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除壁壘 生產(chan) 要素流動更合理
“河曲美在水、富在煤,水煤合成電,河曲就會(hui) 變。”這是山西省河曲縣人反複念叨的一句話。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後,山東(dong) 魯能集團帶著雄厚資本和技術來到河曲,興(xing) 建了一座大型的現代化電廠。水煤終於(yu) 合成了電,河曲人從(cong) 中嚐到了甜頭。河曲的資源優(you) 勢與(yu) 山東(dong) 魯能的資本技術優(you) 勢的成功聯姻,反映了不同地區生產(chan) 要素合理流動產(chan) 生的巨大經濟效益。
勞動力、土地、資源、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chan) 要素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以要素稟賦而論,城市與(yu) 農(nong) 村、東(dong) 部與(yu) 中西部各有長短。長期以來,城鄉(xiang) 二元體(ti) 製、價(jia) 格形成機製等製度壁壘,導致了生產(chan) 要素的不合理流動,製約了城鄉(xiang) 、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
因而,扭轉發展不平衡局麵,必須堅決(jue) 破除各種體(ti) 製障礙和政策壁壘,深化資源品價(jia) 格和要素市場改革, 真正體(ti) 現要素所有者權益,有效平衡要素輸出地與(yu) 輸入地的利益分配。同時,積極引導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chan) 要素更多地向農(nong) 村和中西部流動,增強欠發達地區內(nei) 在發展動力。
打破身份束縛, 讓勞動力流動無羈絆。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開始大規模流動,但受戶籍製度束縛,農(nong) 民進了城但定不了居,過著“兩(liang) 棲”生活。目前,國家正在研究推進戶籍製度改革,一些地方也在進行積極探索。如重慶從(cong) 2010年8月開始,全麵啟動了戶籍製度改革,今後10年內(nei) ,將有1000萬(wan) 農(nong) 民轉戶進城成為(wei) “新市民”。應立足實際,分步推進,把有穩定勞動關(guan) 係並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nong) 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wei) 城鎮居民。特別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因地製宜放寬進城落戶條件。同時,也要製定相關(guan) 政策,鼓勵高校畢業(ye) 生和各方麵人才到農(nong) 村和中西部地區工作。
完善補償(chang) 政策,讓土地收益惠於(yu) 農(nong) 。土地是農(nong) 民的命根子。必須依法保障農(nong) 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改革征地製度,提高征地標準,確保土地增值收益取之於(yu) 農(nong) 、用之於(yu) 農(nong) 。完善、規範農(nong) 村集體(ti) 建設經營性用地流轉,按照“初次分配基於(yu) 產(chan) 權,二次分配政府參與(yu) ”的原則,保障集體(ti) 土地所有權人的土地權益,促進農(nong) 村致富、農(nong) 民增收。
改革稅費製度,讓資源收益“留下來”。在我國很多資源富集地區,往往是“守著金山、兜裏沒錢”。原因就在於(yu) 資源品價(jia) 格形成機製不合理,資源補償(chang) 費過低,大部分資源收益外流。必須理順資源品價(jia) 格關(guan) 係,提高資源稅稅負、擴大稅目,合理補償(chang) 環境損害成本。2010年6月起,在新疆率先進行了油氣資源稅改革,由從(cong) 量定額征收改為(wei) 從(cong) 價(jia) 定率征收,資源稅收益大幅增加,12月起這一改革又擴大到西部12個(ge) 省區市,今後5年還要在全國推廣。這將大大增加這些地區的財力,促進這些地區發展。
“生態補償(chang) ”
“生態補償(chang) ”是指體(ti) 現生態服務功能價(jia) 值的重要環境經濟政策,通過國家財政投入和建立生態受益方責任製度,增強生態服務功能供給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補償(chang) 、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chang) 、礦產(chan) 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chang) 、流域水環境保護的生態補償(chang) 等方麵。2010年4月,國家已正式啟動《生態補償(chang) 條例》起草工作。
加強政策引導,讓資金更多流向落後地區。農(nong) 村和欠發達的地區加快發展,關(guan) 鍵要解決(jue) “錢從(cong) 哪裏來”。必須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建立財政“三農(nong) ”投入穩定增長機製,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深化農(nong) 村信用社改革,發展農(nong) 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貸款,確保農(nong) 村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70%用於(yu) 當地。同時,要完善相關(guan) 政策,引導社會(hui) 資金更多投向農(nong) 村和欠發達的地區。
近年來,我國推出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係列舉(ju) 措,農(nong) 村麵貌煥然一新。
◇ 突出普惠性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基本醫保政策統一、養(yang) 老保險全麵覆蓋、就業(ye) 服務城鄉(xiang) 平等……在成都,原來隻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待遇”,如今已經惠及農(nong) 村居民。在很多方麵,城市與(yu) 農(nong) 村的差別、“城裏人”和“鄉(xiang) 下人”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這一切,都源於(yu)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深入推進。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俗地說,就是不管你生活在東(dong) 部還是西部,居住在農(nong) 村還是城市,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樣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近年來我國全麵實現免費義(yi) 務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全覆蓋等,都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體(ti) 現。“十二五”時期,我國將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xiang) 、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深度解讀
