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怎麽看到怎麽辦——理論熱點麵對麵·2011》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六、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怎麽(me) 實現教育公平

河北邯鄲,一座以3000年悠久曆史聞名於(yu) 世的古城,如今又有了一張新的靚麗(li) “名片”——“無擇校”城市。前幾年,邯鄲市全麵實行了免費義(yi) 務教育,但同時“擇校熱”仍很盛行,許多家長千方百計地將孩子送到“名校”就讀,引起人們(men) 對教育不公的強烈關(guan) 注。麵對這一難題,邯鄲通過聯盟校、兼並校、設分校等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走出了一條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之路,擇校熱逐漸淡出了人們(men) 的視野。邯鄲的探索,為(wei) 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ge) 孩子上好學提供了有益啟示。

2009年11月,全國推進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hui) 在河北省邯鄲市召開。

教育公平是社會(hui) 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點。促進教育公平,讓孩子們(men) 同頂一片藍天,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這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萬(wan) 戶的幸福工程。

目前,我國各級各類高等學校在學總規模達3105萬(wan) 人,居世界首位。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36%,接近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 實現“有學上”  公平問題仍突出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國家興(xing) 盛,教育為(wei) 先。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e) 取得巨大成就。全國城鄉(xiang) 實現免費義(yi) 務教育,適齡兒(er) 童“不花錢、有學上”,2010年高中毛入學率達80%;職業(ye) 教育快速發展,已占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入學機會(hui) 進一步增加,2010年毛入學率達26.5%,進入大眾(zhong) 化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ti) 係逐步建立,2010年資助學生1.8億(yi) 人,資助經費510億(yi) 元。教育的發展極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質,為(wei) 經濟發展、社會(hui) 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貢獻。

深度解讀

入學率

入學率,是指全國適齡學生入學的比例,計算公式為(wei) :某一級入學率=某一級教育在校生數/全國相應學齡人口總數×100%,它是衡量一個(ge) 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可分為(wei) 毛入學率和淨入學率,前者是指公式中計算分子在校生數時,不考慮學生的年齡大小,後者則要考慮在校生的年齡大小,隻計算與(yu) 分母相同年齡段的學生人數。

同時也應看到,當前教育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群眾(zhong) 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特別是教育公平問題還很突出。不論是很多家長頭疼的“擇校”,還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同城”苦惱;不論是學前適齡兒(er) 童“入園難”,還是不同地區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hui) 不公平……這些都與(yu) 教育公平息息相關(guan) ,反映出城鄉(xiang) 、地區和校際之間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群體(ti) 之間接受優(you) 質教育機會(hui) 的不均等。那麽(me) ,教育不公原因何在呢?

發展不平衡的影響。由於(yu) 自然、曆史等原因,我國城鄉(xiang) 、區域發展不平衡比較突出。目前,發展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責任主要在地方。各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的差距,直接決(jue) 定了教育水平的差距。

政策傳(chuan) 真

加大教育投入

確保2012年實現達到4%的目標

1.嚴(yan) 格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保證財政教育支出增長幅度明顯高於(yu) 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預算內(nei) 基建投資用於(yu) 教育的比重。

2.從(cong) 2010年12月1日起,統一內(nei) 外資企業(ye) 和個(ge) 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製度,教育費附加統一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e) 稅實際繳納稅額的3%征收。

3.全麵開征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統一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e) 稅實際繳納稅額的2%征收。

4.從(cong) 2011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讓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遷補償(chang) 、土地開發等支出後餘(yu) 額10%的比例,計提教育資金。

5.合理安排使用財政教育經費,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突出重點、優(you) 化結構、加強管理,促進教育公平,全麵提高教育質量。

——《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

教育投入不足的製約。盡管近年來教育投入大幅增長,但是與(yu) 教育發展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例一直偏低,尚未達到4%的目標。這製約了教育條件的改善和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擴展。

資源配置不合理的限製。目前,城市和發達地區集中了大多數優(you) 質教育資源,而農(nong) 村和邊遠貧困地區則相對稀缺。即便在同一城市,不同學校占有的資源也存在巨大差距。雖然國家已取消了重點學校製度,但很多地方名校的“名牌效應”依然存在,加劇著教育資源配置的失衡。

2010年7月13日,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召開。29日,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描繪了未來1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wei) 藍圖。

製度改革滯後的掣肘。目前,我國教育發展中,一些不利於(yu) 教育公平的體(ti) 製機製障礙還沒有完全消除,一些促進教育公平的機製還未建立。例如,城鄉(xiang) 中小學教師編製和工資待遇缺少同一標準;教師合理流動製度、省級政府統籌管理推進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一體(ti) 化發展的機製還不完善;城鄉(xiang) 分治的戶籍製度,造成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

此外,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民群眾(zhong) 更加重視教育,把教育作為(wei) 一種重要的家庭“投資”,都希望孩子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這造成優(you) 質教育資源供需矛盾凸顯,使教育公平問題更加突出。

權威聲音

促進教育公平是教育事業(ye) 科學發展戰略重點之一

袁貴仁(教育部部長):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是教育事業(ye) 科學發展的兩(liang) 大戰略重點。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個(ge) 公民接受教育的權利,教育部負有重要的指導、設計、推進的責任。要堅持以加快發展促公平、資源配置促公平、完善資助促公平、規範管理促公平,有效解決(jue) 擇校問題、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切實實現教育的起點公平。

2010年7月,廣大群眾(zhong) 熱盼已久、寄予厚望的“新教改”方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頒布實施。綱要繪製藍圖,公平躍然紙上。促進教育公平成為(wei) 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被列為(wei) 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促進教育公平的一係列舉(ju) 措,讓人們(men) 看到了實現教育公平的美好前景。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9日 11:30 來源: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朱子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