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理性看待股市的波動 ——為(wei) 什麽(me) 要促進股市健康穩定發展
最近兩(liang) 年,我國股市一掃前幾年的低迷,出現連連上漲行情,股票指數不斷創出新高,股市市值持續增大。上證指數從(cong) 2005年6月的低點998點,一路上漲至2007年10月的6124點,漲幅超過500%。然而,從(cong) 2007年10月開始,A股連續下跌。到2008年6月中旬,股指跌幅超過50%。僅(jin) 2008年第一季度,A股市值就縮水12萬(wan) 億(yi) 元,創下了15年來的新紀錄。股市的劇烈波動,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了很多困惑。那麽(me) ,股市的這種波動是如何產(chan) 生的?麵對股市的劇烈波動,應當如何推動股市的健康穩定發展?
股票市場有起有落
在市場經濟中,經濟的發展總是在周期性的波動中實現的。作為(wei)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股票市場也經常是風雲(yun) 變幻、起伏不定,隨著供求關(guan) 係的變化而上下波動。
股票市場有著自身的特殊性。與(yu) 一般的商品市場不同,股票市場是一種虛擬經濟。在股票市場上買(mai) 賣的不是普通的具有實際使用價(jia) 值的商品如食品、住房等,而是可以在未來獲得收益的金融資產(chan) 。股票價(jia) 格不僅(jin) 取決(jue) 於(yu) 公司的經營狀況,同時也受利率、匯率、通貨膨脹、國內(nei) 外政治經濟環境、市場買(mai) 賣力量對比、重大自然災害發生以及投資者心理預期的影響而發生波動。股票市場的這種波動與(yu) 實體(ti) 經濟的波動相比,往往更為(wei) 劇烈、更為(wei) 頻繁。當股價(jia) 持續上漲時,越來越多的資金被吸引進來,這又會(hui) 導致股價(jia) 的進一步上漲,並使得更多的資金進入市場。在牛市樂(le) 觀氣氛的感染下,人們(men) 總是能找到股市不斷上漲的“理論根據”,把所有的利好消息加以放大,直到某一天泡沫破裂,股價(jia) 暴跌。當股價(jia) 持續下跌時,則會(hui) 出現相反的情況,價(jia) 格進一步下跌,資金持續流出,悲觀失望情緒蔓延。
股票市場的劇烈波動在股市的發展曆史上不乏其例。比如,從(cong) 1928年初到1929年8月,美國的道瓊斯指數由200點附近飆升到400點左右,一年的時間裏股指暴漲了一倍。然而不久就爆發了1929—1933年整個(ge) 資本主義(yi) 世界的經濟大蕭條,股票價(jia) 格也隨之一瀉千裏,從(cong) 1929年9月繁榮的頂峰到1932年夏天大蕭條的穀底,道瓊斯指數從(cong) 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1985—1990年日本股市持續大漲,日經225指數由1985年初的11000點漲到38000多點。但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日本股市開始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2年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股指比最高峰時下降了63%。
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時間並不太長,但同樣經曆了股市劇烈波動的洗禮。1990年12月19日,中國股市從(cong) 100點起步,到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已躍升至1429點。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29點,之後迅速暴跌至400點,有些股民損失極其慘重。從(cong) 2006年開始,我國股票市場啟動了新一輪的牛市行情,以股票市場為(wei) 代表的資本市場迅速發展。截至2007年年底,滬、深兩(liang) 個(ge) 市場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萬(wan) 億(yi) 元,相當於(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140%,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xing) 市場第一。然而,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在股市自身運行的規律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下,我國股市自2007年10月中旬以來,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大批股票價(jia) 格被腰斬,大量基金跌破了麵值。在股市的劇烈波動中,許多股民和基民被套,飽受虧(kui) 損之苦。人們(men) 再次深切感受到了投資股市所帶來的風險。
中國股市長期向好
股市的波動是有規律的,最基本的規律就是股票價(jia) 格要符合它的內(nei) 在價(jia) 值。一隻股票如果價(jia) 格漲得過高,就會(hui) 超過其內(nei) 在價(jia) 值,需求就會(hui) 減少,價(jia) 格就會(hui) 隨之下降。反過來說,如果價(jia) 格跌到一定程度,就會(hui) 低於(yu) 其內(nei) 在價(jia) 值,需求就會(hui) 增加,價(jia) 格就會(hui) 隨之上漲,直到價(jia) 格和價(jia) 值達到平衡。運用這個(ge) 基本規律來看待當前我國股票市場價(jia) 格的波動現象,就能夠使我們(men) 多一分清醒、多一分理性。
