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縣城東(dong) 南50公裏的燕山深處,有個(ge) 叫沙塘溝的小村莊。抗戰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這裏建立了平北地區第一個(ge) 農(nong) 村黨(dang) 支部。所以,沙塘溝也被譽為(wei) “平北紅色第一村”。

  1938年6月,八路軍(jun) 四縱挺進冀東(dong) ,途徑延慶,建立灤(平)昌(平)密(雲(yun) )臨(lin) 時聯合縣政府,張書(shu) 彥任縣長,劉國梁任工委書(shu) 記。他們(men) 大力宣傳(chuan) 黨(dang) 的抗日主張,培養(yang) 積極分子,發展共產(chan) 黨(dang) 員,組織救國會(hui) ,拉起遊擊隊。

  平北地區被偽(wei) 華北、偽(wei) 蒙疆、偽(wei) 滿洲國三個(ge) 偽(wei) 政權包圍,開辟工作難度相當大。十三陵後山地區,包括沙塘溝在內(nei) 的7個(ge) 村,當時屬於(yu) 昌平,俗稱“後七村”,這裏是共產(chan) 黨(dang) 和八路軍(jun) 開展平北抗日鬥爭(zheng) 的最初基地。尤其沙塘溝,雖然隻有20多戶人家,但是男女老少齊動員,抗日工作樣樣走在前。

  1938年12月,劉國梁等人介紹沙塘溝的張福、張樸加入共產(chan) 黨(dang) 。隨後,張福、張樸介紹張瑞、張銀、張殿、胡殿鼇入黨(dang) 。胡殿鏊曾向家人回憶:“那時入黨(dang) 叫做捅胳肢窩,問是否願意參加共產(chan) 黨(dang) ,當時誰也不敢大聲說入黨(dang) ,捅一下胳肢窩就表示願意。入黨(dang) 之後,上不能告訴父母、妻子,下不能告訴兒(er) 女,非常秘密。”當月,6位黨(dang) 員組成黨(dang) 支部。這是延慶地區,也是平北第一個(ge) 農(nong) 村黨(dang) 支部。

  黨(dang) 支部的活動多在村民閆來榮家進行。閆來榮是“延慶支前六姐妹”成員,為(wei) 八路軍(jun) 戰士縫製過數百雙軍(jun) 鞋,還將4個(ge) 兒(er) 子都送去參軍(jun) 。1940年5月,沙塘溝狙擊戰,她家又成為(wei) 最重要的傷(shang) 員救治所。

  當時,白乙化率八路軍(jun) 冀熱察挺進軍(jun) 第10團,從(cong) 平西挺進平北,在沙塘溝被偽(wei) 滿洲軍(jun) 3000餘(yu) 人包圍。黨(dang) 支部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冒著槍林彈雨,抬擔架,救傷(shang) 員。八路軍(jun) 和老百姓團結一心,終於(yu) 打敗了敵人。這是10團進入平北的第一個(ge) 勝仗。

  這一年,平北抗日根據地正式建立起來,成為(wei) 連接平西和冀東(dong) 兩(liang) 大根據地的戰略走廊。而沙塘溝黨(dang) 支部,就是平北根據地的第一個(ge) 戰鬥堡壘。如今,平北紅色第一村紀念館成為(wei) 開展革命傳(chuan) 統教育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