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怎麽看到怎麽辦——理論熱點麵對麵·2011》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 轉穩健:管好貨幣穩物價(jia)  

有個(ge) 比喻:價(jia) 格猶如船,貨幣好比水,水漲自然船高。在商品數量沒變情況下,貨幣多了,買(mai) 同樣的商品就需要花更多的錢,也就是漲價(jia) 。

近兩(liang) 年,麵對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果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台總額4萬(wan) 億(yi) 元的投資計劃,大幅增加貨幣供應規模。這為(wei) 我國應對危機衝(chong) 擊提供了充足“彈藥”,對經濟企穩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客觀上也造成了國內(nei) 流動性充裕。2010年新增外匯占款3.27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32.4%,“熱錢”淨流入355億(yi) 美元,比過去10年平均多42%,這都加大了物價(jia) 上漲的壓力。

深度解讀

外匯占款

外匯占款,是指一個(ge) 國家的銀行收購外匯資產(chan) 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對中國來說,由於(yu) 人民幣是非自由兌(dui) 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dui) 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wei) 了外資換匯,要投入相應的人民幣資金,增加了人民幣的需求量,形成了外匯占款。

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指金融機構為(wei) 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它占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越高,可用於(yu) 發放貸款的資金就越少,信貸擴張能力也越差。在我國,最低存款準備金率由中國人民銀行確定。

為(wei) 此,中央明確要求,要將穩定物價(jia) 作為(wei) 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並將政策取向從(cong) 適度寬鬆調整為(wei) 穩健。“治水之法,不可執一”,管好流動性這個(ge) 閘門,治好貨幣這個(ge) “水”,應采取綜合治理的辦法,“收”、“疏”、“堵”並舉(ju) 。

“收”,就是減少貨幣供應量。201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發出了“收”的信號。截至7月上旬,已3次提高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6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達到21.5%,創曆史新高。今後將繼續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促進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控製物價(jia) 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

“疏”,就是引導資金流向。管好流動性,並不意味著全麵緊縮,而是堅持“有扶有控”,著力優(you) 化信貸結構,使貨幣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應引導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現代服務業(ye) 、科技自主創新等,投向“三農(nong) ”、中小企業(ye) 和就業(ye) 、助學、扶貧等,更好地服務於(yu) 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權威聲音

把抬頭的物價(jia) 盡快打下去

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在抗擊危機期間,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擴張型的,這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有針對性的舉(ju) 措。政策也會(hui) 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在反危機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物價(jia) 和資產(chan) 價(jia) 格上升等一些負麵效果會(hui) 慢慢顯現,但政策調整一定要及時,要把抬頭的物價(jia) 盡快打下去。

“堵”,就是嚴(yan) 控境外“熱錢”流入。當前,全球流動性充裕,“熱錢”四處尋找投機空間。由於(yu) 普遍看好中國發展、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境外“熱錢”伺機湧入內(nei) 地。必須打好“熱錢”阻擊戰,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建立“熱錢”流入的預警機製,加強對國際資本進入途徑、投資規模和投向的監測,嚴(yan) 厲打擊“地下錢莊”等違法犯罪活動,最大限度減少“熱錢”的流入。

2004—2010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七年增長;2011年全國夏糧實現“八連豐(feng) ”,總產(chan) 量達到12627萬(wan) 噸,為(wei) 曆史第二高產(chan) 年。

◇ 保供應:增加供給穩物價(jia)

俗話說:物以稀為(wei) 貴。這揭示了一個(ge) 經濟學原理:供求關(guan) 係決(jue) 定價(jia) 格。供不應求,商品價(jia) 格就會(hui) 上漲;供大於(yu) 求,價(jia) 格就會(hui) 下降。隻有保障商品的充足供應,價(jia) 格穩定才有堅實基礎。

當前,我國主要工業(ye) 品總體(ti) 供大於(yu) 求,農(nong) 產(chan) 品供求基本平衡。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礎比較脆弱,一定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的變化容易引起價(jia) 格波動。近些年,我國幾次幅度較大的物價(jia) 上漲,幾乎都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漲價(jia) 有關(guan) 。如2008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月度最高漲幅達8.7%,主要就是受豬肉價(jia) 格上漲影響。這輪物價(jia) 上漲也不例外,如2010年突出表現為(wei) 蔬菜價(jia) 格上漲,最近幾個(ge) 月豬肉價(jia) 格上漲又推動物價(jia) 達到新高。

