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黨史”慕課|第12課 五四怒吼

來源:北京市委組織部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報》刊載了徐世昌大總統的顧問、總統府外交委員會(hui) 委員兼事務長林長民的一篇文章——《外交警報敬告國民》:

  “因日使力爭(zheng) ,結果英法頗為(wei) 所動,聞將直接交於(yu) 日本雲(yun) 雲(yun) 。”“今果至此則膠州亡矣,山東(dong) 亡矣,國不國矣。”“國亡無日,願合四萬(wan) 萬(wan) 眾(zhong) 誓死圖之!” 

  這天一大早,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行色匆匆來到學校,在北大飯廳召集學生班長和代表一百多人,他拿著一份《晨報》對大家說:中國在巴黎和會(hui) 上的努力失敗了,德國在山東(dong) 的權益不是交還中國,而是“讓與(yu) ”日本。

  這個(ge) 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學生們(men) 震驚了。

  當天晚上7點,北京大學國民雜誌社舉(ju) 行社務會(hui) 議,決(jue) 定通告全體(ti) 同學:明天晚上召開學生大會(hui) ,並邀請其他各高校派代表參加,討論行動對策。

  5月3日晚7點,北大學生和十幾所北京高校1000多名學生,匯聚到北河沿北大法科禮堂,開會(hui) 作出四項決(jue) 定:

  (一)聯合各界一致力爭(zheng) ;

  (二)通電巴黎專(zhuan) 使,堅持在和約上不簽字;

  (三)通電各省市於(yu) 5月7日國恥紀念日舉(ju) 行群眾(zhong) 遊行示威活動;

  (四)定於(yu) 星期日(即4日)齊集天安門舉(ju) 行學界大示威。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13所大中專(zhuan) 學校的3000餘(yu) 名學生陸續集合到天安門前,抗議巴黎和會(hui) 針對中國問題的決(jue) 議,要求懲辦親(qin) 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

  他們(men) 手持旗子,上麵寫(xie) 著“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外爭(zheng) 主權,內(nei) 除國賊”“拒絕合約簽字”等口號。金水橋南邊高懸著北京高師學生張潤芝巨幅白旗挽詞:

  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

  傾(qing) 心媚外,不期章惇餘(yu) 孽死有頭。

  北大學生羅家倫(lun) 撰寫(xie) 的《北京學界全體(ti) 宣言》,發出愛國的呐喊: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五四愛國運動就這樣在北京爆發了,中國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序幕從(cong) 此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