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渡拒馬河,

  百花山在望。

  建立挺進軍(jun) ,

  深入敵心髒。

  ……

  這首詩,是1939年2月,八路軍(jun) 120師副師長蕭克赴任冀熱察挺進軍(jun) 司令員途中創作的。

  為(wei) 了在冀熱察地區堅持遊擊戰爭(zheng) 、創建抗日根據地,1938年11月25日,中央軍(jun) 委決(jue) 定成立八路軍(jun) 冀熱察挺進軍(jun) ,派蕭克前往工作,並成立軍(jun) 政委員會(hui) ,統一領導軍(jun) 隊及地方黨(dang) 政工作。

  1939年2月7日,挺進軍(jun) 在平西組成,蕭克任司令員兼政委,統一領導平西、平北和冀東(dong) 的抗日武裝。

  當時,冀熱察平西、平北、冀東(dong) 三塊根據地被日偽(wei) 分割,互不相連。根據黨(dang) 中央開展華北敵後抗戰的總要求,蕭克認真學習(xi) 克勞塞維茨的《戰爭(zheng) 論》和毛澤東(dong) 的《論持久戰》,從(cong)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聯想到冀東(dong) 大暴動,他想:如果平西能夠鞏固,翼東(dong) 繼續堅持,又把平北發展起來,就能形成常存有餘(yu) 不盡之氣。

  為(wei) 此,蕭克特別重視開辟平北,認為(wei) 平北開辟起來,便成了平西向冀東(dong) 、熱河開拓的前進陣地,成了平西與(yu) 冀東(dong) 的交通支點,也就是將來冀東(dong) 與(yu) 平西連成一片的接合部。

  1938年5月、1939年夏,八路軍(jun) 兩(liang) 次挺進平北,因為(wei) 種種原因因,都沒在平北站穩腳跟。1939年10月,他派白乙化率領10團第三次挺進平北。部隊所到之處,堅決(jue) 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宣傳(chuan) 群眾(zhong) ,武裝群眾(zhong) ,瓦解敵軍(jun) 。在豐(feng) 灤密地區很快站住了腳。1940年夏天,平北根據地基本建成。

  經過一年多艱苦卓絕的鬥爭(zheng) ,1941年,平西、平北、冀東(dong) 終於(yu) 連成一片,建成了擁有320萬(wan) 人的抗日根據地。不但從(cong) 西、東(dong) 、北對日偽(wei) 華北政治、軍(jun) 事中心北平形成包圍之勢,也把北平與(yu) 山海關(guan) 分割開來,還威脅日偽(wei) 統治的天津、張家口、承德等重要城市。

  蕭克是名儒將,除了開頭提到的詩作外,在抗日的烽火硝煙中,他還創作40餘(yu) 萬(wan) 字、反映井岡(gang) 山時期紅軍(jun) 鬥爭(zheng) 的長篇小說《羅霄軍(jun) 》。50年後改名《浴血羅霄》出版,1991年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