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黨史”慕課|第70課 劍吼長城東

來源:北京市委組織部

  1991年2月的一天,盤山烈士紀念館來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他一進門就說:“我是日本人,白草窪戰鬥的幸存者,特來拜謁包森司令。”之後,這位老人租了一個(ge) 花圈,親(qin) 手書(shu) 寫(xie) 了一副挽聯:“驚弓之鳥漏網之魚,不死之人拜謁包森”,署名是塚(zhong) 月正南。

  包森究竟是怎樣的一位抗日英雄,能讓一個(ge) 日本老兵時隔幾十年後,還來到中國祭拜他呢?

  這就是包森的照片,原名趙寶森,陝西蒲城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抗日戰爭(zheng) 爆發後,他從(cong) 延安抗日軍(jun) 政大學到八路軍(jun) 獨立一師工作,不久隨軍(jun) 挺進平西,1938年6月,隨八路軍(jun) 第四縱隊挺進冀東(dong) 。8月,冀東(dong) 抗日大暴動部隊西撤,留下了三個(ge) 支隊堅持鬥爭(zheng) ,其中一支就是包森支隊。

  包森率領28名戰士,在興(xing) 隆撒河川一帶開展遊擊活動,被當地群眾(zhong) 稱為(wei) 神話中的“二十八星宿”。日軍(jun) 憲兵隊長赤本大佐揚言要親(qin) 手抓住包森,結果反而被包森手下的戰士擒獲處決(jue) !包森的名號,在冀東(dong) 大地震天響,日偽(wei) 軍(jun) 聞風喪(sang) 膽,甚至打賭都說:“口不對心,出門遇包森”。

  關(guan) 東(dong) 軍(jun) 武島騎兵隊號稱“常勝軍(jun) ”,全是侵華老鬼子,凶殘彪悍,被稱為(wei) “胡子兵”。1940年7月28日,包森在三麵環山的白草窪設伏,決(jue) 心殲滅這股日軍(jun) 騎兵。“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武島騎兵隊進入伏擊圈後,包森下令先開槍集中打馬。這股騎兵的確訓練有素,很快調整隊伍,嗷嗷亂(luan) 叫著利用山石,與(yu) 伏擊的八路軍(jun) 展開對射。

  打著打著,武島騎兵隊發現遇上了強大的對手,開始利用石頭作掩體(ti) ,邊還擊邊突圍。狹路相逢勇者勝。包森大聲命令:“吹衝(chong) 鋒號!”戰士們(men) 四麵出擊,殺向敵人。武島騎兵隊哪裏抵擋得住幾百名八路軍(jun) 的強攻,大部分被消滅了,最後剩餘(yu) 十幾個(ge) 人,躲到了一塊大蛤蟆石的下邊。包森斬釘截鐵地命令:“一個(ge) 都不剩,必須全殲!”

  下午4點多,戰鬥全部結束。武島騎兵隊除了一名日軍(jun) 回縣城送信、一個(ge) 受傷(shang) 日軍(jun) 裝死逃走,其餘(yu) 全部被消滅。本文開篇提到的來盤山烈士紀念館祭奠包森的塚(zhong) 月正南,就是白草窪戰鬥的“漏網之魚”。

  不久,包森就任冀東(dong) 軍(jun) 分區副司令員兼13團團長。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部駐紮在下莊子村時,突遇日軍(jun) ,在野瓠山中冷槍犧牲,年僅(jin) 31歲。

  “千裏擊強虜,劍吼長城東(dong) 。壯歲國難死,悲歌燕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