農(nong) 業(ye) 豐(feng) ,百姓安;糧價(jia) 穩,百價(jia) 穩。在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13億(yi) 多人口的大國,農(nong) 業(ye) 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立足國內(nei) 保障供應始終是頭等大事。中央明確提出,穩定物價(jia) 關(guan) 鍵要扶持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堅決(jue) 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製和“菜籃子”市長負責製,千方百計確保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

首先,大力發展生產(chan)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必須進一步加大對“三農(nong) ”的投入力度,增加對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補貼,充分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2011年中央財政用於(yu) “三農(nong) ”的投入將達9884.5億(yi) 元,比2010年增加15.2%。繼續完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利益補償(chang) 機製,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jia) ,2011年小麥每50公斤提高5元—7元,水稻提高9元—23元。今後10年,國家還將投入4萬(wan) 億(yi) 元,用於(yu) 水利設施建設,這將有力提高農(nong) 業(ye) 抗擊天災的能力,夯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穩定增長的基礎。

權威聲音

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

陳錫文(中央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從(cong) 經濟規律和中國國情看,穩增長、控通脹、調結構,必須首先穩住農(nong) 業(ye) 。隻有保證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充足、價(jia) 格穩定,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越是國內(nei) 外經濟環境錯綜複雜,越是國內(nei) 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越要抓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這樣才能贏得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針對這輪物價(jia) 上漲中食品價(jia) 格漲幅較高的情況,必須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應通過5年左右努力,確保大中城市郊區有基本菜地麵積,自給率保持穩定並逐步提高。對近期生豬價(jia) 格上漲,國家將加大生豬生產(chan) 扶持力度,加強生豬公共防疫體(ti) 係建設,中央支持大型標準化規模養(yang) 殖場和小區建設的投資將恢複到2 5億(yi) 元。同時,應全麵掌握、及時發布“菜籃子”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情況和供求變化信息,積極引導生產(chan) 和市場流向。

各地加強蔬菜基地建設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各地投入蔬菜基地和大棚建設資金超過100億(yi) 元,全國秋冬蔬菜種植麵積較上年增加800萬(wan) 畝(mu) ,秋冬蔬菜總產(chan) 量達到3.37億(yi) 噸。

其次,完善儲(chu) 備吞吐。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具有周期性、不穩定性,而消費卻是常年的、持續的。必須發揮儲(chu) 備吞吐“蓄水池”功能,實現“高拋低吸、削峰填穀”。按照國際標準,一個(ge) 國家的儲(chu) 備糧庫存應占該國一年消費量的17%—18%,這是儲(chu) 備安全的警戒線,而我國已超過了40%,糧食庫存充裕。要進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儲(chu) 備製度和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臨(lin) 時收儲(chu) 製度,把握好國家儲(chu) 備吞吐的力度和節奏,針對當前個(ge) 別地方“賣菜難”情況,要發揮好儲(chu) 備調節作用,臨(lin) 時收儲(chu) 一批可以短期貯存的蔬菜。

深度解讀

“米袋子”省長負責製

1994年以來,我國實行糧食省長負責製,即所謂“米袋子”省長負責製,規定各省區市的行政首長負責本地區糧食的供需平衡和糧價(jia) 的相對穩定。實踐證明,“米袋子”省長負責製是保障供應、穩定價(jia) 格行之有效的做法。2010年11月以來,國務院多次強調要落實好“米袋子”省長負責製,細化量化考核指標體(ti) 係,強化地方政府責任,確保糧食的生產(chan) 和供應。

“菜籃子”市長負責製

1988年,為(wei) 保障城市農(nong) 副產(chan) 品供應,國務院批準實施“菜籃子”工程,提出實行市長負責製。20多年來,“菜籃子”產(chan) 品產(chan) 量大幅增長,品種日益豐(feng) 富,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體(ti) 係逐步完善。2010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guan) 於(yu) 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提出了12項主要任務。最近國家發改委還明確,對市長負責製設量化考核指標,建立問責製,對月度價(jia) 格漲幅較高的城市進行通報。

最後,用好進出口調節。雖然我國糧食生產(chan) 基本保證自給自足,但結構性矛盾還存在。如玉米需要部分進口,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80%。這需要通過進出口來調節,一方麵及時組織進口,增加市場供應,如2010年我國進口玉米157萬(wan) 噸、小麥123萬(wan) 噸、棉花284萬(wan) 噸、食糖177萬(wan) 噸,為(wei) 穩定物價(jia) 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麵對緊缺品種限製出口,優(you) 先滿足國內(nei) 供應。
◇ 暢流通:降低成本穩物價(jia)

