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力保基本:織就醫療惠民網
國民的健康水平,事關(guan) 民族發展、國家興(xing) 衰。為(wei) 人們(men) 提供基本的醫療衛生保障,是當今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由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同國家提供基本保障的內(nei) 容與(yu) 範圍也不盡相同。從(cong) 我國國情出發,國家提出了“保基本”這一重要製度設計,主要包括三方麵內(nei) 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保障製度和國家基本藥物製度。
具體(ti) 來說,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就是要做好預防保健工作,使群眾(zhong) 盡量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推進基本醫療保障製度,就是要通過全民醫保,降低個(ge) 人醫藥費用支出。推進國家基本藥物製度,就是要對常用藥合理定價(jia) 、保障供應,讓患者能用上實惠管用的藥。這三項內(nei) 容,著眼於(yu) 全體(ti) 人民的基本醫療衛生需求,是解決(jue) 看病難的基礎性工作,對實現人人“病有所醫”具有重要意義(yi) 。
近年來,“保基本”工作逐步推進,但總的看,目前的標準和水平還比較低。我們(men) 既要量力而行,努力做到廣覆蓋、可持續;也要盡力而為(wei) ,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標準和水平,為(wei) 全體(ti) 人民織就一張從(cong) 防到醫、從(cong) 藥到保的基本醫療惠民網。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增投入、促均等。確保基本服務項目和重大服務項目免費向群眾(zhong) 提供,必須依靠雄厚的資金保障。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從(cong) 2010年的15元提高到25元。同時,將繼續擴大服務範圍,加快覆蓋農(nong) 村和困難地區,逐步實現均等化。比如,今後5年,將為(wei) 70%以上的城鄉(xiang) 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
基本醫療保障製度提水平、上層次。逐步提高人均籌資標準,提高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切實減輕群眾(zhong) 看病負擔。2011年,新農(nong) 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將提至每人每年200元,住院費報銷比例提至70%,政策範圍內(nei) 最高支付限額不低於(yu) 5萬(wan) 元。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加快實現醫保關(guan) 係轉移接續和醫療費用異地就醫結算,使參保群眾(zhong) 權益得到更好保障。2011年基本實現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保市級統籌,參保人數較少的省區,逐步實現省級統籌。
北京市推進“一老一小”保險實現醫保全覆蓋
2007年開始,北京市將城鎮老年人和學生兒(er) 童納入大病醫療保險,惠及180萬(wan) 人。2008年又將47萬(wan) 城鎮勞動年齡內(nei) 的無業(ye) 居民納入大病醫保,在全國率先實現基本醫保全覆蓋。
國家基本藥物製度添內(nei) 容、廣覆蓋。目前我國已確定了307種基本藥物,今後將建立動態調整機製,推進基本藥物目錄“擴容”,增加更多藥品種類。繼續擴大基本藥物製度實施範圍,2011年年底基本覆蓋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今後5年,其他醫療機構也將逐步全麵配備、優(you) 先使用基本藥物。
2010年起,安徽省基層開展基本藥物製度改革試點,藥價(jia) 普降30%—50%。
◇ 著力強基層:群眾(zhong) 看病更便捷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一旦有個(ge) 頭疼腦熱,最方便的還是去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或鄉(xiang) 鎮衛生院。這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普遍使用基本藥物,具有看病“便”和“廉”的獨特優(you) 勢,是大醫院的“前哨”。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發展,讓它成為(wei) 群眾(zhong) 看病就醫的首選,有利於(yu) 緩解大醫院看病難問題。
前些年,城鄉(xiang)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一度處於(yu) “線斷”、“網破”、“人散”的窘境,群眾(zhong) 小傷(shang) 小病也要舍近求遠去大醫院。針對這一情況,中央提出“強基層”的明確要求。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投入530億(yi) 元加強城鄉(xiang)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基層醫療衛生麵貌有了很大改觀;2011年,國家又決(jue) 定用兩(liang) 年左右時間全麵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長期債(zhai) 務的清理化解工作,將有力推動基層建立新的運行機製並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很多基層醫院雖然有了嶄新的設備、寬敞的診室,但醫療服務能力不足、醫務人員隊伍不穩定,難以吸引群眾(zhong) 前來就診。因此,不僅(jin) 要繼續把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向基層,也要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切實增強基層的服務能力。
