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黨史慕課|第93課 進京“趕考”

來源:北京市委組織部

  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機關(guan) 和解放軍(jun) 總部,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出發前,隻睡了四五個(ge) 小時的毛澤東(dong) ,興(xing) 奮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趕考’嘛,不睡覺也高興(xing) 啊。”周恩來風趣地說:“我們(men) 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dong) 滿懷信心地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men) 決(jue) 不當李自成!”

  “決(jue) 不當李自成”,這個(ge) 念頭在毛澤東(dong) 腦海中由來已久。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新華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甲申三百年祭》,這篇文章指出李自成領導的農(nong) 民起義(yi) 軍(jun) 之所以失敗,是因為(wei) 驕傲腐化,失去了人心。遠在延安的毛澤東(dong) 看完這篇文章後,敏銳地認識到,這篇文章對共產(chan) 黨(dang) 的興(xing) 衰具有重大意義(yi) ,他不僅(jin) 指示全黨(dang) 認真學習(xi) ,還專(zhuan) 門給郭沫若寫(xie) 了一封信,信中說:“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men) 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kui) ,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

  進京路上,車隊到達保定城西門外廣場時,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有的人邊跑邊說:“這麽(me) 多的小汽車,裏頭肯定有當大官的。”為(wei) 了安全起見,警衛人員建議開快點,毛澤東(dong) 製止了:“這裏的人很多,開快車是要出事的。萬(wan) 一傷(shang) 著老百姓,那就不好了。他們(men) 想看就讓他們(men) 看一看嘛,因為(wei) 他們(men) 知道這是自己人坐的汽車。如果是日本人或國民黨(dang) 坐的汽車,老百姓不但不看,恐怕還會(hui) 遠遠地躲開的。”

  下午2點半,車隊準備繼續往北開。出發之前,警衛人員請示:街上有人認出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要不要淨街呢?停止一切行人通行?周恩來指示道:安全工作要布置好,要保衛毛主席和中央同誌的安全。但不要淨街,不要限製群眾(zhong) 的自由,更不能影響商店開門營業(ye) 。

  1949年3月25日淩晨,毛澤東(dong) 等中央領導同誌登上了開往北平的專(zhuan) 列,他們(men) 抵達清華園火車站後,又乘車前往頤和園。

  進京“趕考”的不僅(jin) 僅(jin) 隻是毛澤東(dong) 等中央領導同誌,而是整個(ge)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70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們(men) 黨(dang) 在這場曆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you) 異成績。同時,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時代是出卷人,共產(chan) 黨(dang) 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趕考”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