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6年前協和醫院的一份英文病曆。上麵有這樣的文字:

  Kao Chian Pai,3月6日0時25分

  這 Kao Chian Pai 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青年團第一任書(shu) 記、北京早期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高君宇。

  黨(dang) 的三大確立了與(yu) 國民黨(dang) 合作的方針。1924年,高君宇以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身份,參加國民黨(dang)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擔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shu) ;11月,他隨孫先生北上,因肺病住進北京德國醫院。病情稍有好轉,他就要求出院,德國主治大夫可棣囑咐,“出院後一定要靜養(yang) 6個(ge) 月。”

  高君宇明知自己身體(ti) 上的“數架機器不堪耐用”,但還是忘我地投入工作。1925年3月1日,國民會(hui) 議促成會(hui)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在北京開幕,高君宇被推薦為(wei) 代表,帶病出席。3月2日,他突發闌尾炎,腹痛難耐,但他仍然堅持開會(hui) 。

  到了4日,高君宇實在支持不住了。弟弟高全德把高君宇送到協和醫院,大夫馬上進行了診斷。診斷結果是急性闌尾炎,需要馬上開刀。於(yu) 是,高君宇自己在開刀的診斷書(shu) 上簽了名字。來得太晚了,闌尾炎導致敗血症,年僅(jin) 29歲的高君宇病逝。

  3月24日,中共中央機關(guan) 刊物《向導》第106期發表《悼念我們(men) 戰士》一文:君宇再不能以文字與(yu) 讀者諸君相見了!但他那熱烈的革命精神永遠留在本報,也更永遠留在讀者諸君的記憶之中!

  3月29日,高君宇追悼大會(hui) 在北京大學三院大禮堂舉(ju) 行。女友石評梅送了挽聯:碧海青天無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按照君宇生前的願望,經石評梅提議,把高君宇葬在了陶然亭。

  石評梅被譽為(wei) “風流才女”,是當時頗有影響的青年女作家。高君宇突然離世,猶如睛天霹靂。她後悔當初抱定“冰雪友誼”的藩籬,沒有和高君宇走到一起。

  石評梅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題寫(xie) 了他生前最喜愛的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並在詩的下麵刻著自己的哀詞:這是君宇生前自題相片的幾向話,死後我替他刊在碑上。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慧星之生命。我隻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

  1928年9月30日,年僅(jin) 26歲的石評梅因患腦炎病逝。在泣血哀吟中走完了短暫的一生,人們(men) 把她葬在高君宇墓旁。

  1956年,周總理在審查北京城市規劃總圖時,讚成保留高石之墓:“革命與(yu) 戀愛沒有矛盾,留著它對青年也有教育意義(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