政策傳(chuan) 真
國家推進農(nong) 村居民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工作
從(cong) 2010年開始,國家開展了提高農(nong) 村兒(er) 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工作,提高新農(nong) 合對農(nong) 村兒(er) 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髒病的補償(chang) 比例。截至2011年4月,全國已有9059名患兒(er) 獲得救治,患兒(er) 家庭個(ge) 人支付費用比試點前降低60%。預計2011年9月底,全國所有農(nong) 村白血病、先心病患兒(er) ,包括部分城鄉(xiang) 協同推進地區的城鎮兒(er) 童將都能受益於(yu) 這一政策。此外,農(nong) 村居民新增病種醫療保障試點工作也加快推進,優(you) 先將乳腺癌、宮頸癌、農(nong) 村重性精神病、終末期腎病和耐多藥肺結核等病種納入試點範圍。
服務網絡遍基層。強基層,首先是構築完善的醫療服務網。要在前幾年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各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人口規模等實際情況,進一步合理規劃布局,增加醫療點。2011年將完成農(nong) 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任務,使每個(ge) 縣至少有1所縣級醫院基本達到二級甲等水平、有1—3所達標的中心鄉(xiang) 鎮衛生院,每個(ge) 行政村都有衛生室,每個(ge) 街道都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黑龍江省鄉(xiang) 鎮衛生院吸引高層次人才
哈爾濱市近年來加強基層建設,吸引不少大學生紮根農(nong) 村、服務基層。該市香坊區成高子鎮中心衛生院的47名醫護人員中,有27人是大專(zhuan) 或本科以上的學曆,他們(men) 深受患者信任。
培養(yang) 人才固基層。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人才是關(guan) 鍵。基層工作重心是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複和慢性病管理等一體(ti) 化服務,需要全科醫生這個(ge) “多麵手”,而目前基層合格的全科醫生比較匱乏。2011年,國家決(jue) 定建立全科醫生製度,要求到2012年使每個(ge)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nong) 村鄉(xiang) 鎮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再經過幾年努力,基本實現城鄉(xiang) 每萬(wan) 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同時,創新激勵政策和方式,通過契約服務、按人頭付費、開辦診所、邊遠貧困地區工作提供特殊補貼政策等,吸引更多優(you) 秀人才到基層工作,把人才留在基層、穩定在基層,當好群眾(zhong) 健康“守護人”。
對口支援助基層。單靠基層自身,短期難以強起來,還需借助外力。國家已製定城鄉(xiang) 醫院對口支援製度,要求每所城市三級醫院通過派出醫生、實行托管等多種形式,與(yu) 3所左右縣級醫院或鄉(xiang) 鎮衛生院建立長期對口協作關(guan) 係;鼓勵、支持大醫院醫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坐診、定期巡診;落實大醫院醫生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到農(nong) 村服務一年以上的政策。
英國的全科醫生製度
英國居民可在社區醫院選擇一名全科醫生,由其負責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生病時一般先找全科醫生就醫。全科醫生由國家發給全額工資,因而可以專(zhuan) 心為(wei) 居民診療。
此外,還要通過減免診療費用、提高看病報銷比例等傾(qing) 斜政策,運用經濟杠杆,進一步降低基層診療費用,吸引患者來就醫。並探索建立基層與(yu) 大醫院的轉診機製,引導群眾(zhong) 養(yang) 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複回社區”的就醫習(xi) 慣。
北京市社區醫院就診量逐年增加
近年來,北京市大力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改革,不斷增強社區醫院吸引力。一是完善公益性。全麵實行“收支兩(liang) 條線”管理,使社區醫務人員吃上“皇糧”,有效解決(jue) 以藥養(yang) 醫問題。常用藥品實現零差率銷售,藥品價(jia) 格比大醫院平均下降36.1%。二是多渠道引進好醫生。采取接收應屆畢業(ye) 生、返聘大醫院退休醫師等方式,不斷提高社區醫院診療水平。三是實行轉診製度。社區醫院與(yu) 三甲醫院開展對口協作,患者通過社區醫院向大醫院轉診,比直接到大醫院掛號還方便,且免收掛號費。四是推行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居民可以通過簽約形式,得到常見病診療及健康管理等基本醫療服務。目前,到基層就診患者比重已由2006年的5%提高到42%左右。
百姓心聲
◎醫生是守護生命的天使。他們(men) 的價(jia) 值在於(yu) 用醫療技術救人,而不是靠賣藥掙錢。
◎為(wei) 什麽(me) 手機能漫遊,醫保卻一直不能全國“漫遊”呢?這很不合理,很不方便。
◎實施基本藥物製度,關(guan) 鍵就是要能夠買(mai) 到便宜藥。如果像以前一樣,藥品一降價(jia) 就“見光死”,老百姓還是得不到實惠。
◎一般的感冒發燒,我現在就去社區醫院,方便又便宜。幹嘛非要紮堆去大醫院呢?有時候,觀念一換天地寬。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