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平津前線司令部下達命令:北平解放後,由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41軍(jun) 擔任警備任務,成立北平警備司令部。第41軍(jun) 的前身就是東(dong) 北野戰軍(jun) 第4縱隊,這支部隊有警備中小城市的經驗,但麵對北平這座曆史文化名城,還是一個(ge) 相當大的考驗。解放軍(jun) 決(jue) 定把入城紀律當作送給北平市民的“見麵禮”。

  平津前線司令部、北平市軍(jun) 管會(hui) 先後頒布了嚴(yan) 明的解放軍(jun) 入城“約法八章”“入城紀律十四條”,給老百姓吃下“定心丸”。第41軍(jun) 全軍(jun) 上下,熱火朝天地展開了為(wei) 期一周的政策紀律教育,他們(men)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教育方法。121師采用的是“政策點名法”,操場上,一名幹部拿著花名冊(ce) ,念一個(ge) 名字、點一條政策紀律,被點名的戰士要對答如流。123師更絕,發明了“評入城資格”法。他們(men) 先定出六項條件:一是愛護城市,不準破壞;二是看守警衛,原封不動;三是空手進去、空手出來;四是立場堅定,不腐化、不被壞分子利用;五是不違反警備規則;六是有責任心,別人犯錯誤要積極製止。根據這些條件,從(cong) 師長、政委到戰士、炊事員,一個(ge) 一個(ge) 參評,誰不夠條件,就甭想入城執行任務。經過嚴(yan) 格的評選,還真有個(ge) 別戰士沒通過,失去了入城資格,部隊進城時,他們(men) 隻得留在城外幹著急。

  1949年1月31日,這天正好是農(nong) 曆大年初三,121師從(cong) 西直門進城,接管北平防務。那時正是大寒節氣,北平寒風呼嘯、滴水成冰。入夜了,執勤的戰士們(men) 穿著單薄,擠在老百姓的門道裏、屋簷下,凍得嘴唇發紫,卻沒有一個(ge) 人去敲百姓的門。附近的老百姓兩(liang) 次來請戰士們(men) 到家裏取暖,但都被拒絕了。第三回來了一群“娘子軍(jun) ”,大娘、大嬸、大嫂請戰士們(men) 一定進屋去坐。連長隻好實話實說:“上級規定不能進民房,您們(men) 的心意我們(men) 領了,但房是不能進的。”這“三讓三不進”的故事很快傳(chuan) 開。

  第41軍(jun) 進城後,對待群眾(zhong) 文明禮貌,接管倉(cang) 庫原封不動,絕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保護文物古跡連多一個(ge) 釘子眼兒(er) 都要查問。1949年4月中旬,第41軍(jun) 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北平各界群眾(zhong) 代表為(wei) 第41軍(jun) 各師贈旗——“秋毫無犯、仁義(yi) 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