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電影《地道戰》,大家都太熟悉不過了,裏麵的老槐樹、高老忠、地道網等等,讓多少人津津樂(le) 道。其實,在咱們(men) 北京順義(yi) 的焦莊戶村,也上演過驚心動魄的地道戰。  

  焦莊戶地處冀東(dong) 與(yu) 平北的連接線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日偽(wei) 軍(jun) 在這裏燒殺掠奪,鬧得“無村不戴孝,遍地是哭聲。”1939年秋,留在冀東(dong) 堅持抗戰的八路軍(jun) 三支隊來到了焦莊戶一帶,發動群眾(zhong) 抗日,建立遊擊區,發展40歲出頭的馬福擔任秘密辦事員。不久,馬福成為(wei) 焦莊戶村的第一位黨(dang) 員。1943年,焦莊戶村政權公開,馬福當選為(wei) 村長。當時為(wei) 了保密,焦莊戶村變成了“熄火村”,馬福也化名叫“老統一”。

  有一次,日偽(wei) 軍(jun) 又來了,馬福來不及撤走,就機警地藏進了白薯窖。雖然僥(jiao) 幸逃脫,但他有點兒(er) 後怕:這地窖要是被發現了,那可是無路可逃啊。他想起早年間在關(guan) 外打工的一件事:老東(dong) 家在屋子裏挖了條暗道,直通房後的大溝,順溝就能跑到山腳下。對呀!家家都有白薯窖,把各家的白薯窖連起來,通到村外,就不會(hui) 被堵住了。

  馬福找來村裏的抗日骨幹,大夥(huo) 一合計,覺得這法子不錯。說幹就幹,很快地道就挖通了。不久,日偽(wei) 軍(jun) 又來“掃蕩”,鄉(xiang) 親(qin) 們(men) 鑽地道逃到了村外。就在大夥(huo) 兒(er) 高興(xing) 的時候,馬福卻發現了問題:如果敵人找到洞口,用煙熏、用水灌,那可咋辦?

  巧了,三通順聯合縣武裝部長楊崇德,帶人推廣冀中地道戰的經驗,縣教育科科長徐進就在焦莊戶蹲點。徐進借助漢字“凹”字,講解了利用翻板防水、防煙、防毒氣的道理。好法子!全村老小齊上陣,開始改造地道。(晉察冀畫報刊登了幾幅照片,創造戰爭(zheng) 的奇跡,地道戰)

  經過改造的焦莊戶地道,不僅(jin) 能藏、能走、能防、能打,成了“四能地道”,還和周邊的唐洞村、大北塢村的地道連了起來,成了三村相通的地下長城。利用地道,民兵一舉(ju) 端掉了周邊龍灣屯的日偽(wei) 炮樓。附近的八路軍(jun) 傷(shang) 病員也來這裏療養(yang) ,焦莊戶成了冀東(dong) 抗日根據地,可靠的堡壘,還被東(dong) 部順義(yi) 縣授予“人民第一堡壘”的稱號。

  兵民是勝利之本,地道戰又一次顯示了人民戰爭(zheng) 的無窮偉(wei)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