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腳下的北京植物園,有一個(ge) 林木茂密,溪水潺潺的櫻桃溝。櫻桃溝的南側(ce) ,有一個(ge) “保衛華北”的石刻。這兒(er)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這個(ge) 石刻呢?背後有什麽(me) 故事呢?這事兒(er) 還得從(cong) 1936年的暑假說起。
1936年的7月8日,北大、清華、燕大等200多名民先隊員,一路唱著抗日救亡的歌曲,從(cong) 北平城步行來到西山櫻桃溝。他們(men) 在山坡上安營紮寨,在水泉邊埋鍋做飯,開始了軍(jun) 事夏令營活動。營員分成兩(liang) 隊,展開激烈的攻防,漫山遍野,殺聲一片。
訓練歸來,營員們(men) 就著山泉洗漱,靠著鬆樹吃飯。小米稀飯就鹹菜、窩窩頭配青菜。條件艱苦,但大家熱情高漲。櫻桃溝裏飄蕩著《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的歌聲。
以元寶石作講台,營員們(men) 圍在四周,聆聽楊秀峰、黃鬆齡等教授分析抗日形勢,向白乙化學習(xi) 軍(jun) 事戰術。他們(men) 熱烈談論紅軍(jun) 北上抗日的消息;抨擊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nei) ”的政策;自編自演活報劇《打回老家去》。
一天午後,大部分營員休息的時候,北大學生陸平看見清華學生趙德尊正在櫻桃溝水源頭附近鑿石頭。隨著錘子起落,鑿聲鏗鏘,一個(ge) “保”字已清晰可辨。於(yu) 是,兩(liang) 人交替著,把“保衛華北”這4個(ge) 最能表達全國人民心聲的大字鐫刻在大青石上。
一周的夏令營結束了,營員們(men) 相約:趕走日本侵略者、來日再聚櫻桃溝。
曆史翻過了抗日戰爭(zheng) 的一頁,翻過了解放戰爭(zheng) 的一頁,翻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初創的一頁,進入到1974 年。多次聽陸平講述當年軍(jun) 事夏令營故事的子女,幾進櫻桃溝,終於(yu) 在厚厚的青苔下,找到了這塊抗日石刻。
他們(men) 除去青苔,捧來溪水,衝(chong) 掉積沙,“保衛華北”4個(ge) 蒼勁有力的大字,又重現在青年一代的眼前。而今,“保衛華北”石刻繼續向人們(men) 展示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激勵著新時代青年不斷開創祖國更加美好的未來。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