2007年年底以來,我國股票市場出現的這輪深幅調整有其必然性。一是對前期股市上漲的累積風險的釋放。2006年以來,隨著股票價(jia) 格的飛速上漲,A股市場的市盈率也急劇上升。至2007年6月底,滬、深兩(liang) 市加權市盈率達80多倍,大大高於(yu) 通常認為(wei) 的30—40倍之間的合理市盈率標準。這表明,A股市場的股票價(jia) 格已經大大超出了其內(nei) 在的價(jia) 值。二是受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周邊股市調整的影響。2007年第四季度之後,美國的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對全球金融市場產(chan) 生了強烈的衝(chong) 擊,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在半年左右的時間裏下跌的幅度都超過20%。美國經濟增長的放慢加劇了人們(men) 對全球經濟發展未來的擔憂,降低了人們(men) 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投資的意願受到了抑製。三是宏觀調控的成效。近年來,為(wei) 了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wei) 過熱、防止價(jia) 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wei) 明顯通貨膨脹,黨(dang) 和政府采取了一係列宏觀調控的措施,如多次調整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基準利率,嚴(yan) 把土地、信貸兩(liang) 個(ge) 閘門,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等,使流動性過剩的矛盾逐步緩解,股市的供求關(guan) 係開始趨於(yu) 均衡。同時,2008年年初的雪災、上市公司大量再融資、“大小非”集中解禁等事件性原因,也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心理,影響他們(men) 對股市發展的預期。正是上述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2007年年底以來股價(jia) 的大幅回落。
同樣,我們(men) 也要看到,經過十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基礎性製度建設明顯加強,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高,投資者結構逐步改善,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市場運行機製改革不斷深化。資本市場已經成為(wei) 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活力。2006年以來中國股市的快速發展,有其深刻的原因。一是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經濟出現持續高增長和低通脹的良好局麵,上市公司的業(ye) 績大幅提升。2006年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長幅度高達46%。2007年上市公司整體(ti) 業(ye) 績增長水平也較高。截至2008年4月7日,已披露年報的880家上市公司2007年實現營業(ye) 收入67321億(yi) 元,同比增長24.61%;實現淨利潤6548.75億(yi) 元,同比增長44.78%。上市公司業(ye) 績的提高,必然會(hui) 帶來股票價(jia) 格的大幅上升。二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正在把世界上成熟市場的經驗與(yu) 中國國情有機結合起來,沿著漸進式的市場化改革方向穩步推進。2005年5月開始實施的股權分置改革,使我國資本市場的基礎性製度建設進一步夯實。股權分置改革之後,大股東(dong) 的利益與(yu) 小股東(dong) 的利益趨於(yu) 一致,很多大股東(dong) 將優(you) 質資產(chan) 注入上市公司,改善了上市公司的質量。三是資本市場法律體(ti) 係逐步完善。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修訂的《公司法》和《證券法》,以及與(yu) “兩(liang) 法”配套的法律法規的完善,進一步理順了資本市場的法律關(guan) 係,健全了資本市場運行機製,對全麵提升資本市場法治水平、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除此以外,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推動作用也不可忽視。2001年以來美元持續貶值,人民幣持續升值,尤其是2005年7月我國開始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後,人民幣對美元的比價(jia) 升值速度加快。國際資本通過各種渠道大量進入我國,加劇了我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過剩,推動了股市行情的不斷上漲。
可以說,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和資本市場法律體(ti) 係不斷完善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企業(ye) 效益不斷提升的趨勢沒有改變,人民幣升值和流動性過剩的趨勢沒有改變。因此,我國股票市場持續發展的趨勢也不會(hui) 有根本的改變,對此我們(men) 應有充分的信心。有跌有漲,潮落潮起,是股市發展中的必然規律。股票價(jia) 格短期回落,不會(hui) 改變我國股票市場長期向上和不斷發展的大趨勢。
積極推動股市良性運行
在市場經濟中,股票價(jia) 格的不斷波動是一種必然現象。沒有股票價(jia) 格的波動,資本市場就不可能有效反映資本的供求狀況,就不可能調節資本的有效配置。當然,說股票價(jia) 格的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並不意味著我們(men) 對於(yu) 股票價(jia) 格發生背離市場規律的劇烈波動可以完全放任自流,聽之任之。
股市的大幅波動會(hui) 給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帶來嚴(yan) 重危害和風險。股市的持續暴漲會(hui) 吸引更多的人投身股市,使大多數股票背離自身價(jia) 值,形成泡沫。泡沫的膨脹會(hui) 造成一時的繁榮甚至狂熱,但泡沫積聚到一定程度後就會(hui) 破滅,使股市迅速下跌。股市的持續暴跌會(hui) 造成投資者財富大幅縮水,資產(chan) 大幅貶值,從(cong) 而導致人們(men) 收入減少,生活水平下降。特別是那些將大量積蓄投入股市的普通群眾(zhong) ,財產(chan) 可能會(hui) 在股市暴跌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種情況持續到一定程度,就會(hui) 導致股市交易額迅速下降,使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受到破壞,金融業(ye) 也發生動蕩,甚至銀行破產(chan) 、工廠關(guan) 閉、企業(ye) 大量裁員,經濟增長陷入低迷狀態。因此,政府對股市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控就顯得十分重要,維護包括股票市場在內(nei) 的金融市場的穩定是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ge) 重要內(nei) 容。
