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紅樓西側(ce) 有條細長的小胡同,名字叫中老胡同。它看起來是那麽(me) 普通,但在100年前,中共中央的機關(guan) 報《向導》周報,就在這條胡同裏辦公。1922年,《向導》周報在上海創辦,發刊詞裏明確提出:反抗帝國主義(yi) 侵略,推倒軍(jun) 閥統治,為(wei) 建立“統一、和平、自由、獨立”的中國而奮鬥。隻出版了5期,《向導》周報便被租界當局查封。中共中央在上海一時難以立足,就連陳獨秀也兩(liang) 次被捕。當時控製北京政府的直係軍(jun) 閥吳佩孚,裝出一幅“好人”麵孔,通電“保護勞工”。在這種政治背景下,中共中央機關(guan) 陸續秘密遷到北京。10月中旬,《向導》主編蔡和森和妻子向警予來到了中老胡同。
《向導》周報是黨(dang) 的“喉舌”,許多重要文章都是蔡和森執筆撰寫(xie) 。他身體(ti) 瘦弱,有哮喘病,但總是夜以繼日地工作;寫(xie) 作中他往往記不起吃飯,有時晚上寫(xie) 作累了,不解衣服不脫鞋,橫倒在床上休息一會(hui) 兒(er) ,沒多會(hui) 兒(er) ,他又一股腦兒(er) 地爬起來,繼續寫(xie) 作,直到天亮。
北京也並非安全之地。為(wei) 了躲避危險,蔡和森在中老胡同、北大學生宿舍、中共北京區委秘密機關(guan) 都住過,堅持“遊擊”辦報。1923年2月,吳佩孚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蔡和森受到通緝,暫避北京高師。即便這樣,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學習(xi) ,仔細研究報紙上的消息,了解政治動態和社會(hui) 狀況。
北京高師學生楚圖南,到中共北京區委秘密機關(guan) 打探消息,見到一個(ge) “女傭(yong) 人”,回來向蔡和森匯報,才知道那位“女傭(yong) 人”原來是蔡和森的妻子向警予。楚圖南不解地問:既然有了緊急情況,為(wei) 什麽(me) 還讓向警予同誌一個(ge) 人留在那兒(er) 呢?蔡和森說:向警予同誌熟悉情況,留在那裏,可以掩護不知情況的同誌,做好善後工作。
北京的白色恐怖愈演愈烈,1923年3月上旬,《向導》周報編輯部被迫離京,前往廣州。《向導》為(wei) 宣傳(chua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推動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wei) 黑暗中國的“一線曙光”。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