧食、住房、衣物、農(nong) 具、牲畜等財產(chan) ,廣大貧苦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迅速得到顯著改善。
在開國大典歡慶的人群裏,這些農(nong) 民發自內(nei) 心的喜悅被永久地記錄下來。根據當年的人口統計,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 5.4 億(yi) 總人口中,有將近 5 億(yi) 生活在農(nong) 村,而擁有 2 億(yi) 多人口的廣大新解放區尚未進行土地改革。因此,繼續推進土地改革成為(wei) 新中國成立初期最重要的經濟政策之一。
1950 年 6 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dong) 簽署命令,公布施行由劉少奇主持製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法》總結了黨(dang) 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又適應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形勢確定了新政策,提出保存富農(nong) 經濟,不動中農(nong) 土地,限製沒收地主財產(chan) 範圍等,以保護中農(nong) 和分化地主階級,減少土地改革阻力,促進生產(chan) 的恢複和發展。
從(cong) 1950 年秋天起,土地改革在廣大新解放區全麵展開。派往農(nong) 村的土改工作隊隊員每年達30萬(wan) 人以上——機關(guan) 幹部、廣大知識分子和許多民主黨(dang) 派成員都報名參加土改工作團,以巨大熱情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
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nong) 具、多餘(yu) 的糧食及其在農(nong) 村中多餘(yu) 的房屋,統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給無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產(chan) 資料的貧苦農(nong) 民所有。從(cong) 前一無所有的貧雇農(nong) ,他們(men) 把土地證當做寶貝,一直珍藏下來。
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中國大陸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包括老解放區在內(nei) ,全國近 3億(yi) 無地或少地的農(nong) 民分得了約 7 億(yi) 畝(mu) 土地,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繳納的3000萬(wan) 噸以上的糧食的地租。農(nong) 民生產(chan) 積極性空前提高,農(nong) 村到處是一派興(xing) 旺氣象。
同1949年相比,1952年糧食產(chan) 量增長44.8%,棉花增長193%,油料增長64%。
分到田地的農(nong) 民在地樁上寫(xie) 下這樣的詩句:“春雷一聲平地起,鬥倒地主分田地。農(nong) 民翻身心歡喜,感謝恩人毛主席。”
土地改革的完成,標誌著在我國延續兩(liang) 千多年的封建製度的基礎——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製至此徹底消滅了,農(nong) 民真正成為(wei) 土地的主人。它從(cong) 根本上解放了農(nong) 村生產(chan) 力,為(wei) 新中國的工業(ye) 化開辟了道路。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