2010年9月8日,走了525公裏後,一批芹菜通過公路從(cong) 山東(dong) 運到了上海,經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農(nong) 貿市場等環節“多級跳”後,擺上零售攤位,價(jia) 格也從(cong) 每斤0.3元漲到3元,漲了整10倍。芹菜“瘋狂漲價(jia) 之旅”,揭示了流通成本推動物價(jia) 上漲的玄機。

流通,是商品從(cong) 生產(chan) 通往消費的橋梁。在這一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相應的費用和損耗,而這些最終會(hui) 計入價(jia) 格,由消費者負擔。現在城市消費的農(nong) 產(chan) 品大都來自全國各地,這豐(feng) 富了百姓餐桌,但過高的流通成本也推高了價(jia) 格。

事出必有因。具體(ti) 來說,流通成本高,主要在於(yu) :一是環節多,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田間到餐桌要經過5—6個(ge) 環節,層層加價(jia) ,價(jia) 格自然就上去了;二是損耗大,農(nong) 產(chan) 品的損耗一般達到1/3;三是經營負擔重,租金、攤位費、進場費近年來大幅上漲。因而,降低流通成本,應著力做到“三減”,把省下來的錢讓利給農(nong) 民和消費者。

河北省全麵推進農(nong) 超對接

近年來,河北省積極搭建對接平台,舉(ju) 辦各類洽談會(hui) 、蔬果節等,不斷推進農(nong) 超對接工作,使菜農(nong) 、商家、市民三方均受益。目前,全省有58家規模以上的連鎖經營企業(ye) 開展了農(nong) 超對接,對接省內(nei) 外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近300個(ge) ,2010年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量近500萬(wan) 噸,銷售額超過了30億(yi) 元,使參加對接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以上,使參加對接的農(nong) 戶年平均增收3000元。

廣東(dong) 省推行平價(jia) 商店

平價(jia) 商店是指在政府引導和扶持下,通過產(chan) 銷對接,銷售群眾(zhong) 生活必需農(nong) 副產(chan) 品,並在價(jia) 格異動時承擔保障供應、平抑價(jia) 格等社會(hui) 責任的商店。2011年起,廣東(dong) 省在3年內(nei) 將投入4.5億(yi) 元支持平價(jia) 商店建設,主要運用價(jia) 格調節基金對平價(jia) 商店承租經營場所給予適當租金補貼,對貸款自購經營場所給予適當貸款貼息,對產(chan) 銷對接的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和農(nong) 業(ye) 企業(ye) 生產(chan) 基地建設等給予適當補貼和貸款貼息。目前,全省已建立300多家平價(jia) 商店,經營範圍包括米、油、肉、禽、蔬菜等30多類居民生活必需品;到2013年,將基本形成覆蓋全省城市社區的平價(jia) 商店網絡。

產(chan) 銷對接,“減環節”。開展產(chan) 銷對接,是減少環節降成本的有效手段。以農(nong) 超對接為(wei) 例,一般可平均降低流通成本10%—15%。目前,亞(ya) 太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經超市銷售的比重超過70%,而我國隻有15%左右。國家將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支持產(chan) 地與(yu) 銷區、農(nong) 民生產(chan) 與(yu) 超市銷售直接對接,推動從(cong) 臨(lin) 時性擴大到長期性對接、從(cong) 省內(nei) 擴大到跨區域對接、從(cong) 以長貯存期產(chan) 品為(wei) 主擴大到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全麵對接。今後5年,大中城市農(nong) 產(chan) 品經超市銷售比重將翻一番,達到30%。

完善設施,“減損耗”。當前,流通基礎設施不完善,是造成農(nong) 產(chan) 品損耗大的重要原因。應進一步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領域公益性基礎設施,支持采後處理、冷鏈物流設施、批發市場建設,以降低農(nong) 產(chan) 品在流通領域的損耗。以冷鏈物流體(ti) 係為(wei) 例,到2015年,冷庫總容量將從(cong) 880萬(wan) 噸增加到1880萬(wan) 噸,果蔬、肉類、水產(chan) 品流通環節腐損率將分別降至15%、8%、10%。