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股票市場建立發育的時間還不長,許多方麵不夠成熟,亟待完善。構建透明高效、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運行安全的股票市場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wei) 指導,不斷深化對股票市場發展和運行規律的認識,繼續強化基礎性製度建設和市場監管,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推動股票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推動股市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股票市場的起起落落與(yu) 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是密切相關(guan) 的。在經濟繁榮期,企業(ye) 的盈利水平也會(hui) 上升,導致股價(jia) 的上漲。在經濟蕭條期,經濟增長放慢,企業(ye) 盈利下降,股票價(jia) 格也隨之會(hui) 降低。因此,防止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首先要搞好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全麵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股票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根本。上市公司是中國經濟運行中具有發展優(you) 勢的群體(ti) ,是股市投資價(jia) 值的源泉。事實證明,績效越差的上市公司,其股價(jia) 的波動現象越明顯;而越是優(you) 質的上市公司,其股價(jia) 的走勢越穩定越健康,越能夠為(wei) 投資者帶來穩定可靠的收益。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強化上市公司競爭(zheng) 優(you) 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是夯實資本市場基礎、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和活力、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you) 化資源配置功能的關(guan) 鍵。
推進多層次股票市場體(ti) 係建設,滿足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是推動股市健康穩定發展的保障。要大力發展主板市場,繼續推進中小企業(ye) 板建設,加快推動創業(ye) 板建設,構建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建立適應不同層次市場的交易製度和轉板機製,完善登記、托管和結算體(ti) 係,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合法資金入市渠道。建立統一互聯的證券市場,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完善法律和監管體(ti) 係,建設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場,對於(yu) 推動股市健康穩定發展具有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完善法律體(ti) 係,加強監管協調,才能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如果股市投機過度,市場風險就會(hui) 越積越大。近年來,國家對證券違法違規活動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有效遏製了非法證券活動的多發勢頭。2008年4月,國務院頒布《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和《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這是資本市場基礎性製度建設的又一重大舉(ju) 措,對於(yu) 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證券交易的正常秩序,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yi) 。
對於(yu) 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增強風險意識,提高風險防範能力。風險是股票市場的基本特征,股票市場與(yu) 風險共生共存。我國股票市場處於(yu) “新興(xing) 加轉軌”的發展階段,規範運作程度有待提高,市場不夠成熟、不夠健全,波動性相對更大。近兩(liang) 年尤其是2007年以來,投資者入市總量增加很快,在不長的時間內(nei) ,投資者開戶數從(cong) 6000多萬(wan) 戶增長到2008年年初的1.4億(yi) 多戶,許多中小投資者缺乏市場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增強風險意識極為(wei) 重要。投資者要謹慎入市,理性參與(yu) 投資,入市後要保持良好心態,堅持價(jia) 值投資理念,切實規避風險,保護自身利益。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股市成績斐然。可以預期,中國股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中國經濟的基本麵是好的。隻要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集中力量解決(jue) 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一個(ge) 公開、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就一定會(hui) 促進股市平穩健康地發展,從(cong) 而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