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秀麗(li) 的京東(dong) 大峽穀入口處,有個(ge) 小山村,名叫桃棚。村北山有個(ge) 鋸崖洞,山洞不大,僅(jin) 能容下六七個(ge) 人。平穀農(nong) 村的第一個(ge) 黨(dang) 支部就誕生在這裏。後來,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就稱它作“紅崖洞”。
1938年的夏天,八路軍(jun) 四縱挺進冀東(dong) ,配合抗日大暴動。四縱西撤後,留下了陳群、包森、單德貴三個(ge) 支隊在冀東(dong) 一帶堅持鬥爭(zheng) 。1940年初,包森支隊來到冀東(dong) 地區西部,開辟盤山根據地。4月,薊平密聯合縣建立。聯合縣在桃棚、魚子山一帶設立了西北辦事處及區委。
為(wei) 了發動群眾(zhong) ,聯合縣和區委的幹部訪貧問苦,宣傳(chuan) 抗日,並物色黨(dang) 員發展對象。為(wei) 了保密,他們(men) 常常在田間、地頭、樹林子裏談心、開會(hui) 。
1940年9月的一天晚上,借著夜色和密林的掩護,桃棚村的王世勳、於(yu) 錫元、符運廣、王世發、連芳還有魚子山村的謝鳳寬,悄悄地來到鋸崖洞。由縣委組織部長李越之、區委書(shu) 記江東(dong) 帶領,宣誓入黨(dang) ,成立了黨(dang) 支部,推選王世勳為(wei) 書(shu) 記。當時,桃棚是個(ge) 小自然村,行政上隸屬於(yu) 魚子山村。所以,這個(ge) 黨(dang) 支部又被稱為(wei) 魚子山黨(dang) 支部。
此後,魚子山黨(dang) 支部成為(wei) 向平原地區杜辛莊、馬各莊等村發展的基礎,黨(dang) 的組織不斷地發展壯大。到了1941 年,聯合縣已發展黨(dang) 員540名左右,建立黨(dang) 支部54個(ge) 、黨(dang) 小組15個(ge) 。黨(dang) 員們(men) 認真學習(xi) 黨(dang) 的抗戰政策,廣泛發動群眾(zhong) ,成為(wei) 抗日的堅強力量。
桃棚村、魚子山一帶,還先後成為(wei) 平密興(xing) 、平三密、平三薊等抗日聯合縣政府駐地。這裏還建立了兵工廠,這就是當年魚子山兵工廠的遺址。除了兵工廠,他們(men) 還設立了衛生所、供給處等設施,成為(wei) 冀東(dong) 地區西部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冀東(dong) 專(zhuan) 署專(zhuan) 員焦若愚、軍(jun) 區副司令員兼13團團長包森,常在這裏領導和指揮冀東(dong) 的抗日鬥爭(zheng) 。
作為(wei) 堡壘村的桃棚和魚子山,成為(wei) 日偽(wei) 軍(jun) 重點“掃蕩”的目標,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魚子山慘案。殘酷的“掃蕩“沒有嚇倒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村黨(dang) 支部的帶領下,他們(men) 吃野菜樹葉、伐橡樹鑄武器,開展了更加頑強的鬥爭(zheng) ,留下了“銅南山,鐵北寨,打不垮的魚子山”的美譽。
時光荏苒,今天這裏已經成為(wei) “大桃之鄉(xiang) ”。桃棚,平穀農(nong) 村第一個(ge) 黨(dang) 支部誕生的地方,更成為(wei)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chuan) 統的教育基地。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