降低費用,“減負擔”。價(jia) 格貴不貴,要看攤位費。市場攤位費、超市進場費普遍過高,給經營者帶來很大負擔,也轉嫁給了消費者。2010年以來,各地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攤位費、進場費,如南京下達4個(ge) 月“減半令”、北京試行免收攤位費。國家正研究製定政策,支持農(nong) 貿市場建設,化解地價(jia) 上漲推高攤位費的壓力。同時加強對市場開辦者的監管,規範收費行為(wei) ,督促降低收費標準。對於(yu) 運輸費用,新的綠色通道政策將長期化,每年可降低運輸成本超過130億(yi) 元。

政策傳(chuan) 真

全麵清理公路收費

2010年,我國物流總費用約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18%,遠高於(yu) 發達國家9%的平均水平。過高的物流成本是導致不少商品價(jia) 格過高的重要原因,其中運輸費用又占物流總費用的50%多。為(wei) 此,2011年6月10日,交通運輸部等5部門下發《關(guan) 於(yu) 開展收費公路專(zhuan) 項清理工作的通知》,決(jue) 定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為(wei) 期一年的專(zhuan) 項清理工作,全麵清理公路超期收費、通行費收費標準偏高等違規及不合理收費。

 

◇ 強監管:規範市場穩物價(jia)

“蒜你狠”、“豆你玩”、“薑你軍(jun) ”、“棉裏針”、“糖高宗”……2010年這些熱詞頻繁見諸網絡報端,反映了一部分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畸高,也折射出市場投機炒作的瘋狂。以最先“躥紅”的大蒜為(wei) 例,曾有媒體(ti) 報道其批發價(jia) 兩(liang) 年上漲了100倍。

這種價(jia) 格的瘋漲,背離了價(jia) 值規律,扭曲了市場供求關(guan) 係。種種跡象表明,一些遊資和不法經營者用不正當手段操縱價(jia) 格,是幕後的直接推手。如大蒜的炒作,就與(yu) 山東(dong) 部分經銷商惡意囤積有關(guan) 。

良好的市場秩序,是保持物價(jia) 穩定的重要條件。如果市場主體(ti) 的經營行為(wei) 不規範,投機炒作和價(jia) 格欺詐現象多發,不實的漲價(jia) 信息滿天飛,會(hui) 放大供求矛盾,引發價(jia) 格異常波動。因而,必須加大價(jia) 格監管力度,著力規範市場秩序,有效穩定社會(hui) 預期。

狠打擊,堅決(jue) 查處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治亂(luan) 須出重拳。2011年春節後,查處了家樂(le) 福、沃爾瑪超市19家門店的價(jia) 格欺詐行為(wei) ,各處最高額度5 0萬(wan) 元的罰款;5月,又查處了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散布漲價(jia) 信息案,作出罰款200萬(wan) 元的行政處罰。今後將繼續強化價(jia) 格監管,嚴(yan) 格執行《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行政處罰規定》,保持打擊高壓態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同時加強對農(nong) 產(chan) 品收購秩序整治,重點監管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交易市場、期貨市場,有效穩定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價(jia) 格。

國家發改委密集約談穩物價(jia)

2011年3月,部分日化、方便麵、酒類等企業(ye) 集中發布漲價(jia) 信息,推升了漲價(jia) 預期,個(ge) 別地方出現了小規模搶購現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秩序混亂(luan)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約請企業(ye) 負責人,召開了多個(ge) 座談會(hui) 和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議,介紹價(jia) 格形勢,宣講政策法規,了解企業(ye) 經營狀況,聽取企業(ye) 的意見和建議。約談後,大多數企業(ye) 表示願意承擔社會(hui) 責任。約談,作為(wei) 一種溝通方式,不是行政幹預,目的是通過提前介入進行提醒、告誡,以防止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的發生。

嚴(yan) 監審,強化政府定價(jia) 商品的價(jia) 格監管。目前,水電油氣等重要商品,仍由政府定價(jia) 。它們(men) 關(guan) 係國計民生,在物價(jia) 格局中具有“穩軍(jun) 心”作用。必須加強對這些商品的價(jia) 格監管,提高價(jia) 格製定的科學性和透明度。2011年將出台《政府製定價(jia) 格成本監審條例》,要求所有政府定價(jia) 的商品都要接受監審,避免不合理費用計入成本、推高價(jia) 格。同時,在調整這些商品價(jia) 格時,應慎之又慎,做好綜合配套,充分考慮社會(hui) 承受能力。

