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黨史”慕課|第77課 風聲什刹海

來源:北京市委組織部

  電視劇《潛伏》大家都很熟悉,劇中餘(yu) 則成和翠平假扮夫妻,深入虎穴,與(yu) 敵人鬥智鬥勇,為(wei) 黨(dang) 傳(chuan) 遞了大量情報。他們(men) 的原型之一就是秘密潛伏在北平的王文、王鳳岐夫婦。

  王文原名吳啟滿,安徽金寨縣人,參加過長征,在莫斯科學習(xi) 過無線電和情報工作。1940年5月,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社會(hui) 部工作。王鳳岐原名劉桂芬,河北安新縣人。全民族抗戰爆發後,她先在村裏“青婦會(hui) ”當隊長,後調到冀中10分區定興(xing) 縣一區任婦女武裝部遊擊隊隊長。這點也與(yu) 劇中翠平的角色是一致的。

  1942年秋,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社會(hui) 部平西情報站決(jue) 定派王文到北平建立地下電台。當時的北平,一般是一家三口以上才給上戶口,王文一個(ge) 單身漢該怎麽(me) 辦呢?社會(hui) 部決(jue) 定給王文組建一個(ge) 新的家庭:讓河北涿州的陳老太太給他當媽,劉桂芬給他當媳婦。不過,如果兩(liang) 個(ge) 人同意,也可以真結婚。相識20天後,兩(liang) 人秘密舉(ju) 行了婚禮。來到北平,他們(men) 先是潛伏在什刹海附近小石碑胡同11號,後來又搬到德勝門內(nei) 大街大石橋胡同7號。這就是當時潛伏在北平的王鳳岐留下的珍貴照片。

  電台最重要的設備就是發報機,情報站秘密送來的5瓦幹電池發報機,功率太小,妙峰山情報站收不到信號,情報站讓王文自己組裝發報機。為(wei) 躲避特務監視,王文化整為(wei) 零,今天東(dong) 城買(mai) 一件,明天西城買(mai) 一件,後天南城再買(mai) 一件,兩(liang) 個(ge) 多月才買(mai) 齊了所有配件。計算、畫圖、設計,經過一番精密工作,一台30瓦的發報機,終於(yu) 組裝成功。

  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怎麽(me) 發報呢?王文夫婦可沒少動腦筋。他們(men) 弄了根鐵絲(si) ,白天晾衣服,晚上一頭搭上發報機、一頭接上天線,王鳳歧再放到房頂上。抓住日偽(wei) 偵(zhen) 測台監聽間隙,他們(men) 在淩晨2點到5點發報。就這樣,紅色電波飛越古城傳(chuan) 到平西。

  1943年8月,中央社會(hui) 部周風密台被偵(zhen) 破,王文暫時撤回根據地,王鳳岐繼續在北平潛伏。之後,王文又3次潛入北平,建立密台,發送情報。1947年10月,解放軍(jun) 在清風店殲敵數萬(wan) ,這個(ge) 情報就是由王文密台發出的。聶榮臻司令員稱讚道:“我們(men) 的情報組織抵得上10萬(wan) 兵馬!”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王文趕赴天津接管警察局。不久,王鳳岐也到了天津,一家人終於(yu) 團聚了。這張照片就是新中國成立後,身著軍(jun) 裝的王文。

  黨(dang) 的隱蔽戰線上,還有很多像王文、王鳳岐一樣的英雄人物,他們(men) 有苦不說、有氣不叫、顧全大局、任勞任怨,他們(men) 的名字可能無人知曉,但他們(men) 的功績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