“十二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範圍
1.公共教育:包括九年義(yi) 務教育免費等。
2.就業(ye) 服務:包括就業(ye) 信息、就業(ye) 谘詢、職業(ye) 介紹等。
3.社會(hui) 保障:包括養(yang) 老保險、醫療保險與(yu) 合作醫療等。
4.醫療衛生:包括預防接種、傳(chuan) 染病防治等。
5.人口計生:包括避孕藥具、孕前優(you) 生健康檢查等。
6.住房保障:包括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
7.公共文化:包括基層公共文化、體(ti) 育設施免費開放等。
8.基礎設施:包括行政村通公路和客運班車,城市建成區公共交通全覆蓋等。
9.環境保護:包括汙水、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環境監測等。
加大財政投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資金保障是關(guan) 鍵。應進一步調整和優(you) 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所占比重,保證支出增長幅度高於(yu) 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2011年教育、社保方麵的投入增長幅度都高於(yu) 16%,遠高於(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8%的預期目標,這將為(wei)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財力保障。
注重政策傾(qing) 斜。長期以來,基本公共服務更多地投向了城市和發達地區,擴大了城鄉(xiang) 、區域之間的差距。如目前小學生人均教育經費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近10倍,財政對新農(nong) 合的補助標準地區之間最多相差4倍以上。“十二五”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逐步縮小城鄉(xiang) 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必須在總量投入加大的情況下,側(ce) 重向農(nong) 村傾(qing) 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qing) 斜,向困難地區傾(qing) 斜。
新型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覆蓋1.9億(yi) 人
截至2011年5月底,全國已有1.9億(yi) 人參加新型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領取基礎養(yang) 老金的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5170萬(wan) 人。
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覆蓋8.35億(yi) 人
目前已有8.35億(yi) 人參加了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
農(nong) 村飲水工程讓農(nong) 民喝上放心水
“十一五”時期,我國解決(jue) 2.15億(yi) 農(nong) 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2011年要再解決(jue) 6000萬(wan) 農(nong) 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使農(nong) 村安全飲水普及率達77%。
健全保障機製。體(ti) 製機製不完善是製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大障礙。必須通過改革創新,完善有利於(yu) 保障供給、服務優(you) 良、提高效率的長效機製。比如,推進財政體(ti) 製改革,合理確定中央與(yu) 地方的財權和事權,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製度,解決(jue) 困難地區由於(yu) 財力原因導致基本公共服務滯後的問題;比如,建立評價(jia) 機製,將基本公共服務數量和質量指標納入政府和幹部政績考評體(ti) 係,以強化各級政府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責任。
拓寬供給渠道。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務的主體(ti) ,要切實承擔起責任,但並不一定事事由政府包辦。要著眼於(yu) 提供更好的服務質量和水平,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建立政府主導、社會(hui) 各方麵積極參與(yu) 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製。充分發揮社會(hui) 各方麵的作用,調動各類社會(hui) 組織的積極性,不斷拓寬提供公共服務的渠道。
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全國“一盤棋”,促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是貫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全過程的艱巨任務。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我們(men) 必將逐步解決(jue) 城鄉(xiang) 、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促進經濟社會(hui) 協調發展。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