促公開,推進價(jia) 格信息透明化。這有助於(yu) 引導經營者合理定價(jia) ,也能使消費者價(jia) 比三家。一方麵,建立健全價(jia) 格信息發布機製,通過多種形式,及時準確公布市場供求和價(jia) 格信息。目前各地相繼出台“曬價(jia) 格”的舉(ju) 措,南京的“物價(jia) 微博”讓百姓可隨時隨地了解最新信息。另一方麵,準確闡釋價(jia) 格政策和有關(guan) 舉(ju) 措,及時澄清虛假價(jia) 格新聞,公開曝光價(jia) 格違法典型案例,營造有利於(yu) 穩定物價(jia) 的輿論氛圍。

農(nong) 產(chan) 品期貨市場

農(nong) 產(chan) 品期貨市場,最早產(chan) 生於(yu) 19世紀中期的美國芝加哥,它在農(nong) 產(chan) 品供需矛盾間建立一種緩衝(chong) 機製。目前國際上仍在交易的農(nong) 產(chan) 品期貨有21個(ge) 大類、192個(ge) 品種。在我國3家期貨交易所中,大連商品交易所與(yu) 鄭州商品交易所現階段以農(nong) 產(chan) 品期貨交易為(wei) 主。

◇ 增補貼:雪中送炭惠民生

同樣是漲價(jia) ,不同群體(ti) 的感受不同。漲價(jia) 衝(chong) 擊最大的往往是困難群體(ti) ,因為(wei) 在他們(men) 的消費支出中,食品所占比重較大。可以說,他們(men) 的生活受物價(jia) 上漲影響最深,也最需要給予幫助。

我國是一個(ge) 發展中國家,還有一個(ge) 比較龐大的困難群體(ti) 。其中,城市低保對象、農(nong) 村低保對象、優(you) 撫對象、農(nong) 村五保供養(yang) 對象、領取失業(ye) 保險人員等,就有近9000萬(wan) 。化解物價(jia) 上漲給百姓帶來的影響,最迫切的就是為(wei) 這個(ge) 群體(ti) 排憂解難,保障他們(men) 的生活不因物價(jia) 上漲而下降。

及時發放補貼。當物價(jia) 出現短期波動時,發放價(jia) 格臨(lin) 時補貼,靈活性強、見效快。2010年,各地向城鄉(xiang) 低保、優(you) 撫、農(nong) 村五保供養(yang) 對象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了每人每月10元—80元的臨(lin) 時補貼;2011年春節前,中央財政再次安排資金104億(yi) 元,向困難群眾(zhong) 每人發放了一次性春節生活補貼100元—180元。今後,價(jia) 格臨(lin) 時補貼將逐步從(cong) 不定期發放向逐月發放轉變,這將更及時地解決(jue) 低收入群體(ti) 的實際困難。

提高救助標準。當物價(jia) 上漲超過一定幅度和時間時,國家會(hui) 相應提高社會(hui) 救助和保障標準。2010年年底,我國城市低保、農(nong) 村低保和農(nong) 村五保集中供養(yang) 平均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251元、117元和246元,比2008年年底分別提高22.4%、42.2%和35.6%;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金標準也從(cong) 生均2000元提高至3000元。今後5年,我國城鄉(xiang) 低保標準將年均增長10%以上。

建立聯動機製。近年來,浙江、江蘇等地探索建立了社會(hui) 救助和保障標準與(yu) 物價(jia) 上漲掛鉤的聯動機製,根據物價(jia) 漲幅及時發放補貼、聯動調整保障標準,取得了積極效果。2011年7月,聯動機製已在18個(ge) 省區市建立,到年底將在全國各地普遍建立起來。這將在物價(jia) 上漲和困難群眾(zhong) 生活之間,築起一道堅實的“防波堤”。

浙江省實施價(jia) 格補貼聯動機製

2004年,浙江省建立並實施困難群體(ti) 生活補貼與(yu) 價(jia) 格上漲幅度相掛鉤的動態補貼機製。至2011年3月,已啟動價(jia) 格上漲動態補貼機製12次,受惠人數達866.07萬(wan) 人次,累計發放價(jia) 格補貼75893.03萬(wan) 元,有效緩解生活必需品價(jia) 格上漲對困難群體(ti) 生活的影響。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9日 11:30 來源: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朱子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